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建奎
学校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近几年,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体系不断完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因此,经典诗篇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国学经典传唱、诵读更成为许多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多的中小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经典古诗文的浸染,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鉴于经典诵读对教育教学,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我校围绕国学经典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经典诵读文化。我们在反思中总结出经典诵读五种实施途径,即:根植语文教学,以教,立启蒙之始;丰富德育实践,以趣,为行知之基;打造一班一品,以情,润特色之班;构建阳光文化,以境,育诗韵之校;携手家校互动,以和,创书香之家。在积累中,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优秀的成果。
一、重温经典,“悦”读国学
从2012年至今,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已经完成编写、改版校本教材《经典相约》共十册,并配套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参考。2015年按学期,分学段,为学生开设《国学》系列课程。教师还以《经典相约》为蓝本,录制了“乐享国学”微课视频,在每周五的国学讲堂,通过校园电视台进行播放。
学校以科研为载体,拓展教学资源,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及培训活动。成立校内“国学研究会”,部分教师参与编写了《中华国学经典》丛书。该书已由黑龙江省少儿出版社出版发行。部分教师成立国学实验班,开展国学教育实践活动。教师利用现有语文教材,结合教材编写体例,加强对学生朗读习惯的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回归语文诵读之本,或配乐朗读,或男女生轮读,或师生对读、赛读,在“美读美诵”中享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校合理统筹时间,开展“晨诵,午书、暮读”活动。早晨诵读诗歌、《三字经》《论语》等篇目,让校园处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中午学生伴着古筝旋律开始“习字十分钟”,书写经典诗文、成语、名言等,定期举办硬笔、软笔书法展,让学生在书写中感悟汉字文化的魅力;放学后提倡亲子阅读,亲子共读一本书。除此之外,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读书节”和“图书漂流”活动,利用学校图书馆自愿开设读书课,班级的图书角也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阅读书籍。根据学生自己的读书进度和读书的数量,有计划地填写读书报告单,并通过量化检测。每学期末各年级进行“小书迷、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的晋级活动。同时,学校还倡导师生共同阅读经典,每到寒暑假,学校都会印发“必读经典书目”和读书报告单,开学伊始,开展“读书交流会”“行走图书秀”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搭建阅读分享的平台。可以说学校从班级、个人、家庭等多个层面不断拓展诵读空间,整体共育,因材施教。通过实践形成适龄、适时、适情的诵读共育氛围。
二、活动缤纷,“玩”味国学
经典诵读寓于游戏之中其乐无穷。如“自编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一月墙角数枝梅;你拍二,我拍二,二月春风似剪刀……”;跳绳中进行飞花令,挑战难度增强;背古诗跳格子,凸显师生智慧。在不同的游戏中学生边玩边学,既能消除学习的疲劳,又能激发他们诵读诗文的兴趣。
倡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经典,展现才能。可以让他们为古诗配画,为国学故事画插图;开展创意书法活动,在纸花瓶和陶器上挥毫泼墨,题诗题字;给自己的绘画作品配上一首古诗;给自己的剪纸作品和中国结配上文字介绍等……
开展形式多样的“诗词”赛事。学校模仿央视“诗词大会”,举办多届诗词大赛。赛前根据现行教材版本和小学必备古诗的推荐,自行编辑,印发各年段诗词大赛必备篇目和挑战篇目,允许学生自愿选择背诵篇目;建立学校诗词大赛题库,扩充题量,丰富关于诗词类题目的题型。通过班内初赛,选拔优秀选手代表班级参加年级决赛。比赛持续期间,学生每日背古诗、谈古诗、看比赛、议赛况,不知不觉中被“经典”所吸引,潜移默化中被“经典”所感染。学校还在重要的传统佳节开展“灯谜大会”“民俗节”,还利用“为你诵读”“为你读诗”“荔枝”等网络平台开展学校“阳光朗读者”活动,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分享诵读作品。学校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了不同的平台,让“经典”无时无刻不在学生身边,让经典变得有声、有色、有内涵。
三、诗书雅诵,行知致远
诵读,用声音呈现画面,演绎经典,有声有色。学校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德育实践课,组织“品味端午”“赏月仲秋”“元旦联欢”等活动,用吟唱、舞蹈、情景剧等多样性的表现形式来展现诗词经典的内容。
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各个学年排练大型诵读节目,不论是激情澎湃的《满江红》;还是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或是激人奋进的《少年中国说》……诵读的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情感的共鸣。诵读成为一种最简单的亲近经典的方式。
让诵读回归生活,让生活拥抱经典,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让每个人都能尽其才,行其事。大量的阅读与诵读让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日常生活中,他们会想起:“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学习总结时,他们会想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与人交往时,他们会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春游秋游亲近自然时,他们会想起:“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当然,教和读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教的源头活水,教是阅读的创造升华。教师的人文素养决定了国学传承的效果,学校通过“阳光阅读”活动,大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师资队伍,培养饱读诗书的教师,营造书香校园。学校每学期还为教师订阅各类书籍、报刊,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教师寒暑假至少撰写1篇读书笔记,读5本好书。国学研究会通过微信平台,推送教师文章、书法作品等。
多年的阳光阅读活动,使得全校师生人人爱读书,个个爱聊书。回首经典诵读之路,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诗词积累量根据学段梯度逐渐上升,到毕业前每个学生平均背诵诗文近200首,高年级学生平均阅读30多部名著。阅读量的增加,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储备。
最是书香能致远,最美不过读书时。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将始终立足经典诵读,以经典树人,以诵读育心,为培养“身上有正气,眼中含善意。脸庞漾甜蜜,胸怀装天地。”的阳光少年而不懈努力。
(作者單位: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 )
见习编辑∕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