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娟
摘要:基于社会行业发展需求,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已开设近10年时间,随着电子商务用人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逐渐由传统学校教育向校企合作的模式过渡.但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很难跟上变化迅速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进行调研,从电商专业人才各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结果,和培养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求企业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合作的衔接点,提供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电商专业 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电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类型
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调研,以及网络资料的查阅,总结出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有如下几类:
(一)课程植入。这是一种简单的合作关系,高职院校有固定的电商类合作企业,双方约定学校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毕业生由企业负责安排就业。高职院校根据对方的岗位需求,确定各类岗位的核心技能,形成核心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教材由校企教师共同研发,企业不参与培养过程,师资队伍仍然是高职院校教师。
(二)企业实践平台的校内应用。这是一种校企结合相对紧密的合作方式,培养的人才主要岗位集中在电商客服,企业将自己的平台登录权限授权给学校,企业负责课程培训,学生在平台上进行实践操作,提供客服,同时掌握技能,实现了价值创造和技能学习的统一。所有技能都在网络上学习,企业培训师进行讲授,高职院校教师在后期起到监督和考核的作用。目前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电商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较多。
(三)校中企。这种合作方式源于学校实训资源的缺少,为了给学生提供实践条件,高职院校为电商类企业无偿提供实训场地,企业将该场地作为经营办公场所,约定每周的上课时间,企业提供部分设备供教学实践使用。这类合作企业多为小型电商类企业。
(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目前,一般这样的合作阶段都是顶岗实习,根据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需求确定合作时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是否可以衔接上企业运营来确定。
二、高职院校电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校企难统一。以上几种校企合作模式中,除了“课程植入”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依据企业需求设置课程外,其他合作模式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都有这样的问题存在,“企业实践平台的校内应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中企”等合作模式都是企业单向短期利益趋向,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利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培养岗位单一,对于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关心,所以合作双方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法统一在一起。
(二)高职院校师资无法满足校企合作需求。电子商务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只有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最了解当下技能需求,而这样的人才,企业不愿意放在合作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教师又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所以,即便目前的校企合作可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统一,紧密合作,没有激勵机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师资也无法满足技能培养需求。
(三)教学做难达到一体。高职教育要求教学做一体,电子商务专业作为新型贸易主体专业,更加要求教学做一体。而在校企合作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做分离的问题,比如“课程植入”模式实现了教和学,缺乏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中企”教学做分离,能够像德国职业培养一样,有国家标准指导人才培养,完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由于产业结构等原因,目前国内并不多见。
(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可持续性。经过调查发现,不管哪一种合作模式,为期最多三年,缺乏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分析其原因,作者认为一是校企合作模式缺乏政府宏观政策的约束和指导,二是小企业寿命短,无法与高职院校长期合作,三是大企业与高职院校有物理距离的制约,难以实现长期利益的互补。
三、解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有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出台政策,引导企业主动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电商类人才。为了解决校企合作的短期行为和企业缺乏主动性的问题,建议政府根据企业的利益接触面适当做出调整,放宽企业参与电商类人才培养的约束条件,以教育、经济、金融、政治等方面的利好政策吸引企业加入人才培养过程中。
(二)高职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自己的电商企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特点,突出实践技能和技能大师的优势,参股或者独立成立自己的电商企业,争取一定的决策权力,将教师培养成为校企通用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让学生入校即入企,将企业经营与人才培养紧紧结合在一起,统一人才培养目标。
(三)将电子商务类企业作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培训的基地。高校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在假期去电子商务类企业参与实践和学习,避免师资队伍实操技能落后于学生的尴尬局面。
(四)统一电商行业人才培养标准,发挥地区电商企业作用,创新合作模式。十多年的时间,电子商务基本发展成熟,虽然新的岗位技能在不断更新替换,但基本原理是不变的,行业发展也跟着大型电商企业的发展进步,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和这一行业的巨头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宏观调控当地企业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任务,并进行合理化、有效性的衔接,使人才培养和发展与社会需求一致,同时解决电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综上,对策主要集中在宏观政策方面,也唯有此,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