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8-11-27 06:57周晓艳徐艳丽牛安林张彦奇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完全性内皮细胞硬化

周晓艳,徐艳丽,牛安林,张彦奇

(1.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安阳 455000;2.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安阳 455000)

急性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相应区域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发病率为20%~25%,其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1-2]。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之一为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并进一步引起脑血供水平下降,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时,栓子发生脱落从而进入颅脑血管,导致脑血管血供阻断,出现急性缺血缺氧性损伤。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属于炎性细胞趋化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cadherin,VE-cadherin)被认为是内皮细胞控制大分子和炎性细胞入侵的“守门员”,是维持血管内皮细胞极性和完整性必不可少的黏附蛋白,对内皮细胞生理功能的维持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CP-1及VE-cadherin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在预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发生风险及评估病情发展进程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脑梗死组),患者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5],发病时间≤72 h,症状持续时间≥1 d,并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相应的责任梗死灶。其中男83例,女62例;年龄 47~79(64.5±9.4)岁。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9~80(58.9±8.3)岁。受试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知情同意书。2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脑梗死组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其中进展性脑梗死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48~77(63.2±10.1)岁;非进展性脑梗死组102例,男59例,女43例,年龄47~79(65.2±9.7)岁。根据患者梗死病灶分为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和非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其中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9~79(65.5±9.8)岁;非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110例,男63例,女47例,年龄 47~76(63.8±9.6)岁。根据患者血清MCP-1及VE-cadherin 水平的中位数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高MCP-1组(≥315.9 ng·L-1)、低MCP-1组(<315.9 ng·L-1)和高VE-cadherin组(≥6.0 mg·L-1)、低VE-cadherin组(<6.0 mg·L-1)。高MCP-1组72例,男42例,女30例,年龄49~79(65.3±9.8)岁;低MCP-1组73例,男41例,女32例,年龄 47~78(63.6±10.3)岁;高VE-cadherin组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48~79(65.9±9.6)岁;低VE-cadherin组73例,男40例,女33例,年龄47~76(63.0±9.1)岁。以上各种分组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检测方法对照组受检者于体检日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2 mL,脑梗死组患者于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2 mL,肝素抗凝后,3 000 r·min-1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置于-20 ℃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MCP-1及VE-cadherin水平,采用颗粒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ystatin C,CysC)及尿酸(uric acid,UA)水平。

2 结果

2.1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血清MCP-1和VE-cadherin水平比较结果见表1。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CP-1和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血清MCP-1及VE-cadherin水平比较

2.2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CP-1和VE-cadherin水平比较结果见表2。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CP-1和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CP-1和VE-cadherin水平比较

2.3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及非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患者血清MCP-1和VE-cadherin水平比较结果见表3。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患者血清MCP-1和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非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及非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患者血清中MCP-1和VE-cadherin水平比较

2.4高MCP-1组和低MCP-1组患者血清Hcy、CysC及UA水平比较结果见表4。高MCP-1组患者血清Hcy、CysC及UA水平均显著高于低MCP-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高VE-cadherin组和低VE-cadherin组患者血清Hcy、CysC及UA水平比较结果见表5。高VE-cadherin组患者血清Hcy、CysC及UA水平均显著高于低VE-cadher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高VE-cadherin组和低VE-cadherin组患者血清中Hcy、CysC及UA水平比较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其中以颅脑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性质改变为主[7]。有研究显示,颈动脉斑块数量与后循环脑梗死无明显相关性,而与前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较大[8]。因此,本研究只选择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较多研究显示,氧化应激或炎症刺激等因素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引起脂质沉积,使单核细胞发生趋化和聚集,对脂质产生吞噬作用而形成泡沫细胞,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2,9]。动脉粥样硬化最早期的改变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而MCP-1可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在血管内皮受损部位的聚集、渗透,转变成巨噬细胞,进而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使脑组织损伤情况进一步加剧[10-11]。还有文献报道,MCP-1等趋化因子能够促进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进入粥样斑块中,参与斑块内的炎症反应,从而加速炎性细胞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影响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11]。VE-cadherin属于一种钙黏蛋白,其主要作用为调节血管内皮细胞极性,促进内皮细胞功能及形态的变化,破坏内皮屏障功能,提高血管通透性。有研究报道,VE-cadherin水平能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程度[12]。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MCP-1和VE-cadheri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CP-1和VE-cadherin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患者血清MCP-1和VE-cadherin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说明MCP-1和VE-cadherin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梗死的病情发展及临床类型。

另外,Hcy、CysC及UA水平变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也有重要意义[13]。Hcy是一种能够对血管损伤产生反应的氨基酸,其水平增高能够促进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加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CysC能够对半胱氨酸的活性进行调节,从而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及吞噬作用造成影响,加速炎性反应。UA是新发现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因子之一,能够促进炎性细胞及脂质在血管内膜中的沉积,并减弱一氧化氮的功能,从而造成血管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并进一步增加脑梗死发生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高 MCP-1 组患者血清Hcy、CysC及UA水平均显著高于低MCP-1组,高VE-cadherin组患者血清Hcy、CysC 及UA水平均显著高于低VE-cadherin组;说明MCP-1及VE-cadherin水平的高低能够预测脑梗死发生的风险程度。

综上所述,MCP-1及VE-cadherin分别具有趋化和黏附功能,加强了炎症细胞在粥样斑块内浸润作用及炎症反应的诱导作用,并进一步造成脑梗死病情的发生及发展,因此,MCP-1及VE-cadherin可能成为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生的指标。

猜你喜欢
完全性内皮细胞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数学直觉与数学实在性探析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原花青素B2通过Akt/FoxO4通路拮抗内皮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对完全性唇腭裂婴儿修复效果的影响探究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