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
摘要:创客教育视域下,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创客教育前期,接受图形化编程教育对今后“软硬”结合的创客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将国内较为知名的图形化编程软件——编程猫引入农村小学拓展课程中,不同年龄段学生通过走班模式学习编程猫的相关图形化编程知识。面对跨年级合班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困境,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从教学内容分层、目标分层、评价分层等方面进行策略探究,努力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关键词:编程猫;合班;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3-0195-03
创客教育盛行的当今时代,在农村小学的拓展课中开展STEAM创客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编程猫(见表1)作为一款图形化编程软件,属于少儿创客教育的启蒙课程,该课程准入门槛低,适合面向小学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编程知识。
编程猫课程于2016年9月引入我校拓展中进行教学实践探索,由于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为普及编程教育,允许三至六年级学生报名参加采用跨年级合班教学的模式,因此编程猫的学生来自学校不同的年级和班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合班后其差异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生理年龄、操作能力、兴趣态度和思维逻辑等方面。如果教师在编程猫的课堂教学中对这些学生依旧进行相同内容、统一进度和同一方式的教学,势必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分层教学去化解跨年级合班教学存在的差异现状,尝试分层教学法,为学生个性发展与选择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的编程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可以获得发展和提升。
编程猫课程采用走班模式跨年级合班教学,学生之间体现在年龄上的差异非常明显,再加上学生的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算法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和态度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和编程操作能力的不同进行合理分层,分别针对高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层次划分,一般可以分为高年级A、B、C和低年级A、B、C各三个层次。对学习兴趣浓、操作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归为基础较好的A层;操作能力一般,处在中档的学生归为基础中等的B层;而对那些接基础不好,操作能力一般,编程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归为较差的C层。另外,对学生层次的划分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学生能力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分层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以及能力提升较慢学生实行层次调整,以实现动态化的分层教学。
为化解跨年级合班后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以及综合发展学生各项编程能力,笔者将通过自身具体的教学实践,围绕学生编程能力阐述在编程猫混龄教学中,对教学分层、目标分层、评价分层进行探究教学,力求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学方法,综合发展学生各项编程能力,促使学生掌握编程技能。
1 基于学生表现差异的跨年级合班教学分层
编程猫作为拓展课程组班的名额有限,学生报名时每班限报3~4名学生参加,由于每班参加人数较少,学生会选择与同班同学坐在一起,同年级学生往往会自动坐成一片,容易形成学生区域性差异较大的现象。如低年级学生坐在教室的左边,高年级学生坐在教室的右边;或低年级学生坐在教室前面,高年级学生坐在教室的后面的现象。学生分片就座对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较大,教师采用混龄搭配的方式里化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根据年级高低的学生搭配学习
针对跨年级合班后学生学习效果呈现的同年级区域性差异现象,教师将学生原来的座位打散,让高低年级学生同桌学习,在年龄上形成差异互补。高年级学生毕竟知识结构要丰富一些,操作能力更熟练一些,自己完成操作后还可以指导旁边的低年级学生操作,省却了很多课堂等待的时间,可谓一举两得。例如,刚开始学习编程猫的时候,低年级学生进入编程猫未来教室(http:// edu.codemao.cn)有些困难,他们输入网址不是很熟练,经常出现输入速度慢或输错字母打不开网页的情况,这时同桌的高年级同学就能非常快捷地帮助他们打开网页进入学习创作界面,为课堂教学节省了很多等待的时间,能让低年级学生避开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不足,直接进入编程创作平台,同时也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2)根据能力强弱的学生再搭配学习
由于高低年级都有A、B、C三个层次的学生,为了让高低年级学生的搭配效果更加合理,根据高低年级学生编程能力的差异再次进行混龄搭配,将高低年级的学生根据(见表2)的方式进行搭配学习,产生了比前者更加有效的混龄搭配效果,优势互补更进一层。例如,在第六课《活动课》中,教师布置了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编程任务,让学生创编一个“迷宫游戏”,高低年级学生都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了各种有趣的迷宫游戏,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同桌间的作品创意有些相似之处,但又有不同的创意存在。教师在展示一个高年级学生的“迷宫”作品时,表扬他的创意不错,竟然能创编出角色“穿越空间”的效果,他却告知大家这个创意是他同桌想出来的,大家都对这个低年级同学投去了一片赞扬声,同时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尝试增加类似的功能。对于这样的场景在编程猫课堂经常可以看到,低年级学生虽然操作能力稍微慢一些,但是他们的创意点子却一点不比高年级学生少。
在编程猫主题教学时,高低年级学生相互配合创作去学习和消化编程知识,两个年级的学生在年龄和能力上形成互补关系,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提高。
