廖玉君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初级中学,江苏海门 226100)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话题之一。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以将其概括为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基础三个方面,具体来说是通过学生人文精神的领会、科学知识的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及实践方面的创新能力体现出来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学生成长阶段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要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和调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前感受社会现实,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联系,巧妙设计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使学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1]。让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与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相互印证,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中来,进而促进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社会参与感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促进社会和谐》这一课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文字:你是否还记得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台风“山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山竹”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某班学生对周边社区进行了走访,发现台风“山竹” 像一个导火索,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如小区中积水严重,地下车库汽车被淹,业主指责物业不作为,拒交物业管理费;别墅底楼雨水倒灌,家中成了游泳池,住户谩骂无良开发商,要求赔偿;道路积水,道路下水道井盖被水冲开,市民致电12345,问责市政工程……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矛盾是复杂的、多样的、客观存在的,在努力追求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充满各种矛盾和斗争,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矛盾和斗争,必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教师继续展示走访小组的发现:大家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是排水的问题,那么我们的排水系统到底如何?与其他国家的城市相比怎样?走访小组的学生专门查阅了相关资料:我国多数城市排水管道不成系统,有的利用街道、河道排水,影响环境;有的排水能力低,致使部分街道雨后长时间积水,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因此,以生活实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实践拓宽学生的思维,能促进核心素养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展开生命教育,科学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分辨不良信息,将有利于学生以更健全的思想观点来对待自己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校园暴力事件和自杀事件都反映出初中生对于生命的意义、法制法规的认知还不够充分。因此,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例如,在讲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生命健康权》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米脂》,之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视频中的学生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人死亡是生命健康权中的哪项权利被侵犯?13人受伤是哪项权利被侵犯?如果这些学生还活着,他们将拥有怎样美好的人生之旅?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社会时事,从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出发,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说出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接下来,笔者继续用多媒体播放这则新闻的后续——凶手被判死刑,并向学生提问:哪些部门在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依据什么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侵权人要承担什么责任?作为受害人家属,可以要求侵权方进行哪些方面的赔偿?让学生思考和解答这些问题,引导他们进行道德判断,能够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增强他们尊重和敬畏生命的意识以及自我责任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对生命健康权的保护,使他们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社会现象,提升法治素养。
新课程理念注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获取和内化,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借助有效的教学情境来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是非观的重要课程,教师应巧妙设计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还要通过现实问题让学生逐渐形成明辨是非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并使学生在反思和讨论的过程中,转变学习思维,强化法律意识,提高品德素养和情感素养,提升核心素养[2]。
例如,在讲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公民的姓名权与隐私权》这一内容时,笔者设置了紧贴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实验初中1601班这学期转来一位新同学,名叫苟小健,大家都对他的名字很好奇。这位同学自我介绍:苟姓原为敬姓,是为了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名讳而得;“小”是家族辈分;“健”是父母希望他健康成长!苟小健同学到了新班级后,其他同学根据他名字的谐音,给他取了各种绰号,有的同学叫他“小狗”,有的同学叫他“小贱”。他为此感到苦恼,想要改名字。针对这个情境,笔者设置了三个问题:(1)你给别人取过绰号或叫过别人绰号吗?你有过被人取绰号的苦恼吗?(2)应该怎样解决这样的苦恼呢?(3)苟小健有没有权利更改自己的名字?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明白了,尊重他人姓名权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法律素质,同时公民可以自主决定、变更自己的姓名,但必须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接着,笔者设置这样的情境:周一,苟小健上学迟到,教导处老师要求他填上班级和姓名,苟小健灵机一动写上了隔壁班李兵的名字,这样既不会被班主任批评,自己所在班级也不会被扣分,他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之后笔者让学生评价苟小健的行为,并试着列举身边发生过的或社会上干涉、盗用、冒用他人姓名的例子。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明白了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冒用自己的名字,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任重道远,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反思、再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无限可能,促进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