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面临毕业的高职学生而言,他们即将步入社会,可能需要承受巨大的就业压力,甚至工作初始可能也会觉得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太大而发自内心地感到倦怠。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提前让学生适应就业环境,所以就有了“顶岗实习”这一教学环节,而其中的心理辅导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一、心理辅导对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的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加之现在国家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许多大学生都面临着“毕业等于失业”的困境,所以“顶岗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必不可少。顶岗实习期间,积极完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有利于帮助学生成长,通过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了解职业规划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避免毕业后面临众多选择而迷惘困惑,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从而提高步入社会后的个人竞争能力。大学生在就业之中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容易眼高手低,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一直处于赋闲的状态。而通过辅导员的有效心理辅导,学生不仅能了解自身的能力与特长,同时也可以意识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能够有一个准确的自我定位,这对学生未来就业十分重要。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或自我创业,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心理辅导,能够让顶岗实习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阶段心理辅导的工作建议
1. 将其加入教学纲要,强调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想要将心理辅导工作落到实处,应先强调其重要性。高职院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来彰显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视,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辅导方面的需要。
院校应当加大对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力量培养的力度,让心理辅导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水平,真正地帮助学生。院校还可以制订在心理辅导课程管理方面的管理条例,这些规章制度的完善能够让心理辅导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同时,院校还应当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到想要去的地方寻求帮助。
2. 引入多元辅导手段,创新心理辅导形式
传统的心理辅导多采用“面对面”“一对一”的形式,这会让一些学生羞于开口,笔者认为辅导员可以引入新的辅导手段。比如在课程上通过讲述案例,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了解问题,也可以采用课堂问答的方式,你问我答,让学生自由提问。院校还可以开展与心理辅导相关的课外活动。
心理辅导工作并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辅导员并不是唯一的疏解人员。高职院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学生会部门,在学生会中成立“心理发展部”,部门中的工作人员都来自于学生。学生之间互相倾诉互相交流,心理辅导的效果非常显著。
院校还可以定期邀请往届的毕业生来母校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解惑,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也更能从学长学姐的身上学到毕业就业的方法。
3. 帮助学生正视心理辅导,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心理辅导
很多学生对心理辅导的认识并不准确,他们认为只有心理上出现问题的时候才需要去寻求心理辅导,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心理辅导只是一种解惑的方式,辅导员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心理辅导的过程应当是轻松而不是压抑的,让学生知道在这里他们能够畅所欲言,能够没有顾虑地讲出自己内心的迷茫与困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让他们知道对于即将毕业的他们来说,存在对不可预料的未来感到害怕、对就业形势感到压力大、对自身能力感到怀疑等这些问题都是非常正常的,而他们要做的就是正视这些问题,在心理辅导教师的帮助之下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三、总结
心理辅导这一项工作的开展对于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心理辅导教师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拥有准确的自我定位,让学生明白就業的意义、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既为学生考虑在校阶段的学习,又为学生考虑到走上社会后的发展,才是高校进行可持续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谭慧.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心理辅导策略研究[J].职业,2017(2):92-93.
[2]邹艳荣.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心理辅导模式探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3(3):90-92.
作者简介:李妮(1984— )陕西宝鸡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