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华
(广东医科大学,广东 湛江 524023)
现代奥运会设有28个大项,每个项目都是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运动项目,这些运动项目起源于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尽管这些项目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奥运角逐中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的竞技运动项目,但他们至今仍带有浓厚的起源地的文化印迹[1]。与此同时,各国在引进一个外来运动项目过程中也在自然而然地使这些运动与本土文化结合,形成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新”项目,只有这样,一个外来的运动项目才能在本土传播和发展,才能真正为本国人民所喜爱。在外来运动项目本土化的过程中,人们首先是从形式上掌握运动技术、技巧,推我提高运动成绩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项目的认识和理解,并形成自己独有的训练、比赛的理论体系。对一个运动项目本质特征的理解和对训练目标和原则的把握就形成一个项目特有的理念[2]。一个运动项目无论在哪个国家出现,其形式上都几乎是一样的,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它的理解又不尽相同,因此,同一个运动项目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所形成的项目理念千差万别,对这些理念的把握,特别是对理念差异的把握其实是提高该项目运动训练绩效的重要基础。
从某种程度上讲,竞技运动的跨文化发展犹如跨越高墙与鸿沟,很多时候它们受到排斥、敌视甚至嘲笑[3],比如日本的相扑运动至今不为许多文化所接受,并认为它们是一种变态运动。而在中东一些国家,由于宗教的原因,妇女出门不可以裸露身体的任何部分,甚至脸部,因而现代体育运动基本上与这些国家的妇女无缘。同样,拳击运动也曾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被禁止,因为它被认为是野蛮和危险的运动。反过来讲,竞技运动的跨文化发展又是传递异域文化魅力和实现多元文化价值理念的重要使者,因此,尽管跨文化发展遇到了种种阻力,但体育运动作为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在近代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创造奇迹,不同的运动项目逐渐走向全球,奥运会项目大家庭越来越壮大,甚至奥运会已成为当今全球最受瞩目的国际盛会。这些都是人类走向文化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世界人民相互理解和文化认同的标志。
文化的魅力在于不同,多元文化之所以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欢迎,甚至联合国把多元文化作为评价一个国家或者城市优越性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它带给人的是不同的感受和享受世界文明的机会。尽管人们敞开胸襟去接纳异域文化,但文化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这是造成体育运动理念多样化的文化根源。同一个运动项目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会形成不同的项目理念,这就造成了一个运动项目在异域文华中发展了多年仍然不能与原产地相比,这包括竞技水平、普及程度等等。东方搏击竞技类运动与西方搏击项目相比就具有典型的文化特色,西方人很难理解东方竞技运动,比如:柔道、武术,这些东方搏击运动讲究先“融入”,再击破,也就是在搏击对抗中先要与对手融为一体,然后再找出破绽一举拿下。西方搏击则讲究拒之于外,以长见长,以强见强,所以当东方搏击项目传到欧洲、美国之后,他们仍然是以西方搏击运动理念来理解东方柔道、武术等运动,因此,无论从形式或者竞技水平上都总是给人不入流的感觉。
运动项目理念是一项运动竞技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运动训练学中强调的对项目的理解和对项目本质的把握就是在强调项目理念的形成。比如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所有的投掷项目都是速度项目,而不是力量项目,也就是速度素质比力量素质更重要。铁饼和铅球也是同样的道理,即投掷前的运动转体速度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器械的出手速度。早年人们对这些项目理念的把握是有偏差的,因为田径投掷项目在很多年间都被认为是力量型运动项目,而随着人们关于田径投掷项目理念的不断清晰把握,这些项目的成绩也在不断提高,使得国际田联不得不改变标枪的重心,以至于比赛中运动员不会把标枪投到场外。田径投掷项目理念的转变从近年来运动的体型的变化上也可见,早些年的投掷运动员一个个膀大腰圆,而近年来投掷运动员的体型越来越趋向“普通化”。田径投掷项目理念的变化是运动理念影响竞技运动训练和竞赛成绩的典型案例,因为这种理念变化对该项运动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
