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海琦
摘 要:作文是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高中作文教学也在不断进行实践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作文教学仍处于泥淖之中,普遍处于低效状态。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写作困难多,忽视阅读积累,写作习惯差,课堂体验差。教师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作文教学无序,专业理论欠缺,评价方式单一。高中作文有效教学关注高中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即教师将有效教学理论和高中作文教学联系起来,遵循高中学生认知发展和身心发展规律,遵循高中作文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作文写作,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和表达能力。有效的作文教学要有合理的教学目标、恰当的教学策略、多元的教学评价和多样的课外辅助。
关键词:高中作文;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怎样上作文课,作文课上什么,学生的作文要达到什么水平,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从总体上言,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把握以下总的原则:以备课为纲要,以讲授为引领,以习作为主体,以评价促修改。要想让作文更有效,更高效,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就不能一味地强调上述环节的一个或是几个,只有当这几个环节共同发挥作用,并能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有效提升。
一、让我们的备课更系统
(一)备《教学大纲》,兼顾考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总指挥,也是教学的总目标。中、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中高考中作文写作标准也是对写作能力的细化。中、高考的考点就是《教学大纲》关于作文教学的具体要求。因此,教师必须要对中、高考的命题走向、趋势、命题规律有一定把握,对中、高考作文的考点有深入的研究和总结。除了本地区外,教师还要放眼全国各个省市地区命题特点,命题新趋势、新变化,做到统筹兼顾,这对于写作教学的指导大有裨益。
(二)备教材,理清脉络。
高中作文教材结构为:
必修一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必修二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园丁颂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必修三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部编版(2017年)初中教材結构为:
七上
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
学会记事
写人要抓住特点
思路要清晰
如何突出中心
发挥联想和想象
七下
写出人物的精神
学习抒情
抓住细节
怎样选材
文从字顺
语言简明
八上
学写传记
学习描写景物
语言要连贯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表达要得体
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我们发现,高中的写作教材编排遵循由写人、事、景到写情,再到议论这样的主线,即写作由具体到抽象这样的顺序,穿插着一些如“虚构”这样的写作手法。这是与中学生的认识、思考规律相吻合的。
(三)列计划,统筹安排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考点、教材的要求对写作单元做进一步的整合,形成适用于写作教学的具体计划,细化每一层次的能力要求,把对学生写作的培养渗透到每一个作文教学板块中。
结合新版的初中教材,我把七年级上册的写作单元从目标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整合。
训练目标:
1.培养写作兴趣,使学生想写,愿意写。
2.培养观察、联想、想象的方法。
3.养成良好的思考和表达习惯。
训练内容:
1.观察事件,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包括新闻、消息)
2.观察人物,抓住特征,要有立体感。
3.在叙述、写人的基础上,结合人生的认识,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4.运用联想和想象等手法,丰富写作内容。(不提倡虚构)
二、让我们的讲授更具魅力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课到底需不需要讲?当然需要。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什么时候讲,讲什么,讲多少,不能只谈写作方法,讲套语。
所谓的“讲”应理解为学生的主体与教师指导的结合,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授。从教师角度讲,写作要从备课开始,但从学生角度看,写作则要从阅读开始,临摹是写作训练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所以,我把写作课改名为“读写课”,“以读代讲”要远胜于“只讲不读”,教师如果要讲,那也要有学生读书作为前提,然后进行指导和点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否则,一切脱离了阅读实践的讲解等于做了无用功。没有高效的读书,就不会有高效的写作。
初中部编版的教材在读写结合上是下足了功夫,如七下第一单元写作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本单元的课文都写“人物精神”的典范,邓稼先,闻一多,孙权,鲁迅都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他们在科学领域、文学世界和政治舞台上都有着不俗的贡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教师在教授课文的同时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写作,感受人物精神内涵时,也要体味作者浸润其中的情感,做到触类旁通。
