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玲玲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江苏南通 22630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来设定各级各类目标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1]。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以及通过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小学英语学科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有些情景教师无法创设出。这时候,多媒体的优势就显现出来,PPT由于其图片的直观性和动画的有趣性,很能抓住学生们尤其是低年段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执教三年级下册Unit 6 What time is it?中的 story time 时,在呈现数字 11,12,以及早餐、午餐和晚餐时,笔者精心设计了PPT,很自然地创设了学习情景。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由游戏环节入手,复习数字及相关单词,游戏的导入是学生喜欢的方式,一下子把他们带入了英语学习的课堂;然后依次出现1-10数字(这些数字是按照钟面的形式出现的),让他们依次count,他们专注地数着,数字11和12的教学就顺理成章地被引出来;接着,笔者把1-12个数字用一个圆圈起来,自然引出了clock这个单词。笔者提问:What does a clock do? 学生很快能接上,能告诉笔者时间(time)。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 What time is it ? 以及关于时间的对话教学。由拨动时针到7点—学习breakfast ,11点—学习lunch,6点—学习dinner,也很自然地理解了It's time for... 由此可见,课件由于其鲜明的特征给了学生听觉和视觉上的刺激,弥补了直观教具不能动态生成的缺点,弥补了低年龄段学生英语知识输入少、教师语言描述不能听懂的缺陷,帮助学生在语言和表达对象之间建立直观动态联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表达的需求,使他们更积极地加入英语的交际活动中去。
译林版牛津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In class 中,学生学习了关于祈使句的一些语句:Please open the door,Close the wind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I'm sorry.等,笔者发现这些语句非常实用,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可以使用起来。由于学校教学楼的特点,上课时一定要关门,才能保持比较好的听课环境。在学完这个单元后,每次笔者走进教室,不会随手把门带上,会站在讲台上,跟某某学生说:某某,please close the door. S: OK,Miss Shi. 等学生关上门门后,笔者会很真诚地 跟 他 说:Thank you. S: That is OK./You are welcome. That's all right. 看! 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只要教师有意识地把英语加入进去,学生就会觉得用英语交流很好;交流多了之后,就会觉得很自然。因为觉得生活中有需要,学生会更认真地学习英语,以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这就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思想符合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在做中学到的知识点是最牢的,也是理解最深刻的[2]。就笔者上面举例的一个场景,在运用中,学生熟悉了祈使句的用法,知道了怎么回答别人的指令。别人在致谢的时候,自己可以如何回复?在不同的情境中,笔者给出不同的致谢答语,又给学生无形中拓展了知识点,把知识的教育渗透于无形的自然交流中。现在,笔者所在班级的学生会在他们上课迟到后说:I am sorry,Miss Shi. 他们会对笔者说所说的 Please close the window 立即回复:OK,Miss Shi.这不就是他们在生活中运用英语最好的表现吗?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提倡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倡导“learn by doing”。
牛津英语教材的编排是非常严谨又具有生活性的,所选取的情景都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一起做水果沙拉、一起在快餐店点餐、一起参观某人的家,这些生活化的场景给学生提供了更熟悉也更愿意运用英语的环境。在执教牛津英语四年级下册How much? 时,笔者仔细分析了教材内容,是关于义卖献爱心的活动。这个活动是学校传统的活动之一,是学生很喜欢的活动。这样的教材不加入英语的相关活动简直可惜了。于是为了使活动更加具有真实性,笔者提前告知学生:(1)从家里带来物品,类型要有差异,如生活用品(umbrella, fan ),衣物(socks, shoes, jacket, coat);(2)活动地点:学校活动室;(3)活动准备:准备横幅(川港小学爱心义卖活动),准备四个募捐箱(背面贴上love字样);(4)活动分组:全班分为四组;每组两名负责人,组内自我准备宣传海报;(5)语言材料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网上搜集相关资料,知道作为买卖双方需要掌握的英语句型,如: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 What kind would you like? I'd like... How much is it/are they? It's /They are... yuan. Here you are.
上课时,先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中交流学习本次活动所用的句型,笔者戴上售货员的头饰向学生进行示范教授:Can I help you ? I'd like... How much is it/are they? It's... They are...带领所有的“售货员”们学习了这些句型,因为接下来有运用的需要,学生学得特别带劲,在学完基本句型后,他们集中学习了几个物品类生词 fan, umbrella, shoes, socks,学习了数字twenty, thirty, forty, fifty 以及几十几的表达。有了课前的准备,有了课上这些知识的集中学习,活动的成功开展有了保证。从后来的开展情况来看,学生都能积极融入活动中去,不断有学生来询问物品的英文表达。笔者有一点小窃喜:平时教读单词都不积极的学生,竟能主动来问单词的表达,这不正是表达所需,运用所需所带来的学习动力吗?最终学生把四组爱心义卖的钱加起来,有200多元,顺带拓展了单词hundred。大家把义卖的钱捐给了学校里一个双亲病故的孤儿,献出了大家的爱心。学生都觉得这样的活动既有意义,又能很好地锻炼自己运用英语的能力,让英语真正成为有用的工具。
总之,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景,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营造合适的活动场景,都是为了让他们更适切地用英语表达和交流,同时也体现了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