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生命成长在场—“课程游戏化”理念指导下的幼儿游戏行为观察与教育跟进

2018-11-28 12:59
名师在线 2018年28期
关键词:小博小杨课程游戏化

陆 美

(江苏省启东市万安幼儿园,江苏启东 226225)

引 言

生活中,吹泡泡是每个幼儿都特别喜欢的游戏。看着漫天飞舞、五彩缤纷的泡泡,幼儿喜欢用嘴去吹、用手去抓、用脚去踩……记得有一次在区域活动中,“泡泡乐”区里有茹茹、小博和几名幼儿玩得不亦乐乎,相互比谁吹出的泡泡大。小博小朋友一连好几次都吹出了很大很大的泡泡;茹茹比不过小博,觉得很没劲,就不想和他比了。不一会儿,小博开始把泡泡往茹茹身上吹,茹茹不让他这样做;可是小博还是继续吹,甚至把泡泡吹在其他小朋友身上。泡泡区的争吵声逐渐变大了,这时的小博发现笔者在观察他们,他停止了这个行为,可是很快,他的注意力放在了茹茹手中的泡泡器上,他说:“我想要你玩的这个。”茹茹不同意:“这是我先拿到的,我还要玩呢。”小博一直盯着茹茹手里的泡泡器,盯了一会儿,他便伸手想去抢,茹茹也抓紧不放,一下子,泡泡器的把手和圆圈被扯坏了。茹茹生气了,很大声地喊:“你干嘛抢我的东西!”出于安全考虑笔者进行了介入,教育小博不要强行抢东西。

在日常活动中,幼儿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冲突,会影响游戏的正常开展,是介入制止,还是顺应等待?带着困惑,万安幼儿园大班组教师对本次行为进行了一次深度探讨,以专业的角度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用专业的方法引导他们,启发他们观察、想象,引导他们积极探索,不断激发着他们的探究欲望。

一、理解幼儿的内心情感:摒弃主观,基于情境,客观解读

在讨论活动一开始教师们问笔者:“你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笔者:“想帮助小博养成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好习惯,减少故意捣乱的行为,提高游戏的质量。”小杨教师:“我们先不急于想怎么做,我们先来厘清小博在这次冲突中的行为是什么?”于是,大班组的几位教师对活动时幼儿之间发生的冲突进行了客观解读。春雷教师:“从现象上看,小博先和茹茹在玩游戏,茹茹不和他玩了,他开始了捣乱行为。”黄琴教师:“小博的游戏愿望无法满足,进而产生了捣乱的行为。”佳艳教师:“他想引起茹茹的注意,所以故意把泡泡吹在茹茹身上,甚至去抢茹茹手里的玩具。”小杨教师:“我们反复咀嚼游戏片段,从小博的角度还原了游戏情境,之前认为小博是故意捣乱。现在大家觉得他行为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佳艳教师:“小博出现这种行为,跟他出生的环境有关系。平常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也不太跟他交流,主要是他奶奶带他的。思想比较孤立,和同伴发展不出友好的关系,所以不能得到同伴一起玩耍的快乐。所以在这个活动中,在情感的主导下,小博稍不如意就会爆发出情感失控。”小杨教师:“可见,学生出现不好的行为时,不要以自己的主观判断去教育和批评学生,应该加强观察,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刻的了解和通晓,然后再创设有目的性的教育环境,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让学生以他自己的节奏进行成长!”

随着大班组教师们对游戏行为的情境还原与客观解读,冲突的表象也被层层剥离。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学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观察学生、发现学生发展的种种可能性,帮助他们找到发展的最大可能和最好可能[1]。

二、相信幼儿的能力潜质:积极评价,分析原因,正向引导

“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爱与爱的关照。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人的心灵深处。”当教师角色在游戏场上有意识地渐渐隐退时,笔者认为教师也应该拥有这种“豁达、乐观、美好”的心境去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实现从理念到行为的蜕变。

小博小朋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表现呢?笔者也尝试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在这种思想引领下,引发其他教师转换思维方式,重新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意义。小杨教师:“从积极评价的角度看,小博是如何表现出自己是个有能力的学习者?”黄琴教师:“看得出他是个主动交往的学生,是他提出了比谁的泡泡大这个游戏。”春雷教师:“小博这学生喜欢玩,也会玩,你看他几次都能接到最大的泡泡,在最短的时间找出最大的泡泡然后用泡泡器去接住,反应很快。”佳艳教师:“是呀,玩游戏时他一直很有想法。幼儿的想法和创意往往超过我们教师的想法。”小杨教师:“正如教师们所说,当我们从积极评价的角度去看小博的行为,教师脑海中的信息也被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原来,小博有那么多的闪光点;原来,他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相信幼儿,给幼儿的行为赋予积极的意义,帮助教师寻找学生行为的闪光点,从效果律促使教师发现自身的问题,以幼儿的角度去理解行为背后的需求。

三、支持幼儿的求知欲望:接纳欣赏,调整梳理,顺应发展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支持学生。”“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2]当小博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吵时,笔者曾多次考虑要不要介入。其实介入的意义在于幼儿是不是真的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的介入到底是增加他对游戏的兴趣还是会干扰到他对游戏的专注?如果介入,会以怎样的方式去介入、支持他们?如何支持幼儿的学习,教师们又展开了讨论。

佳艳教师:“满足需要,激发内驱。为幼儿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从易到难、从好奇到惊讶、从疑惑到兴奋,在仔细观察、多次尝试中发现不断变化着的泡泡的秘密。”春雷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参与游戏。和学生一起发现和分享泡泡出现的新奇、有趣的事物和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当没有教师的高压,我们才真正看到了花儿的幸福绽放,实现了与幼儿的心灵呼应。”黄琴教师:“理解他的行为,然后帮助他获得同伴的认可。对于小博这样的学生,简单的说教或者严格用规则惩罚的话,小博会更加的暴躁不安,甚至可能会从反抗发展到表现出暴力和攻击力。”佳艳教师:“游戏中安慰学生,游戏后做一些分享活动。比如在活动中,将幼儿变出各种不同造型的肥皂膜照片展示在屏幕上时,其他的幼儿都会兴奋地猜测是谁变出来的,展开想象去形容肥皂膜的样子。在其他幼儿羡慕的情绪中,抓住时机请小博说说自己是怎么变出来的,激发他的荣誉感。”

随着大班组教师们进行的追问、发现与梳理,笔者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我们厘清了学生的行为“是什么”——学习将问题行为还原到具体的情境中,关注客观事实;去探寻幼儿行为背后的“为什么”——在积极评价的运用中,学习站在幼儿角度去发现行为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闪光点,改变我们头脑中固有的、习以为常的教育标准;我们知道了应该去“怎么做”——在理解了幼儿的行为,了解了客观事实的过程与原因的基础上去行动。

结 语

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指导下,幼儿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理解他们的内心情感,相信他们的能力潜质,支持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推动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小博小杨课程游戏化
在『缺憾 』中寻找美
我教儿子讲修养
我教儿子讲修养
孩子,原来你可以这样美
小杨的外卖
3D老师
小杨的外卖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另类的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