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佳佳
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实施中,如果能够不断融入一些新的教学手段、教学工具,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整体教学环境,相信这会对教学实效的提升带来非常明显的推动效果。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实施中有效融入信息技术,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并且能够给实际教学带来很多改善。有了信息技术和各种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后,很多原有的教学问题都能够轻松得到解决。不仅如此,信息技术及相应工具在创设良好教学环境与氛围上发挥的效果十分明显,这对于音乐课的教学而言非常重要,能真正让小学音乐课堂活起来。
将信息技术和音乐课的教学进行整合,这首先能够让音乐课教学的趣味性更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会更高。音乐课的教学重点并不在知识的传输,当然,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乐理知识也很重要。但是,作为音乐课的学习过程来说,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和品味能力,这往往是更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也是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形成的依托。因此,教师首先要从积极创设良好教学氛围出发,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注意力更加集中,跟随教师的引导来逐一探析与欣赏各种音乐作品,在过程中学到相应的乐理知识,同时也受到音乐带来的感染与熏陶。有了信息技术的整合后,让教学情境的创设更容易实现。借助多媒体等各种软件,教师可以轻松的给大家播放各种有趣的图画或者视频片段,还能够搜寻到很多课外的相关资源,这些都会让课堂的整体氛围立刻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更强烈。
例如,《劳动最光荣》是一年级的音乐欣赏内容,教学本课时,教师首先提问:“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然后播放自制的课件。画面中有农民、工人叔叔、科研工作者、人民教师等辛勤劳动的各种场面,并随机播放《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曲。接着又提问:“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要靠劳动来创造。”整个教学过程自然而流畅,有了信息技术的融入后,学生不仅可以直观的听到这首曲目,也能够在画面的描摹下感受与领会到这首歌曲的内涵,自身对于曲目学习的整体感受也会更加丰富。这是一个较为常规的教学范例,透过信息技术的教学整合,给教学的组织与构建提供了非常大的技术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更强,整体的教学氛围会更加轻松愉快。
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一直都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预设目标。学生如果能够有较好的创造力,不仅对于曲目的理解与感受上会更加多样化,对于很多问题的理解与分析也会更加直接。小学时期学生接触到的音乐作品以儿歌居多,很多作品都有非常强的画面感,学习领会时需要学生充分激发自己的想象,将相应的画面呈现出来,这样对于作品的体会才会更为充分。教师除了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呈现直观图景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教学实施方法。比如,可以透过将文字、图画和音乐进行结合的方法,给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以更大的空间。这样的背景下曲目会更加栩栩如生的展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不仅受到了音乐的感染与熏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良好发挥。
例如,《山谷静悄悄》是一首优美的声部合唱歌曲,分别描述了山间景物:静悄悄的山谷里有飘飘的白雾、盛开的鲜花、涓涓的溪流和奔跑的野兔。如果把这些用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进行综合表现,那么“静悄悄”、“鲜花开得俏”、“薄薄的雾,淡淡的烟”这些意象便会更生动的展现在大家面前,学生自然会更加立体的领会到这首曲目的那种画面感。音乐课的教学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如果能够在过程中同样展开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学生不仅在音乐中受到的感染会更加丰富立体,自身音乐素养的锻炼也会更加充分。
有了信息化工具后,还能够给学习主体建立一个良好的相互交互的平台。不仅师生间的沟通会更加顺畅,学生间也可以相应的分享自己听到的一些好的音乐作品,还可以彼此交流想法与感受。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交互平台,一方面,可以直观的给予学生一些指导,或者是给学生推荐好的曲目;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学生多在这个平台上进行音乐学习的分享与交流。这样才能够拓宽原有的课堂教学范畴,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形态更加多样、更为丰富有趣的各类音乐作品,这样的整体背景下会更加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赏析能力的提升。
教师可以尝试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形声并茂、声情同步的多媒体音乐世界。比如,可以结合每节音乐课堂上学到的内容,组织学生间进行相互交流,让大家分别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教学延伸,比如教师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些相关曲目,让学生课下进行赏析。这种良好的交互平台的构建,可以通过多种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仅如此,这也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和音乐题材,会让学生的音乐认知得到拓宽,学生在受到更多好的音乐作品的熏陶后,自身的音乐素养会越来越丰富,对于很多作品的赏析能力也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