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立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转型的关键任务。本文阐述通过直观演示、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联系生活和挖掘教材等途径,构建多思型小学数学课堂,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2-018-1
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需经历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过程。在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中,思维是生成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构建多思型课堂,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形成稳定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直观演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直观演示一直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因为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对亲眼所见所听、所闻所感的事物自然有兴趣,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过程总是与具体事物紧密相连的。因此就不难理解,直观演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会算,算正确,更要让学生理解算理,举一反三,从而逐渐形成计算素养。例如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过程中,有首位整除(如:66÷2)和首位不整除(如:56÷2),我们可以让学生借助小棒动手分一分,来帮助充分理解算理。前者:先分6个整捆的,再分6根,然后合起来。后者则更体现直观演示的优势:先分好2个整捆,然后把1个整捆拆开后和6根合成16根继续分,最后合起来。通过小棒的直观演示,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其中的算理,并能自觉迁移到以后的学习中。再如利用计数器帮助认识多位数的意义和组成,利用几何形体直观演示概念公示等,都是直观演示的运用。直观演示可以让原本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形成概念,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合作探究: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效果显著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它可以充分给予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注重安排“想一想”、“说一说”、”“辩一辩”、“议一议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研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等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在统计教学中,先让学生讨论怎样统计合理,怎样设计统计方案;接着先小组统计,再大组汇总,最后全班交流,完成统计活动。合作学习中,注意要让每个学生都明白在小组中的角色和任务,决不可做旁观者。让学生人人经历统计的过程,每个人都是统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共同参与,完成学习任务。为了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对小组活动的情况和活动成果及时进行总结,表扬优秀的活动小组和突出的个人。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获得的过程,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体现教育价值。
三、动手操作: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孩子天性好动,小学阶段,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通过操作,学生可以强化自身的创新思维意识,促使主动去探究数学的奥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这些在我们平时教学中,切不可简单了事,更不可取消甚至由教师一讲了之,因为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的学习经验,是旁的不可替代的。在一些看似不可操作的知识点,由教师巧妙的设计,则教学往往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苏教版教材四上三步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教学,在设计时我以模型建构为基本思路,首先通过具体情境学习例题(15×4+12×3),让学生初步体验先乘除再加减。接着设计“算式变变变”环节,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了数字卡片(15、4、12、3)和运算符号卡片(+、-、×、÷),要求编出不同的三步混合运算,并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边动手操作在数之间添上不同的運算符号,边说运算顺序。然后全班交流,汇总出诸如:15×4-12×3、15×4-12÷3、15+4×12-3、15+4×12÷3、15-4+12÷3等等算式,让学生在“变”中不断丰富三步混合运算的模型,最后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不含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通过学生的亲手实践,边动手边动脑,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法则。
四、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要帮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展数学素养。例如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我以生活素材为思路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是以学生在教室中的座位引入,以准确的描述位置为题引出数对,之后设计了游戏“打地鼠”和“开心农场”,生活中的简单运用“文字密码”、“棋谱”和“经纬线”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之情,促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自主地、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疑问。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让学生在质疑中创造性地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海英.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品质课堂的若干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7(23).
[2]周淑红,王玉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数学教育学报,2017(03).
[3]尤小萍.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理导航(下旬),2017(05).
[4]何金凤.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教师,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