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1)
随着人才结构的改变,我国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已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标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凸显出各种弊端,懂管理且兼具“艺术”与“科学”才能的会计人员是企业目前所急需的,且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高职会计教学是缩小供需差距的有效途径。“使会计学生尽可能多地被社会重用”,不仅是检测高职会计教学的试金石,更是高职会计教学成果被市场承认的依据。鉴于此,基于会计职业胜任能力视角,研究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对满足经济社会人才需求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
会计胜任能力是一项多维度、多层次的职业能力,长期以来也吸引着诸多专业人士进行孜孜不倦的研究。国外的会计职业胜任能力研究工作主要从如下三个角度开展:会计职业能力构成维度、会计职业能力调查和会计职业能力标准化。
一是会计职业能力构成维度研究。根据美国会计学会(AAA)里程碑式研究报告贝德福特报告(Bedford Report)研究表明,会计教育界的人才输送远未能实现雇主对会计人员技能的需求,理论的会计教学与实践的会计操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沟壑。1989年,美国政府白皮书《教育透视:会计职业成功所需的能力》指出,除单向输送基础的会计准则外,会计教育还应加强对学生管理知识、经济知识、应用知识、沟通技能等的培育。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对会计教学模式进行了翔实的调查研究,指出在繁杂的社会环境与互联网的基础上应注重会计专业学生整体技能的提升。1999年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也特别提出优秀的交流、劝说、组织能力,软件操作技能、网络运用技能、创新技能是财务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的有力武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提倡广基础的会计教学体系,且把会计职业胜任能力归纳为职业价值观、专业知识与技能三个层次,高职会计教学应把对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持续学习技能作为导向。
二是会计职业能力调查研究。美国咨询机构海德思哲(Heidrick&Struggles)对“财务 1 000强”的 CEO 分发了大量问卷,分析结果为CEO最看重CFO的技能依次是动脑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此外,雇主和企业对高职会计毕业生能力的需求显示,职业能力需求方和会计人员供方之间存在技能缺口 (Kavanagh M,Drennan L,2008)。2008年,Archer等提出尽管86%的职业界雇主再三强调优秀的沟通技能至关重要,但仍有大批高职会计毕业生的沟通能力不尽如人意,限制了会计工作的开展。澳大利亚教学理事会(ALTC,2007)资助了“未来会计:超越数字”的研究课题,研究表明高职会计学生的综合实践训练课时不到位。英国特别将学生独立技能、团体合作技能、自主学习技能融入至各项教学模块中,将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搭建顶岗实习的校企发展平台。
三是会计职业能力标准化研究。1968年,AICPA公布了《会计职业的院校准备》研究且陆续展开了两次修订,AICPA远景课题(AICPA Vision Project)概括出注册会计师需具备的5项主要能力,并在1999年出台了《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主要有会计教育、商学教育和一般教育三个体系,为会计教学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奠基了理论保障。1998年,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也公开了会计师胜任能力体系。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1999)出台了《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国际指南》,为其他国家确定注册会计师提供了考试考核标准。2003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公开了《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文件,为职业会计教育领域中“幼儿到成人终生教育”思想树立标杆。2004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推出《特许会计师能力图》,同年继续公开《特许会计师能力图:CAS职业能力理解》,从会计人才职业胜任能力维度分级解析能力框架体系。国外先进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及胜任能力,对拉动高职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树立了标准。
曲晓辉等(2005)利用技能分析途径,立足于职业界需求解析了囊括职业能力、职业知识与职业认知三个层面的初级、中级与高级会计职业胜任能力体系,且利用结构解析法开发了职业教育估量体系,对会计教学的灵活性及管理的科学性提供了有效的评价标准。李艳英(2005)等也相继开发了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技能标准和相匹配的考量模式。刘彬等(2013)研究得出企业雇主在乎的是会计学生的自学能力、抗压能力和会计专业技能。吴艾莉等(2014)认为会计灵商教育指财务工作者对会计实务的转化、思辨、创新和发展的指数。总而言之,我国教育部门、社会职业界及科研学者认为会计职业胜任能力至关重要,但传统的高职会计教育模式弊端仍日益凸显,如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侧重法规条例,疏漏了会计的业务决策;且高职会计教学实施的是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过时,高职会计学生技能训练缺位,致使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学生不能较好地匹配市场人才的技能短缺。
通常而言,高职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加明确地以提升就业为导向,更应着眼于对工作过程体系和活动逻辑的建设。如尽可能多地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以满足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的需求。较为典型的先进经验包括英国的学习单元、澳大利亚的学习包、STEM课程等。课程设计可考虑三层积木式体系,即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基础性旨在提供一般职业所必须的通用性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直接就业、后续发展乃至终生学习提供支撑,如计算机基础、高职英语等;综合性则体现为课程设计时对学生学术、职业与生活等综合能力提升、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的关注等,如会计核算、纳税实务等;选择性即在上述基础性与综合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构建弹性的课程体系,通过必修课与选修课有效配合的模式,让学生依据个人的兴趣、能力等进行自主选择,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意愿。
一是“以赛带训”的技能培养方案。如将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会计实训教学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相结合,在情景化的案例比赛中挖掘学生的专业创新潜能,一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高职院校形成“磨练技能、打拼技能”的良好局面,通过“以赛带训”,切实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等进行多次选择。
二是成立校企发展联盟平台。如联合企业修订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专业群的整体布局。此外,通过校企发展联盟平台,丰富兼职师资,为高职院校提供职教专家。另一方面为学校专职教师提供不同岗位的实训锻炼,有助于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企业建立的实训基地一直到顶岗实习,包括顶岗实习的实践模式、实习报告、毕业作品和企、校、学生三维度构建的衡量考核体系,有利于对会计技能培育的各环节实施评估和反馈,提升实训质量。
三是“互联网+”教学模式转型。如移动学习终端设备与软件的使用,提高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搜索、改造和使用能力,将二维码嵌入教学课件中,通过移动客户端扫描便能阅读丰富的案例资料甚至观看视频解析,摒弃陈旧单一的“一维”教学资源,开发“三维”甚至“四维”教学资源,将原来模块化的、文字信息会计课程进行解剖,按照课程环节进程向移动客户学习终端有规律地推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模式。
学生毕业成果评价。高职学生的毕业综合考核,理应突出对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教育部从2011年起便倡导用工程报告或工作总结代替毕业论文,某省教育厅抽查的2015届某工科专业350篇高职毕业论文,合格率仅46.3%,在美国等国家,高职生、本科生、研究生无需写毕业论文,高职生更是可以制作“毕业作品”替代“毕业论文”,如企业的实习报告、案例分析、针对顶岗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整改意见和改造方案等,学校教师联合企业人员参与学生的“毕业作品”评判,结果作为毕业的考核依据和企业入职面试的内容。这样的教学考核更加务实,更加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