2 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跨年级合班目标分层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能获得较大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给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备课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置,以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编程能力的提升。平常班级的学生间都存在各种差异,更何况是跨年级合班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差的C层学生,教学目标就应该设定在学生能够完成的基本要求范围之内,对于基础中等的B层学生,教学目标就应该设定在大部分学生经过适当努力就能达到要求的范围,而对于基础较好的A层学生,就要求学生能够在B、C两层学生的基础之上有更高的目标,尽量让每个作品能有更好的视听效果,脚本操作流畅合理。本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升,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接受能力,将学习目標重新进行分层,试图让所有的参加编程猫的学生都能学会图形化编程,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例如,在教学《躲避飞镖》这一课时,教师在原有的基础目标之上,将学生的学习目标重新分为三个层次(见表3)。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本课中学到对自身编程能力有提升价值的技能,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完成自己的目标后,进一步去创编高一层次的作品。图形化编程虽然操作容易,作品有趣好玩,但是想要创编出优秀的作品,还需要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创新思维,大胆探究和尝试,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编程能力。通过目标的分层,解决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吃不了”的现象。
3 基于学生迭代创新的跨年级合班评价分层
评价是对学生编程学习的一种考核,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导向。而分层评价就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对他们进行准确定位,根据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发展状态,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使C层学生能够获得学习自信心并初步掌握编程技能,B层学生的编程能力不断提升,A层学生主动创新创编出逻辑严谨的编程作品,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最近发展区”获得新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这样的评价也促使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真正实施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编程技能不断地提升。
(1)评价要体现高低年级的差异
跨年段合班学习的学生在年龄上存在差异,必然导致高低年级学生在课堂表现或操作能力上展现出差异来,针对高低年级学生的不同表现,教师要以激励学生进步为原则,经常性实施分层次动态评价,以激发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和上进心。低年级学生课堂表现较好,教师应以表扬为主,“你真棒!”“你的想法非常有新意!”“这个作品做得很棒!”。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的评价就要以鼓励为主,引导他们向更高一层发展。例如,教学第四课《奇妙的魔术》一课,当学生用“广播”命令做出用鼠标点击礼帽时可以变出一个小动物时,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充分肯定,及时表扬他们。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鼓励他们是否還能增加一些声音的效果,或者动物出现时增加一些特效,进一步让魔术作品更加的奇幻一些,从而引导高年级学生去创编更优秀的作品,简单的模仿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高低年级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使他们的编程能力得到提升。
(2)评价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差异
跨年段合班学习的学生在编程能力上也存在差异,在完成作品的时间上会有很大的差距,综合能力强的A层学生,拖拽积木拼接脚本的速度明显要快很多,完成作品的速度也快。B、C层学生大部分还没完成作品的创编,A层的学生已经完成了。教师这时要多引导A层学生去指导或帮助周边的B、C层学生,利用A层学生的富余时间去帮助其他同学,同时作为鼓励,将他们的作品优先评价展示,并根据作品的优劣分发金币奖励,额外增发指导将奖励金币。例如,第五课《逃离龙穴》这一课,学生通过制作一个惊险刺激的游戏作品来学习“如果”积木和“如果……否则”积木脚本的认识与使用。优先完成作品的学生会主动举手,提交作品请教师检查评价,同时周边的其他同学会邀请他们去帮助指导。教师则通过大屏幕查阅和体验学生的作品,并从创新思维、艺术设计、逻辑分析和编程技术四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分。最后从作品中选择两到三个进行全班展示,在和同学们交流分享中肯定作品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等。对于编程能力强的学生,要不断地激发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去帮助指导其他学生,在指导与分享中获得成就感,其他同学也能在同学的帮助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给予不同的评价指标,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编程学习的满足感。
(3)评价要体现学生作品的差异
学生编程的能力差异,使得学生在完成同一个作品时,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效果,再加上学生的奇思妙想或创意点子,做出来的作品更是五花八门。教师在评价时要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原则,并加以引导作品“迭代”更替,力求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创编一个个编程作品时,他们在这些作品中融入的创意非常重要,这种创意足以让学生在完成一个统一主题的作品时,产生各种不同的作品。不管让学生创编游戏、故事、软件还是动画,学生的作品总能让教师大开眼界,创意无限。例如,在教学《躲避飞镖》一课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使用克隆命令创编一个忍者躲避飞镖的小游戏,而学生在课堂中创编出版本众多的躲避游戏,有用鼠标控制忍者躲避飞镖的,也有用键盘上的方向键控制忍者躲避飞镖的,还有飞镖变成了炸弹或者石头的,甚至还有将角色和飞镖都替换的,游戏作品各有特色,从他们的积木脚本上看,有些脚本增加了音效或特效,有些脚本要复杂很多。教师都要以赞赏和鼓励发方式去评价学生的作品,并提供给学生更好的改进建议,让学生了解编程作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迭代思想,不断提升编程技能,在提升编程技能的同时再去进一步改善作品,力求让编程作品一次比一次完善、精美。
当前许多学校都开设了拓展课程,学生采用走班制进行跨年级合班学习的混龄教学模式不但适用于信息技术的编程课,其他拓展课程其实同样适用,甚至很多农村小学由于人口流失自然形成的小班化学习,同样适合采用跨年级合班混龄的教学模式,本文只是笔者在拓展课进行跨年级合班混龄教学的一点尝试,抛砖引玉供其他教师探讨交流。
参考文献:
[1] 刘苏梅.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2009(12).
[2] 陈健.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尝试与研究[EB/OL].
[3] 陈元保.分层教学全面优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8).
[4] 叶琳.刘文霞.国内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
【通联编辑: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