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平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昌松小学,江苏扬州 225000)
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可以以提高学生审题能力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征,教师需要采用正确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审题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审题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奠定基础[1]。
比如,在教学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后,学生们理解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为他们设计了练习环节,并改进了练习环节,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题意识。首先,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了五道计算题,并且在题目前有要求:请大家选择下面题目中的任意一题作答。然后,教师说道:“同学们,你们只有15秒的时间,如果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将会获得奖品。”刚说完,教师就开始倒计时,学生一时手忙脚乱,试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在规定的时间内,只有有限的几名学生举手示意完成。接下来,学生们“怨声四起”。有的学生认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完成这些题目;有的学生请求多给一些时间,表示肯定能够答出所有的题目。这时,按照规定完成的学生得意地说道:“我们没必要解答所有的题目,题目要求中只提到‘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在这个学生的提示下,其他学生也回过头来再次阅读题目要求,随即恍然大悟。最后,教师再次强调审题的重要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大多数的学生都出现了错误。同时,利用这种方式也体现了教学的巧妙之处,如果只是向学生传达“审题重要”的理念,学生的接受程度将会大打折扣,而这个游戏却让学生感触极深,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审题意识。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有效地读题,可以明确题意,提高解题的效率。同样,“读题”也不仅仅意味着只有“读”,这是一个头脑并用的过程,需要做到一“看”二“想”。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时,需要让学生们养成头脑并用进行审题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审题的效率,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比如,在教学《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后,为了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三步计算运算顺序,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了解题训练。首先,教师板书习题:105×(60-20)+80÷16。然后,教师让学生们快速阅读题目,让他们思考在看到这个式子时头脑中获得哪些信息。学生经过简单交流、讨论后回答:“这个式子中有5个数,包含‘+’‘÷’‘×’三个符号并含有小括号。”学生回答过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们“想”,让他们进行深度思考,找出题目中的数值特征和运算之间的联系,明确这道习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结合运算定律找出相关的简便算法。对于这道题,显然没有太过于简便的算法,但却可以同时求出括号部分和除法的值,从而有效地简化式子,方便进一步解题。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不仅引导学生们学会了“看”,还让他们在“看”的过程中学会去想,从而让他们做到了头脑并用。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时才会更为细心,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也会随之得以提高。
很多题目都会有一些关键的词语,明晰这些词语的含义,解题效率将会大大提高。但目前很多学生审题时往往不得要领,或是感知错误,导致解题效率低下,答案正确率大打折扣,而这都是由学生没有精准审题造成的。基于此,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们明确关键词语,减少不必要的错误,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和解题的效率。
比如,在某次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14个7相加是多少?请选出以下错误的答案:A.14×7;B.14+7;C.7×14。很多学生在解这道题时都出现了错误,选择了A或C,而造成他们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他们没有精准读题,没有有效地抓住“错误的答案”这个关键点。对于这样的错误,教师将其归为“感知性错误”。同样,在这次练习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某果园去年收获桃子3吨,今年比去年增加到8吨,今年收获多少吨桃子?很多学生想当然地做了加法,得出11吨的结果。但是这道题目中的关键点除了“3、8”两个数据外,还有“增加到”这个关键词,学生之所以出现错误,是因为没有有效地区分“增加了和增加到”的区别。对于这样的错误,教师将其归为术语和字词的不理解。基于学生常犯的两种审题错误,教师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让他们养成标注关键词的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理解关键词的能力,进而促进了他们审题能力的提高。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意识到了学生日常练习中常见的错误,并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进行了有的放矢的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因此,广大教师需要多留意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问题并反思总结,利用有效的训练,让他们学会精准审题。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数学课堂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除了做到头脑并用的审题和精准审题外,还不能忽略反思的重要性。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学生忽略反思而出现某些疏漏,从而导致前功尽弃。这里的反思不仅是要回过头来再读一遍题,还要求学生能够完全理解题目进行审查,从而降低由于不仔细审题而导致的错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比如,在某次习题训练课上,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小红和小明去水果店分别买了4千克苹果和6千克苹果,已知苹果每千克5元,并且购买5千克以上(包括5千克)时价格为原价的90%。那么,小红和小明共花了多少钱?由于这道题涉及的条件较多,学生们读完第一遍可能仍然不能明确关系量,而此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题目条件。如果学生能够这样检查:小红买了4千克苹果,每千克5元;小明买了6千克苹果,每千克5×90%元,一共花了多少元钱?这就说明学生已经理解题意。很多学生出错在第一遍审题时没有对应好人物购买苹果的数量和不同人物购买苹果的单价,而一旦学生理解题意后,题目中的关系量也就能弄清,列出式子即可求出正确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进行了引导,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并帮助他们明确关系量,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提高了对反思的训练,让学生在面对一些条件复杂的题目时,能够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从而让他们的审题更为有效,避免其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总之,培养审题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有效渠道,当然,审题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需要耐心地对学生进行辅导,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加强审题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成就实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