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静
小学科学课程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施中,不仅要让学生对于各种常规的科学常识有良好的理解认识与掌握,也要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的创新性作为教学的主导,这样才会推动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各种实施与展开的方式,教师要在课堂的组织与构建上多做合理设计。此外,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要注重对于学生课堂教学主体性的体现,并且给学生的探索实践和自身学习能力的锻炼提供充分有效的平台。这样的背景下才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更好的达成,基于科学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也会让学生学到有效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式。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很多时候是基于一些问题探索主题展开的,或者是在实验基础上实施的对于问题实质的揭示。从这些基本特质来看,科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性很强。教师要注重把握课程教学的特点,多展开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比如,在一些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很多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自主展开学习过程,搜集实验材料就是一个典范。小学科学课程中涉及的实验普遍来说生活化色彩浓厚,大部分实验主题都是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或者问题展开的探究。这样的背景下,使得实验的材料基本都来源于生活,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发掘与利用。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自行搜集实验材料,可以首先给学生清晰介绍实验内容及实验要求,然后让学生自主展开材料的搜集。这可以让学生以有效的方式参与到实验中来,学生会对于实验要求更为了解,学生基于实验探究过程的收获也会更为丰富。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实验材料,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提供一定的保障。例如:在开展“各种各样的根”这节课的学习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白菜、葱、萝卜、红薯等的根,引导他们自己观察这些根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来的各种材料首先对于这个主题有所思考。这个小的学习任务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完成,大家在参与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都会有所锻炼,而这些则是帮助学生活跃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与产生的依托。
实验是科学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构成,让学生对于实验过程有更加充分的参与,这是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锻炼的有效方式。教师一方面可以在实验实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既要观察实验的方法,也要注重对于实验现象有良好捕捉。此外,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结论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基于有效观察与思考来识图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学生逻辑性思维的过程,不少学生会在试图推演出实验结论的过程中,有很多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与观点都要予以充分鼓励,要推动学生思维创新的发挥,让学生可以透过课程的学习和实验的展开,自身的思维素养更强。
例如:在对动物基本特征的观察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鸽子、猫、兔、昆虫的形态特点,让学生自己找出他们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每一个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由于小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同,在总结上会有遗漏,教师应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相互沟通,互相比较,找到一个比较全面、科学的答案。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得到很好的发挥,很多看似“奇怪”的结论中其实可以体现出学生对于问题的独立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这种思维创新性,并且给予学生思维方式上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层面更高。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容都可以一定程度用到日常生活里,学生如果可以积极构建理论知识和生活的桥梁,不仅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会更加充分,这也是学生知识实用能力的一种锻炼。教师可以在学生对于课堂理论知识有了充分理解与吸收后,创设一些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思考相应的问题可以如何解答。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各种思维创新性会慢慢产生,大家在解决问题时会有各种新鲜有趣的方法形成。这样的教学实施环节不仅可以让科学课堂变得轻松活泼,生动有趣,学生的思维也会越来越灵活,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也会更加多样。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对于学生思维创新性的鼓励,会让学生意识到只要积极思考同一个问题解决的方式会十分多样。
例如:在学习了热量传递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热传递的现象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让学生讨论:“学了热传递之后,如果冬天感觉冷了,你们会采取什么办法呢?”这时学生的思维立刻被这个熟悉的问题激发起来,大家产生了各种观点和建议。有的学生会想到多加衣服,有的会想到站在火炉旁,有的学生会想到拿个电热宝……通过这样的联想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让学生从问题出发,思考热传递的各种可以实现的方法。这种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施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特定内容的学习印象,也让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发挥,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良好培养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