例如在讲《邓稼先》的时候,我们在课上把邓稼先的精神归纳为三个方面:在个人理想层面上,他热衷于科技事业,不懈追求;在个人修养方面,他为人质朴、公正、无私、吃苦耐劳;在国家层面上,他无私奉献,责任心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由此我进行点拨,邓稼先他既是一个伟大的人,又是一个平凡的人。伟大之处在于,邓稼先在祖国的“两弹”事业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他又很平凡,凡是接触他的人都能感到他的“默默无闻”,很多人不懈追求的荣誉、地位和他的平和、质朴比较起来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取得邓稼先那样的丰功伟业,但是像邓稼先这样不露锋芒的默默奉献者还是数见不鲜的,我们身边的人是不是也有与之相同的可贵精神呢?平凡的人亦可使我们动容。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纷纷发言,言谈自己身边令人感动或是可歌可泣的人,分析他们可贵的精神品质。
通过这些点拨,学生的思路就豁然开朗了,写人,不能只限于动作、外貌、神态、语言、心理等直接描写,还要有侧面烘托,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这样,一个人物才更形象、饱满。
由此可见,对作文的讲解完全可以在课文教学中渗透,讲解即点拨、启发,对于写作方法,讲解时一定要结合文本,切不可空谈。所以,我们不能光靠在写作课上完成作文教学任务,不能在思想上形成这样的误区:阅读课是阅读,写作课才写作。“阅读和写作脱离”是与学生的认识、思考规律相悖的。
三、让我们的写作训练更有效
(一)写作训练针对性越强就越有效
我把写作训练形象地比喻为做广播体操,广播体操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但是你要一节节地做,每一节只能训练身体的一个或几个部位,最终到跳跃运动才是综合运动。写作也是如此,我们要把写作变成“分解动作”,最后的“综合”便水到渠成。
(二)关注学生表达,也要重视积累
1.口头表达——既省时又有效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介绍一本书,或者分享一篇好的作品,学生通过轮流上台的机会使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在课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口头的形式让学生用新学的成语或是俗语进行造句,或者把几个词连贯起来,完成一个小片段。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再现某个情景。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很有帮助。
2.书面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是说要看,要博览。因此,我把学生的积累本命名为“文海拾贝”。
既然是“文海拾贝”,那么我们就需要让孩子广泛积累。精彩的片段、哲理警句、名人名言、优美的诗词、寓言故事都是学生收藏的对象。如果每周积累两次的话,那么教师要对其中的一次积累明确积累的內容。比如这周积累寓言故事(记叙),下周可以换成哲理警句(议论),再下周还可换成精彩的片段(描写)或是优美的诗词(抒情)。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分题材积累。
“文海拾贝”本还有读书笔记的功用。初中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我都让学生在“文海拾贝”本上落实。读书笔记分为几个部分。(1)明确进度。本周读了哪些章节?从几页到几页?阅读完成全书的百分之多少?(2)精彩语句的摘抄。(3)阅读部分的概括。(4)自己的体会或是思考。这样阅读就能落到实处,也为我们的写作准备了很多素材。
(三)周记放宽体裁和题材,同时要明确要求
众所周知,大多数地区中、高考对作文的要求都是“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事实上,除了诗歌以外,考生大都写的是广义上的散文,其他文体几乎没有考生眷顾。因为在学生平时的习作中,以及教师对写作的教学,大多数是以“散文”为主的。作文的训练,归根结底还是人思维的训练,单靠一种文体,不足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至少,我觉得,其他文体的训练是对以“散文”为主的作文教学的必要补充。比如,新闻消息,可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洁、明确,结构的严谨;小说可以通过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进行烘托,突出情节的安排;相声剧本的创作(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歌功颂德相声和以郭德纲为代表的新相声除外)也可促使学生洞察社会现象,深入思考。诗歌虽然被很多考试排斥在外,但我把通常意义上的“周记本”改命为“青春话记”,以彰显她的“包容性”。
同样,“青春话记”每周进行二次的话,那么其中的一次我要规定题目或话题,并明确任务。需要说明的是,每周“青春话记”与作文教学的进度可以不一致,但一定要有关联。
以七下为例。
第一周 板块:我与家庭
话题:感悟成长苦乐
写法提升:领悟道理,画龙点睛
第二周 板块:我与自然
话题:感受四季风情
写法提升:描摹生动,善用修辞
第三周 板块:我与社会
话题:敬畏平凡人生
写法提升:关注凡人,捕捉细节
第四周 板块:我与人生
话题:奠定人生基石
写法提升:选准意象,学会象征
第五周 板块:我与文学
话题:走近寓言童话
写法提升:借助联想,委婉表达
第六周 板块:我与文化
话题:感受民风民俗
写法提升:场面描写,烘托主题
从第七周起,循环第一周的板块,另立话题,以此类推。每学期循环三次,这样学生对作文常见的题材都有一定的了解,考试的时候就能驾轻就熟。
四、让我们的评价机制更多元
写作的评价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写好作文的开始。教师应把批改作文当作一次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用与学生商榷的方式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尽量多批少改,鼓励亮点,在和学生的讨论中委婉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启发学生自己去修改。
(一)个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