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中休闲健身空间建设探讨

2018-11-26 05:03程孟良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体力进程城市化

程孟良

(广东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健康中国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本质上就是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实现人口健康全覆盖。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生活方式改变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日趋明显[1],因此,健康中国建设要以建设“健康城市”为导向,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初始阶段,要重视利于城市居民日常体力活动建成环境的建设[2]。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16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57.35%,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城市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城市建设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公共用地的大量减少,居民运动健康促进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因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保障与健康相关的公共设施用地需求,完善相关公共设施体系、布局和标准,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3]。其中,城市休闲健身空间元素是解决运动健康促进构建健康城市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城市休闲健身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休闲运动健身的场所,其在城市中的位置、数量及配置与居民休闲运动健身参与意向、行为及频率有关[4-6],从而影响其日常体力活动量,进而影响健康。本文以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生活方式改变居民对健康需求为基础,探讨城市休闲健身空间建设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城市进程中的作用,并提出健康中国背景下构建城市化进程中休闲健身空间需解决的问题,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1 城市化进程中对休闲健身空间的影响

城镇化或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城市化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则带来城市环境问题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体力活动不足。而体力活动不足是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正是基于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这样的一个整体,城市环境、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关系成为近年来公共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说明城市环境下的体力活动健康促进是今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7]。

首先,城市化进程中突出问题是城市发展与城市蔓延。城市蔓延是指城市化地区失控扩展与蔓延的现象,即由于城市远郊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所带来的新型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它使原来主要集中在中心区的城市活动扩散到城市外围,城市形态呈现出分散、低密度、区域功能单一和依赖汽车交通的特点,其结果必然使大量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破坏以及水源、空气的污染,从而导致人居环境恶化及严重的健康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迅猛发展,至2016年末,中国城市数量达到657个,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278个,县级市360个;同时,建制镇数量达到20883个,比2012年末增加1002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4%,比2012年末提高4.8个百分点。由于对城市化环境问题认识相对滞后,目前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中积累着很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城市环境压力倍增,其中与居民健康息息相关空气和水资源污染尤为严重。据2016年5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在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个监测空气质量的城市中,80%以上城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水平超过世卫组织建议标准,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堪忧[8],从而成为居民户外休闲健身的主要障碍,并由此引起居民在城市空气污染环境下对室内空间和空气质量需求的增加又加剧了城市休闲健身空间资源供给的不足[9]。

城市化进程中还存在城市人口密集与休闲健身空间的缩小问题。中国城市化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城市问题,其中由于城市人口剧增,居住密度的不断增大,城市公共休闲健身空间就被压缩[14]。袁继芳等人研究指出[1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需求的增加,人们身边的体育健身场地显得越发不足,体育休闲公共空间存在着严重缺失,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土地显得寸土寸金,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了人们休闲健身空间的需求。近年来有关因广场舞健身占地、扰民的报道,其背后折射出了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空间特别是休闲健身活动空间环境规划、建设的不足与布局不合理,集中表现为公共空间场地少、小,以致活动互相干扰,噪声扰民等等一系列公共空间问题[16]。

2 城市化进程中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对休闲健身的需求

我国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但在近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我国乡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城市国际化进程迅猛,在这个进程中,无论是“洗脚上楼”的新市民还是“蓝领转白领”的都市一族,都会受到城市环境改变引起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其中包括起居、工作、出行、饮食等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城市化生活方式改变造成身体活动不足和热量摄入过剩的现象引起的城市公共健康问题有目共睹[12,13]。

