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范式效应的学校武术教育在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8-11-26 05:03李尚胥黄元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范式武术理论

李尚胥,黄元骋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225)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深沉积淀,是民族的血脉、精神与标识,是一个国家及其国民的自信与自豪。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正是党中央对我国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建设,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文化强国的建设以及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具有划时代的价值与意义。以武术为代表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不可获取的重要部分,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国家着力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时期,更应该积极发挥其“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主旨。学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加强学校武术的教育与武术文化的传承更显得意义重大,也影响到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由此,本研究以库恩范式理论为指导,研究学校武术教育的范式效应在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应用,对促进我国学校武术教育以及武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具有建设性意义。

1 库恩“范式理论”功能及意义

库恩提出的“范式理论”在哲学、社会学等学界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地位,它没有一味地遵循以积累性和直线性为代表的传统科学发展观念,不再仅局限于科学的唯理性或者唯客观性,而是更加注重事物发展演进过程中的主体性与人文性,是科学发展模式具有革命式的突破,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在不同的学科以及较多的领域内均引起了一系列的改革,为人们对于科学的探求提供了正确的立场与态度。但是,何为“范式理论”呢?其实,在库恩一生的研究中也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定义限制,也许正是这种开放式的定义才使得“范式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各个领域均可发挥作用。中国学者在“范式理论”研究中对其做了较为科学的全面阐释,既在某一科学共同体的研究中,需要具备不同专业或者学科之间共通的理论模式与解决问题的体系框架,“范式理论”就是不同专业或者学科间的共同信念,包括研究发展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该科学共同体的发展起到指导意义。

为什么“范式理论”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经受考验并获得较大成就呢?这主要取决于库恩“范式理论”的三大功能:世界观、价值观与方法论三种功能。第一,世界观功能可以说是“范式理论”的核心与科学运转的基石,规定着某一科学共同体发展中的共同信仰与科学信念。第二,价值观功能以世界观功能为前提条件,对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价值体系进行建立,起到连接外围与内核的承上启下的传递作用。第三,方法论功能是“范式理论”运转结构的终端。既研究过程中的方法、工作以及技巧与研究对象发生最为直接的接触。“范式理论”的三大功能体现了其核心价值以及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在科学主观性与人文性分析与论证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鉴于“范式理论”所具备的功能与本研究中的问题相一致,本研究从“范式理论”的三大功能角度出发,全面分析阐释学校武术教育与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间的范式效应。

2 学校武术教育与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范式效应

2.1 世界观范式效应:共通的文化信仰与研究信念

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中简称“《意见》”),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正式提出。《意见》中指出:为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最终实现伟大中国梦,全国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觉肩负起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责任,争当一名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建设者和弘扬者,争取2025年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构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体系,增强国民的文化自觉性与文化自信心,提升中华民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武术文化,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在50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一直承载着弘扬、传播民族精神的使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是学习中国文化的有效载体。学校武术教育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主要的继承和传播途径,肩负着武术教育及其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武术运动的发展及其文化的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武术教育的影响。

在社会学、哲学等科学的相关研究中“范式理论”通过规定和赋予科学信仰与研究信念对某一科学共同体进行独特的界定,成为研究活动与行为以及其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从世界观角度来看,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国务院就目前国内与国际发展大环境提出来的,是我国文化事业建设的强有力措施,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学校武术教育是推动我国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在武术教育中既要进行武术技术与技能的教学,也要把武术文化的内涵发扬光大。

从范式理论的观点来看,学校武术教育与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世界观是一致的,具有共通的信念与文化信仰,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中,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我国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学校武术教育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重要的实施途径,是一种基于传统武术、崇尚“武德”、以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为目的教育手段,也是武术文化及其人文情怀得以传承有效的途径。

2.2 价值观范式效应:共性与个性关系

从哲学角度来说,价值观就是某事物所存在价值偏好,代表着此事物价值的抉择。事物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客观基础,需要满足人的需求,但是人的需求是不能够决定事物的价值的。“范式理论”价值观功能是基于其世界观功能的基础上,也就是以最终的奋斗目标为前提,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证明科学信仰与研究信念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从“范式理论”价值观功能的角度,审视我国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可以看出国务院提出指导意见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5000年以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中华民族的文化属于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智慧、神韵与理念,是全世界炎黄儿女们自信的本源、自豪的根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经济与社会发展均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与新媒体的发展引入了更多的外来文化,与我国文化产生交流融合。在此形势下,提出指导意见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机与活力的进一步激发,对于我国民族文脉的传承发展、国民文化素养的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以及国家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学校武术教育的视角,来审视武术教育不同于一般体育项目的技术教学,武术文化所具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赋予了学校武术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主旨,在发展演进过程中早已成为一门学科,与我国古代哲学、宗教文化、医学理论、政治、文学、伦理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同时蕴含着传统的社会风俗与风土人情。但随着西方竞技体育的引入、社会的需求以及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武术也逐步发展成为竞技项目。通过学校武术教育,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武术技能,了解相关的武术竞赛的规则,实现磨练学生意志、提高体质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能够在学校武术教育过程中实现“术道融合,德艺兼修”的目的。从更高的层面来讲,通过学校武术教育,更利于将武术向世界推广,让中华武术走出去,使其成为全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

从整体上来看,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从我国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角度提出的,而学校武术教育是武术文化得以传承最佳的方式。因此,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我国文化事业建设的总目标与方针,学校武术教育是我国武术文化传承的最佳手段。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价值观影响并决定学校武术教育的价值观,而学校武术教育的价值观又能够为实现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发挥巨大的作用,二者之间存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3 方法论范式效应:理论框架与操作模式横纵向维度关系

