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洋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新桥实验小学,江苏徐州 221000)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预留数学作业已成为教师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有效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完成教师预留的数学作业,对讲授的课程有更深的理解。学生处在小学阶段,在年龄、学习能力、数学分析以及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给教师在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提出了要求。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努力帮助学生改善自身的学习短板,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要适当渗入生活化元素,使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感觉。
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很强,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需要深度挖掘课上所讲述的知识及内容。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从生活的角度选取切入点,会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能够使学生对陌生的知识产生相对熟知的感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在这种学以致用的学习背景下,学生会产生更加理性的数学思维,会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通过教师系统化的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首先联系实际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长此以往,学生会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的理解,在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构建连接的桥梁[1]。
例如,学生在学习“圆”这一概念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列举,帮助学生认识关于几何图形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相应的衍生物体形状。单纯的圆是几何图形,联系实际情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圆的性质以及进行生活应用。为学生预留作业时可以根据相应的生活实际,要求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圆”这一几何图形,学生在这样的生活化作业实践过程中,可以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同时,这样的作业形式很好地改变了过去枯燥、乏味的作业现状,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化和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是给学生以实践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几乎遍布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故而,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化元素中的重要性。通过帮助学生收集数学应用素材以及让学生感受实际应用中数学带来的便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带来的强大作用以及知识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这样的数学作业的生活化训练,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要点,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2]。
例如,“鸡兔同笼”问题,是一个普遍困扰学生的难点问题。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四十九头,下有百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就是很具有生活化意味的问题,学生需要根据实际的生活经验来思考解题的过程,这也就为教师提供了相应的教学素材。教师在课上教授给学生相关的解题技巧:先假设它们全是鸡,于是根据鸡兔的总头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下共有几只脚,把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看差多少。学生学会这样的解题方法之后,教师就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出题。“红铅笔每支0.19元,蓝铅笔每支0.11元,两种铅笔共买了16支,花了2.80元。问红、蓝铅笔各买了几支?”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很明确地跳出原有问题模式,真正检测出学生的问题延伸和理解水平,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原有的生活化问题中获得充分的思维锻炼,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发掘蕴藏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数学知识。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讲解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生活化的场景,就可以创造出别具一格的问题,能一下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例如,学生的作业中涉及行程问题,就可以稍微做一下变通。例如,甲乙两名学生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去约好的游乐园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4千米的速度,在两学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两同学相遇时正好到达游乐园,甲乙各距离游乐园多少千米?其实还是相同的数学知识框架,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进行稍微变更,会得到一个更加吸引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根据此类型的问题进一步延伸出不同的问题探究类型。教师借用此类思路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习的每一种知识类型都能得到有效的运用。
数学的初始化用途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收获的最大成果。随着当代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观念,需要使学生明白在数学的学习中,往往蕴藏着关于科学技术创新的关联性因素,科学的进步离不开数学的发展。数学学习一定要立足实际,要从现实的环境出发,去解决问题。
例如,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会遇到关于溶质和溶剂的百分比问题。教师就可以根据相应的情景,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如要求学生将10克糖溶解于100ml水中,得到10%的溶液,问再加入多少溶质就可以生成30%的糖溶液,在30%的糖溶液基础上再加入多少水可以得到10%的糖溶液?这道题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数学运算和溶液配比。这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学科,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教师要给学生确立一个严谨的学习要求,学生可以从中养成严谨和认真的学习习惯,为日后的数学素质培养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作业的生活化设计,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教师顺利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为学生真正了解数学、热爱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科学的学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