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谢赫“六法”对小学生绘画教学的启迪

2018-11-28 06:29
小学生 2018年7期
关键词:六法涂色线条

陈 鹏

伴随着祖国日益强盛,中国传统文化被重新认识到一个新的高度,学校教育是传授国学的重要阵地,每门学科都可以找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滋养,小学美术学科也不例外。抛开幼儿教育的随意涂鸦,其实小学美术才是正规美术教育的起始阶段,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也是众多美术教师探索研讨的重点、焦点之一。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才能够有效的启迪学生绘画思维,让学生既不条条板板、又不漫无目的地描绘呢?其实我们不妨借鉴祖先智慧来尝试解决这一难题。南朝谢赫的《画品》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绘画理论著述,除对27位画家分品以鉴评外,其序中提出的“六法”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极大。所谓“六法”,即“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先尚且不谈画品,我们也不必用画品来评价小学生的绘画作品,但其“六法”确实对于中国人的绘画有独到的指点作用,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是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盖力的原则之一。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六法”结合小学绘画教学的特点,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从开始构图的“经营位置”

很多小孩子喜欢绘画,故而报名了校外的培训机构进行了正规的绘画教学,这和我们小时候的单纯的喜欢、自由绘画不同,在那里学习了专门的构图、定位置、比例分割,往往能够花很多精力完成一张精彩的画。而局促的课堂时间往往使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欠佳。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大可不必完全按照西方的绘画步骤来,完全可以从点到面。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放学后》这一课时,它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我就提出几个问题:1.放学后的活动是人多一些好?还是人少好?2.前面的人面积大一些还是后面的人大?3.先画前面的人还是后面的人?画在下面还是上面?这么一问:学生自然有了答案,老师既不用担心构图的问题,也不用担心画面的凌乱。这样既符合近大远小、又运用了以点至面的传统手法;既使没有参加培训班的学生学会了表现,又使那些有西式绘画基础的学生灵活入手。如果还有再精彩的,莫过于再提醒学生后面人的要被前面的人挡住部分,这样前后关系就更丰富了。在“经营位置”方面,所有的主题性绘画作业都可以这么教学。

二、再谈如何表现对象的“应物象形”

面对人物的描绘,不要说是学生,就连我们成年人都会忌惮三分,那么如何让小孩子不在画出“厕所标志”式的简单人物形象呢?结合“六法”得知,我们只有观察去表现,而不是想象去表现。何谓想象表现,就是说孩子们就是描绘想象出的人物形象,而往往最习惯于忽略我们最熟悉的自己和身边的同学。例如在教学《放学了》这一课,我们在解决如何“画不好”一个同学形象的问题时,我让学生看看身边的同学启发学生:你看他有头发吗?有脖子吗?有衣领吗?什么款式的衣服?有裤子吗?裤子和鞋子是长在一起吗?鞋子上有鞋底吗?等等。这样一来学生便知道画什么的问题了,用的就是“应物象形”的方法。指导身体外在的细节之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火柴人”,纠正很多学生绘出的“面条人”、“气球人”的毛病,人物并不是像蚯蚓一样可以随意弯曲,只有在有关节的地方可以有限定的活动,这样画出来的动态才合理。

三、训练学生传统线造型的“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和书法的关系极为密切,表明中国画的基本特征离不开笔法的变化。我在小学绘画教学中经常强调“一笔定位”“将错就错”的绘画原则,也会禁止学生使用橡皮。究其根源不外乎“骨法用笔”,中国的绘画就像写字一样,毛笔写字不能用橡皮擦的,我们的绘画也是,初始这样的教学方法可能会产生很多看似失败的作品,然正是这样看似幼稚的、笨拙的描绘才能让我们看到绘画原本的形态,就像写字一样。时间久了,学生定会出现大批的线条流畅、肯定漂亮的作业,这也更符合小学课堂40分钟的时间安排。

(一)对学生明申:画画没有对错,只有认真投入和漫不经心之分,画的难看一些、“丑”一些没有关系,只要认真的去“丑”,“丑”的有细节、有动态,那样的“丑”也会很可爱,老师也会觉得很有趣、很喜欢。

