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广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石湖小学,广东广州 510000)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科特点作为基本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切入口,以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思考、阶段性地总结教师经验作为必要手段,运用立体式的思维模式使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得以创新。
教学方法创新离不开师生这两个教与学的主体,而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在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下更好地学习数学,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来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小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形成更为融洽的教学氛围。其次,教师在平时的交流中要信任学生并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真诚地赞美他们,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其中教师在交流中要注意眼神的适时运用,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友好,进而更加喜欢和教师交流。最后,教师要多询问学生对数学的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激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1]。
比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经常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非常重视他们的想法,进而使其更加积极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答教学问题,从而促进了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笔者以小案例引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案例:小雅和小芳住在河的两对岸,而他们家在河的对面各有一块地,管理起来非常不方便,为此两家商量决定进行交换。可是小雅很不乐意,他认为自家的地比小芳家的大,这可怎么办呢?老师请同学们帮帮忙,看看到底是哪一家的地大?小红说:“把这两块地的面积求出来不就知道谁的大了吗?”笔者微笑着说:“你把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我们谁能将这两块地的面积求出来?”小丽说:“小芳家地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它的面积是长乘宽,而小芳家的地,因为是平行四边形,就不知道面积怎么求了。”笔者顺势打开多媒体,接着说:“大家联想一下,我们学习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小明回答:“数格子!”笔者说:“你的记性真好,那么你来数数平行四边形中有几个小方格,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小明说:“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有6个格和4个格而平行四边形和它一样,两个面积相等!”笔者对小明的回答很满意,笔者接着询问:“那你们谁能大胆推测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笔者等了一分钟看学生没反应,便引导学生说:“你们看一看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哪里不一样呀?能不能让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小华激动地回答:“我发现了,我们可以沿着平行四边形任意的一条高,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将这个三角形移到平行四边形的另一侧,这样就会变成一个新的长方形。”笔者高兴地拍拍他的肩膀说:“你真聪明!”笔者通过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激发其思考的积极性,进而提升了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作为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转换器,将生僻难懂的数学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降低学生理解教材的坡度;也可以将生活化的语言上升到数学语言的逻辑,提高学生看事物的维度。而教师就是一级的转换器,他们将生活中的素材运用数学思维加工成教学的原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比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的《分数的意义》时,就运用了生活化教学。具体操作分为三点。首先,笔者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表示数学中的概念,使其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亲切感。具体执行:笔者事先准备了一副扑克牌,在讲课时抽出一张询问学生:“你如何说明这张纸牌和整副扑克牌的关系?”小华积极举手回答:“这张纸牌是这副扑克牌其中的一张。”笔者说:“你的表述很简练也很正确!那你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呢?”小华说:“我会画一个大圆代表整副牌,在里面画一个小圆代表其中的一张。”笔者之所以这样询问,是为了使学生明白整体中的一份的概念,进而为理解抽象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其次,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笔者说:“就像刚才的一副扑克牌可以看作单位‘1’,就是代表整副牌这样一个大的整体,你们可以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小明激动地说:“我们一个班的学生是一个整体而我就是里面的一员。”笔者微笑地点点头说:“你理解得十分正确!你们可以看看书,结合刚才扑克牌的案例,解释书中的定义。”小明激动地说:“一副扑克54张牌就是分母而其中的一张就是分子,用数学语言就可以表示为1/54。”笔者微笑着点头说:“你的理解十分正确。”最后,笔者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案例。小学主动起立回答说:“汽车有四个轮子,其中的一个轮子用分数表示就是1/4。”笔者对他的回答很满意。笔者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数学,还能让其用学过的知识表示生活的例子,进而提升了整体的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法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集众人之智,使问题解决得更加完善,还能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除此之外,小组内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尤其是优生帮学困生,解决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面对每个学生的教学弊端。
比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圆》的时候,就采用了小组合作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划分小组,笔者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知识水平进行分组。其次,提前安排每个学生准备教学的用具,如直尺、圆规等。再次,设定讨论目标:(1)圆有多少条半径?(2)你们是如何发现的?表现优秀的组,每人奖励一个漂亮的笔记本。最后,笔者会针对每个问题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再由小组长代表回答。在小组讨论结束后,笔者提问:“哪个组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小红主动回答说:“圆有无数条半径,我们小组是通过对折发现的,把一个圆过圆心对折,再对折,一直折下去就会有无数的半径!”笔者微笑着说:“你们组动手能力真强,其他小组有补充的吗?”小明激动地站起来说:“我们组是通过画出来的,只要过圆心画,就能得到无数条。”小华主动站起来说:“我们组也有,我们是根据定义得出来的,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都叫半径,而圆上有无数个点(用手指着圆片边缘),所以这样的线段也有无数条。”笔者通过这样分组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发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可能各有不同,但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的实际,还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让他们认可自己,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妙和魅力。此外,教师也要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使得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