篮球运动理念对篮球竞技水平的影响不像田径投掷项目那样显而易见,但它对篮球竞技水平的实质影响却是十分重要的,正因为如此,把握和接受一种篮球理念既重要,又不那么容易,或者说正因为它重要,所以人们才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对篮球运动本质的固有认识。篮球运动自它诞生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播与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和最为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在各个国家和各种文化背景中又产生了种种大同小异的篮球理念,篮球项目的特点造就了篮球理念的“大同”,而不同文化背景促成了篮球理念的“小异”,篮球理念存在大同小异的局面是客观的,也是合理的,毕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篮球运动的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但篮球理念的这种“小异”在很多时候影响到了篮球竞技水平,这不得不使我们认真去研究篮球运动理念对竞技运动水平影响之核心要素,去探讨这种“小异”究竟是无伤大雅,还是影响至深。
中国篮球界出现过很多世界明星级球员,但中国篮球竞技水平从来没有在世界大赛上取得过骄人的成绩,甚至在亚洲也难以称王称霸,原因是什么?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于篮球理念的把握不到位。也就是我们对“篮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运动项目?”、“什么是篮球竞赛制胜的核心要素?”、以及“我们的训练目标是什么?”等问题理解得不到位。我们常听到的是“篮球是巨人的运动”这样的定位,所以中国篮球界把运动员的身高视作最最重要的要素,在此思想指导下我国篮球界曾涌现出许多世界级的巨人,比如:穆铁柱、郑海霞、姚明等等,但这些人虽然身高有着绝对优势,但技术水平却不及平常运动员,姚明是到了NBA之后,经过NBA的专业训练之后才从根本上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达到“全面+特长”的技术佳境[4]。从姚明的蜕变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种篮球理念对球员乃至球队的塑造的效果,也足见篮球理念对篮球竞技水平的影响作用。
尽管我国篮球界也在不断学习NBA训练精髓,但在篮球运动理念上我们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异,甚至可以说还有差距。
第一,美国篮球理念中把篮球这项运动视为集体合作项目,其训练目标是要把每一个球员都培养成得分手,每个球员都是全面手,在强强配合下才能使球队整体实力立于不败。就每个球员而言,他们个个心目中的最重要的球星就是他们自己,这不仅增强了他们在比赛中的自信,也增强了对球队的责任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人翁精神”。所以在NBA的比赛中,我们很难看到明显的高中锋战术、双中锋战术等,他们球员的角色可以随时转换,这样就给防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就是说,NBA比赛中球队的战术千变万化,这也是非NBA球队很难适应并与之抗衡的最重要的原因。尽管NBA也在极力打造明星,创造商业上的明星效应,而且每个时期NBA也都出现过最耀眼的明星,但任何一个明星球员的退役都没有严重影响到他所在球队的整体水平,而且NBA永远是球星倍出的基地。反观中国篮球界,我们常常把训练目标界定在以某个球星为中心的战略上,整个球队的战术都是以某个球员为核心展开的,显得十分单一,一旦我们的核心球员受到夹击不能施展的时候,球队似乎就乱了阵脚,一败涂地。而且中国篮球竞技水平严重依赖于某几个人,所以明显地呈现出波浪式发展的特点,某个球星退役后如果没有相应的新人顶上,球队竞技水平就要下沉一段时间,直到培养出新人或者调整的新战术达到成熟。
第二,美国篮球理念中把篮球视作身体直接对抗型竞技运动项目,因此身体强壮和身体直接对抗能力是他们训练的重点之一,只有在攻守双方在身体对抗取得平衡的前提下,你才能伺机打破这个平衡,占据主动,也只有在对抗取得平衡后,球员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不难看出,NBA规则及裁判对“合理冲撞”的掌握上与中国篮球明显不同。这方面,从NBA球员的身体形态上也能看出明显的差别,NBA球员无论身高高矮,他们个个肌肉发达,结实而强壮,表现出了强大的抗击能力,似乎像高大的拳击运动员。这是他们有针对性的训练的结果,也就是NBA训练很大比例的训练成分是身体对抗能力的训练,中国球员在形态上就与NBA球员有着明显的不同,因为中国的篮球训练过多地把训练聚焦在投篮、跑动、配合等等,没有把身体对抗能力的训练作为一个重点专门进行。与NBA比赛相比,中国篮球竞赛看上去更“文明”,更能体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中国篮球的训练指导思想是以巧制胜,所以赛场上直接的身体对抗并不激烈。这实际上是对篮球运动理解上的偏差或者不到位,这是中、美篮球理念的根本差别。其实美国人最喜欢看到的篮球竞争场面是在篮下的争夺,因为这时表现出的双方球员在抑制与反抑制竞争中表现出的力量与智慧的结合是篮球运动的最大魅力所在。所以NBA为了突出加强篮下竞争特意把三秒区变窄,就是为了满足篮球竞赛的观感,也是为迎合市场需求而进行的商业化操作[5]。