(二)让学生自检画面上认真的线条和不认真的线条:如果你落笔之前就是想画这个人的衣领或者衣袖,这样画出来的线条就是认真的。如果你还不知道画什么,结果纸上已经有了线条,这就是不认真的线条。这也是郑板桥的“胸有成竹”的道理。

四、想要画面生动一些的“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指人物画的表现目的,即表现出所画对象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想要小学生表现出来人物画的“气韵生动”也不是一件未尝不可的事,有时候很多孩子作品更能够打动人心,因为他们发自内心单纯动机是我们成人无法比拟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必刻意的让学生画出生动的作品,我们只要引导出学生内心对于主题性绘画的表现欲望和激情就可以了。例如《放学了》一课中,课件中展示了很多课外活动的照片,我们的孩子很是兴奋、也很是惋惜难过。因为我们大家放学后的生活大多并不是像照片上那样兴高采烈的玩耍,我们要么在家里作业、要么在培训班做作业。这时候就要开导学生:你觉得你做作业的时候,你们的父母在做什么?他们那么辛苦为了谁呢?你想他们不再那么辛苦,那么你怎么才能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呢?这样的开导,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孝敬,更让学生主动喜欢学习。接着便开导学生大胆去表现真实的放学后生活(画做作业的场景、帮奶奶做饭的场景等)。这样的作品便融入了浓浓的感情分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先从主观上增添作品生动性。其次便可顺水推舟启发学生的共鸣和联想,遇到“瓶塞”时可随机提问生活中的细节来丰富学生描绘,再次强调画面线条要肯定流畅、造型方面力所能及即可。这样画出来的《放学后》同样是生动、充满快乐的。

五、谈锦上添花的“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或“随类,赋彩是也”,是说着色。赋通敷、授、布。赋彩即施色。随类,解作“随物”。“随类赋彩”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理解为

两个层次:1.按照物体的颜色进行涂色。2.整幅画面按照一定色调环境安排色彩。例如在《放学了》一课,我在指导学生涂色的时候便要求:涂色要先涂人的色彩,可不要涂成一个花人,有哪位同学穿着红一块绿一块黄一块的花布衣服吗?即使是穿着大红衣服,它全是红的吗?是不是还有其他颜色的点缀?周围环境的颜色和这些人的衣服颜色有联系吗?实在不行就照着同学身上衣服颜色来上彩?看谁画的最真实?在这样不断的引导下,学生在涂色方面不仅能够学到色彩关系的基本知识,更能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精进自己的绘画技能。大自然的色彩变化万千,然每个季节、每个场景的色彩都是有规律可循,都是在一定的色彩范围中,“随类赋彩”不仅仅是照着物体原本色彩去描绘,更重要的是如何寻找出大色调和色调中的细节变化。

六、最后再谈“传移摹写”

“传移摹写”虽是“六法”之末,但并不是说它不重要。东晋顾恺之提出“传移摹写”,他认为对于每个学画者而言临摹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更易于让小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画理和程式法则。在具体的临摹中要提醒学生:

(一)“传移”不是一定要画的和原画一样,用自己的技能模仿原画,用自己的感情去表达即可。所以每个学生临摹同一幅画都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就是绘画的珍贵之处,老师期待大家的大同小异。

(二)“摹写”就是说你要有针对的去画,照着去写(画)。那么大家的线条就要像写字一样,肯定流畅一些,可能会写的不太满意,但是我们尽量不要涂改,老师看中的是大家的自信和不断进步。这样可以舒缓学生在摹写时的紧张感,更有利于画面的表现。

综上所述,在具体绘画教学中不必按照“六法”的先后次序实施,“谢赫六法”在小学绘画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所需灵活借鉴运用,基本规律是构图(经营位置)和描绘(应物象形)一起进行,骨法线条(骨法用笔)和生动表现(气韵生动)的方法指导贯穿始终,再施以彩绘(随类赋彩)精彩画面。以上只是我对博大精深的初探,其中难免有不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探究“六法”融会贯通之精妙,不断地总结前行,相信谢赫“六法”会让我的小学绘画教学之旅有更大发现和更多的收获。

猜你喜欢
六法涂色线条
线条之美
精致线条
西汉秘密花园
办公室人员减压“六法”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高中语文教学导入“六法”
怪兽涂色
烧脑的线条
怪兽涂色
怪兽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