从“范式理论”三大功能来看,世界观功能规定了科学研究的根本信念与最高原则,价值观功能明确了科学研究的目标及目的性,而方法论则是如何实现研究目标以最终达到研究信念的途径与方法,从方法论的研究层面给予相关研究一定的理论框架与操作模式的支持。理论框架与操作模式也可以说是“范式理论”方法论功能的两个维度,其中,理论框架属于横向维度。在科学共同体的相关研究活动中,往往会确定某个观察视角,制定正确的分析思路,采用适宜的应用规则,提出论证的方法与标准,这就是理论框架,它的最大价值在于为实现研究目标,在科学共同体的研究活动中发挥着引导研究人员的判断与全面理论与实践指导的作用,这也是“范式理论”方法论功能的灵魂所在,它的影响是潜在的,也是隐性的。操作模式属于纵向维度,它是理论框架的必要载体,也就是“范式理论”实现方法论功能的研究要点与步骤,它是科学共同体研究活动中最为直接的、外在的、可直接使用的工具。

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所提出的,它不仅包括学校武术教育所传承的武术文化,还包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全部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总方针。因此,在研究中可以将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作为理论框架,它包涵不同的文化领域,同时还为这些文化领域提出并规范了传承与发展的要求、目标等,它发挥着方法论功能、横向维度理论框架的引导与指导的作用。武术文化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传承与发展犹如一个子课题归属于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而学校武术教育则是传承并发展武术文化的最佳途径。因此,学校武术教育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的一个必要载体,它是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可借助的最直接的、外在的途径与工具。总体上看,基于“范式理论”的方法论功能,学校武术教育与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方法论范式效应则可以理解为理论框架与操作模式的关系。

3 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从“范式理论”的三大功能角度分析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与学校武术教育的范式效应:在世界观功能上看,二者具有共通的文化信仰与研究信念;在价值观功能上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方法论功能上看,二者属于理论框架与操作模式的横纵向维度关系。基于二者之间的范式效应关系,如何在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下实现学校武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3.1 明确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关系

学校武术教育不能仅看重武术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承与发展,更要重视武术文化与事业在历史上的传承与发展,而这其中则首先需明确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关系。中国传统武术源于冷兵器时代,其功能也主要是战争与自保,养生、观赏等价值也是在后续发展中出现的,现代竞技武术则是基于奥林匹克文化与精神逐渐演变的具有比赛竞技与竞赛观赏性质的武术新形式。从根源上讲,二者的出现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均为中华武术的一部分。因此,在学校武术教育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于传统武术要进行保护和传承,对于现代竞技武术也要去借鉴和发展。

3.2 强化“以人为本”理念

人(学生)是学校武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其最终归宿。如果学校武术教育欠缺对人的培养,那么武术文化则失去了意义,文化传承发簪工程战略则无法实现。对于武术文化而言,在其发展的悠久历史中形成了特有的思想、道德、理论、知识等,学校武术教育意在通过教育的手段实现武术文化的传承,也借此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学校武术教学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协调发展,有利于人与人间的和谐、人与校园间的和谐、人与社会见的和谐,更有利于培养出“完整的人”,为国家的文化事业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3.3 兼顾技术与文化同步传承

武术运动不仅是一种运动项目,具有基本的技术动作,还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具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下,学校武术教育就是要传承发展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但是技术动作层面也不容忽视。学校武术教育应兼顾武术技术动作与其文化的同步传承,不仅通过武术育人功能实现推动武术发展的期望,更有利于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

3.4 兼容多学科,实现优势互补

在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下,学校武术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门课程,尤其是在高校层面,如何实现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在学校武术教育过程中兼容多学科知识,实现各学科的优势互补:在学校武术教育课程中,可以将人文类学科、思政教育类学科等融入到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大素质教育与思想教育,调节学生身心状态,实现学生个性、协调以及全面的发展,从而学生更有能力与情操去学习并实现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5 挖掘并发挥学校武术的竞赛价值

学校武术教育应顺应社会的发展,在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中不能仅局限于传统武术的精神与文化等,而应该根据现今社会的需求,积极挖掘学校武术的竞赛价值。竞赛其实就是比拼的过程,可以是同学之间,也可以是自我不同阶段间的竞赛。通过竞赛,学生可以掌握相应的机能,了解体育竞赛规则,并在竞赛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武术文化等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6 借助孔子学院国际传播效应

清华大学陈来教授认为:所谓的优秀文化,无非就是能够超越时空、跨越过度、魅力永恒、具有价值的文化。目前,我国在国际上的孔子学院具有相当的规模,可以借助孔子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孔子学院推出各类中华武术教育课程,将孔子学院发展为传播中华武术文化及其他文化的重要阵地,不仅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更促进了我国武术运动、武术文化以及其他文化在世界上的推广,更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传承、发展。

[1]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1)

[2]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10-20(1)

[3] 刘继忠.高校武术教育弱化的问题与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29-132

[4] 关博,杨兆山.武术教育的文化性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4(3):83-87

[5] 郭强,于秋生,刘雅媚,等.刍议高校教育传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J].搏击(武术科学),2014(4):17-19

猜你喜欢
范式武术理论
法治范式的沟通主义进路
——简评《中国法治的范式研究:沟通主义法范式及其实现》(郭金平)
坚持理论创新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中的认知范式转移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