就城市化进程中家庭环境而言,由于家庭环境许多方面改变可引起起居方式的变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集约化发展使得地价高涨,而使生活处于高层化的现实中,上下楼基本依赖电梯,走楼梯大大减少,同时,高层化现象导致户外体力活动的不便利性,而使户外体力活动匮乏[10,11],同时,家务劳动电气化、娱乐消遣电视网络化以及各种生活服务上门化等现象日趋普遍,居民可以一天或连续几天宅在家里。此外,城市化进程中工作方式也产生巨大的转变,许多从事体力劳作转为简单体力劳动或机械化作业,更多的是在高楼大厦里办公,有的甚至居家工作,显示出明显的城市化静态工作方式;还有城市化意味着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大,但是,由于城市蔓延是一种低密度的开发,并将工作、教育、商店、娱乐的功能用地分割开来,主要集中在中心区的城市活动扩散到城市外围。从形式上看,居民的活动距离似乎增大了,其实居民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基本局限于各种小空间中,如不同功能区之间距离相对较远需要机械化,则出行局限于汽车、地铁车厢的狭小空间,因此,城市居民日常体力活动特别是交通体力活动量可能随距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延长而减少。有研究指出[17],1991-2011的20年间,以能量消耗为单位计算的中国人体力活动量,以在工作场所和家庭内活动的部分占主体,并一直呈连续下降的态势。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另一变化是由于膳食结构改变造成的高密度热量特征[18],特别是动物性食物供能比增高造成的营养过剩或精细化膳食以及快餐式饮食引起营养不平衡所导致的慢性疾病在增多。据田野等报道[19],我国城市成年居民肥胖率从2000年8.6%增加到2005年10.3%、2010年12.2%和2014年12.9%,以上这一结果显然与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引起的生活方式改变有密切关系。

当然,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科学技术进步、工作效率提高促使工作时间减少和闲暇时间增多,人们也需要通过享受更高层次、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自身全面、健康的发展。同时,随着我国政府推行全民健身运动和健康中国策略实施,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城市居民逐渐将休闲健身作为一种自我保健行动,大众健身娱乐业蓬勃发展, 广泛自觉地参与到休闲健身活动中去,以全周期促进和维护身体的健康[20,21]。

3 休闲健身空间在城市进程中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作用

刘延东在《求是》撰文谈健康中国建设指出[22],实施健康中国,必须树立大健康、大卫生观念,加快转变卫生与健康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健康为中心”,突出预防为主。运动是治未病的重要手段。目前欧美国家都在极力推动“运动是良药”的社会运动,旨在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来把住建设“健康国家”前端关口。因此,提出要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健全全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发展群众健身休闲项目,建设健康步道、健康广场、健康主题公园等,推进全民健身生活化,让体育健身成为群众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提升人民健康素质的重要依托。健康步道、健康广场、健康主题公园等都属于休闲健身空间,是全民休闲健身运动的实体环境,刘延东的阐述说明了休闲健身空间在实施“健康中国”的重要作用,因为它是全民休闲健身运动的实体环境,也是休闲健身活动的物质载体。概括起来,休闲健身空间在城市进程中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休闲健身空间满足城市进程中居民运动生活化需要,是落实健康中国建设的必备基础条件。城市进程中由于生活方式改变特别体力活动不足对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居民主动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休闲健身活动逐渐成为居民的主动行为,以往或无或有的休闲健身空间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休闲健身空间的建设可为休闲健身运动开展提供场地,解决城市进程化中人口增长对休闲健身活动开展的“硬件”问题,促进健身全民化,满足城市居民自主健康的需求,也是城市居民应该享有的公益服务。张得保分析韩国大田广域市民众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原因认为[23],除了充足的闲暇时间及区别于传统的生活理念,多元文化的影响与冲击外,优越的自然环境、充足的体育场馆设施及优惠条件、完善的自行车运动设施和人性化的健身与登山路是民众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原因。朱秀娟等的研究也表明[24],在城市化进程中,创建支持性建成环境(主要是休闲健身环境)是社区健康干预的重要措施,其结果可以减少居民静坐时间,增加体力活动。以上说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建设充足、多样化、景观优美的休闲健身空间是促使市民参与运动健身锻炼的必要因素。其二,城市休闲健身空间为城市居民建立交往空间,改善邻里关系,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休闲健身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休闲健身活动媒介增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休闲健身是群体性的身体活动,除了给予活动者自身带来愉悦心理感受,在快乐的心境下解决身体的健康问题外[25],还可以带动人与人的互动交流,增进邻里感情,形成一个健康有活力、文明的社区邻里氛围,这也是健康中国提出“健康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三,环境良好的休闲健身空间是营造健康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城市进程中建设具有良好休闲健身空间的城市宜居环境,可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休闲健身空间,无论是大型的体育场馆、体育公园,还是小型的社区健身广场、文体中心,不仅是体育运动、休闲健身场所,还是城市、社区的标志性建筑、名片,就如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会所建的鸟巢、水立方,广州2010年亚运会开闭幕场地海心沙,还有就是奥园社区的“运动就在家门口”都是典型的例子,环境优美的休闲健身空间是健康城市的风景线,更是体现健康中国所倡导的使中国人民在城市化进程中所享有的健康生活方式。