第三,美国NBA把篮球运动的制胜核心定位于高度,这个高度,不仅仅是要求球员身高要高,而且要有超人的弹跳力,要有绝对的起跳高度,因为投篮得分最有把握的方式就是扣篮,能扣篮就绝不投篮。在国际所有的篮球竞赛中,NBA比赛的扣篮次数比例最高,其他国家无法相比,中国篮球更是将扣篮视为超人的稀有技艺,这实际上是中、美篮球理念上的又一个根本差别。这位重视起跳高度与扣篮技术,NBA在选材和训练上都突出球员原地起跳和助跑起跳的训练,突出强调扣篮的重要性,使得NBA各队中几乎每个球员都能够自如地扣篮,这不仅仅是吸引了观众,营造了NBA的商业氛围,更是把篮球运动的根本特征改写了,使得扣篮成了NBA的主要进攻得分的技术。显然中国篮球还是固守着传统的投篮得分的模式,即便是在篮下也很少见到球员扣篮的景象。相比之下,中国球员更喜欢用一种轻巧的方式把篮球送进球筐,美国球员则更喜欢在投篮得分的目的下更多地展示他们的强悍和攻击性。然而在中国,无论是篮球运动员还是观众,似乎都不欣赏“野蛮式”的篮球攻击风格。
中、美篮球理念的差异归根结底源于文化的差异,或者说是文化价值的差异。中、美文化差异可谓巨大,尽管改革开放以后美国文化汹涌澎湃地席卷中国,但从文化价值的核心理念上,人们还根本无法真正接受美国文化,这表现在生活、思想的方方面面,就中、美篮球理念而言,这种差异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双方对英雄主义和团队精神的理解上。美国文化崇尚英雄主义、团队精神,这种英雄主义在宣扬英雄崇拜的同时,鼓励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美国的孩子都是在鼓励和赞美声中长大的,孩子们从小就十分自信的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他们在许许多多的英雄形象的鞭策下努力争当英雄。而同时,美国教育中又十分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因为这是他们文化价值的核心,英雄主义只有与团队精神相呼应才能真正实现集体强大,否则单纯突出个人英雄主义无益于民族的强大。正因为英雄主义和团队精神的默契才使得美国今天成为世界的领跑者[6]。美国篮球理念无疑受到这种文化价值的影响,在篮球竞技的训练与比赛攻防中无处不体现着这种文化精神。我们从NBA比赛中可以看到个个球员的个性张杨、充分的自信以及强烈的表现欲,这不仅是NBA训练使之然,而是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使他们自然而然的个性流露,也只有这样才能博得观众的眼球和喜爱。相比之下,中国文化中也明白英雄的示范作用,在我们的文化中也塑造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但这些英雄是让我们来学习和崇拜的,我们自己却离英雄很远,现实生活中你若逞英雄你必然找到打压。集体运动项目中,运动员首要的原则就是要服从,服从集体的利益,你的每一个小的行为都代表着集体和单位等等,集体和单位的利益是第一位的。这种文化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我们的运动员努力拼搏的精神追求,但反过来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运动员的个性发展,使我们很难培养出真正的“英雄”球员,而我们也强调团队精神,我们称之为“集体主义精神”,这与美国的团队精神不是一回事。美国乃至西方强调的团队精神突出团队的合作和个人对团队的责任,而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突出的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
运动训练学讲的对项目特点的理解和把握是训练取得成效的首要任务,其实这种理解和把握的精髓最终形成一种理念,而理念可以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去遵循一些符合理念的原则,因此,篮球理念对于篮球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和保持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磊, 邹薇. 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的演变与价值取向[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39(6): 33-37
[2]祝姗姗. 篮球运动发展概况与篮球训练理念科学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33(6):73-74
[3] 王征国. 论文化价值的三维整合[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5):46-48
[4] 蒋威.中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25(3):37-39
[5] 朱晴.美国大学篮球名帅迈克.沙舍夫斯基的执教理念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
[6] 陈继玲. 美国文化的崛起[D]. 长春:吉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