4 健康中国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中休闲健康空间建设需解决问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六章第一节明确指出“统筹建设全面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建设。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面积不低于2.3m2,在城镇社区实现15min健身圈全覆盖。”因此,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休闲健身空间建设,应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思路和目标为前提,重点解决满足需求、就近原则、点面结合和景观协调等问题。

4.1 满足需求

建设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休闲健身空间,解决满足市民休闲健身对场地基本需求是最基本要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m2”,这就是说,在城市进程中对于休闲健身体育场地的规划应以人均2.3平方米作为最低要求,可靠上不减少,这是硬指标,只要按这个标准进行规划,才能满足市民开展休闲健身活动的要求;当然,在规划构建休闲健身空间体育设施用地时,特别在城市化进程中要着眼于城市发展的未来,以前瞻性眼光,考虑未来城市各区域人口的发展趋势,否则,建设永远跟不上需求。

4.2 就近原则

研究表明,人们使用休闲健身空间影响因素最大的休闲服务与管理,其次就是通达性,居民一般选择就地就近参加休闲健身活动[16],而社区没有运动设施是阻碍老年人进行休闲健身运动的环境因素[27],且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公园的建设满意度最高[28]。因此,在城市规划休闲健康空间时应考虑居住社区及周边休闲健身空间的规划和建设,重视社区内部街巷空间的利用。

4.3 点面结合

解决点面结合就是集中与分散问题,点考虑的是社区的小型休闲健身空间,面考虑的是城市相对大型公共休闲健身空间[29],包括根据功能分区的体育运动中心、场馆、体育公园或休闲健身带,在城市规划公共空间时就要根据城市发展布局统筹安排,也可根据项目活动分类、组合考虑休闲健身空间功能分布,兼顾室内与户外空间比例,顾及不同人群的利益,同时避免利用时相互干扰,发挥不同活动项目之间的互补性。当然各社区点小型休闲健身空间的合理布局,集中起来连片成面也就成了社会性大型的休闲健身活动区。

4.4 景观相宜

休闲健身空间规划、设计理念要融合环境美学的原理和思维方式,休闲健身空间景观融入城市生态环境,如社区休闲健身项目的空间形态与小区整体空间形态的结合,休闲健身空间场地与景观之间的兼容性,并尽量做到休闲健身空间的“景观化”,达到建构“宜健”“安健”“利健”“和健”和“乐健”的休闲健身生活环境为基本目标[30]。

5 小结

休闲健康空间是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是构建城市健康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推行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国民健康的基础条件。要解决城市化进程与生活方式改变居民休闲健身需求增加与休闲健身空间短缺的矛盾,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思路和目标为前提,重点解决满足需求、就近原则、点面结合和景观协调等问题。

[1] 陈佩杰, 翁锡全, 林文弢. 体力活动促进型的建成环境研究: 多学科, 跨部门的共同行动[J]. 体育与科学, 2014, 35(1): 22-29

[2]翁锡全, 张莹, 林文弢. 城市化进程中居民体力活动变化及其对健康的影响[J]. 体育与科学, 2014, 35(1): 35-40

[3]国务院.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6.10

[4]杨晓培, 林岚, 朱志强, 等. 城市居民健身休闲空间满意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 11(1): 86-94

[5]Handy S L, Boarnet M G, Ewing R, et al. How the built environment affects physical activity: views from urban planning[J].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02, 23(2): 64-73

[6]Humpel N, Owen N, Leslie 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dults’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activity: a review[J].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02, 22(3): 188-199

[7]张莹, 翁锡全. 建成环境, 体力活动与健康关系研究的过去, 现在和将来[J]. 体育与科学, 2014, 35(1): 30-34

[8]王晓易.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堪忧[EB/OL].2016. http://news.163.com/16/0513/02/BMTOPF9600014AEDhtml

[9]王鲁峰. 雾霾环境下城市居民健身活动的需求与供给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中国体育科技, 2016, 52(2): 55-61

[10]周素红,闫小培.广州城市居住一就业空间及对居民出行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6,30(5):13-26

[11]范新宇, 赖善榕, 苏玲. 高层住宅小学生若干健康行为的调查研究[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7(5): 20-21

[12]Ewing R. Ca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Determine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J].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2005,33(2):69-75

[13]翁锡全, 何晓龙, 王香生, 等. 城市建筑环境对居民身体活动和健康的影响——运动与健康促进研究新领域[J]. 体育科学, 2010 (9): 3-11

[14]李可勤, 李晓峰. “休闲” 视野里的传统精神与现代设计: 关于城市公共休闲空间[J]. 新建筑, 2000,18 (6): 8-11

[15]袁继芳,陈建国. 从广场舞扰民看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缺失[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4, 48(9):34-38

[16]万萍萍, 林岚, 张粮锋, 等. 基于休闲制约理论视角的城市健身休闲空间使用影响因素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6, 32(1): 102-111

[17]张伋, 张兵, 王惠君, 等. 1991-2009 年中国九省区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 (三) 50~ 79 岁居民膳食能量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J]. 营养学报, 2011, 33(4): 335-339

[18]Ng S W, Howard A G, Wang H J, et al. The physical activity transition among adults in China: 1991-2011[J]. obesity reviews, 2014, 15(1): 27-36

[19]Tian Y, Jiang C, Wang M, et al. BMI,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and physical fitness in adults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series of national surveys, 2000-14[J].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6, 4(6): 487-497

[20]蔡德亮.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体育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3, 33(6): 19-22

[21]潘基. 李克强:构建全程健康促进体系,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EB/OL]. 2016. 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6-11/22/content_39757793.htm

[22]刘延东.深化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 奋力开创健康中国建设新局面[EB/OL]. 2017. http://www.gov.cn/guowuyuan/2017-08/16/content_5217975.htm

[23]张得保. 韩国大田广域市民众积极参与休闲体育活动释因[J]. 体育学刊, 2014, 21(4): 50-53

[24]朱秀娟, 赵媛媛, 张琦, 等. 社区健康干预对居民体力活动影响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4,30(6): 940-942

[25]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健康中国2030热点问题专家谈[M].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6.10

[26]宋铁男. 当代城市体育生活空间的社会价值述微[J].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27(2): 7-9

[27]潘哲浩. 广东省城镇老年人休闲运动障碍和社区周边环境特征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 38(7): 26-29

[28]张晓莉. 社区体育公园建成后使用满意度评估——以珠海市大镜山体育公园为例[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36(4): 30-33

[29]金银日. 上海市休闲体育空间整合与优化研究[J]. 体育科研, 2015, 36(5): 29-33

[30]郭玉江. 环境美学视域下城市健身场所建设探究[J]. 体育学刊, 2017, 24(4): 1-5

猜你喜欢
体力进程城市化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Dalvik虚拟机进程模型研究
快速杀掉顽固进程
不留死角 全方位监控系统
中外民主法制进程专题复习
人类的收留
水下作战用啥枪
雕塑的城市化
男子体力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