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
摘 要:特色,是校园景观中最具生命力的要素,是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核心价值追求。特色景观,以自己鲜明的个性,吸引并感召着学生在这里学习探索和自由成长。我们黎里小学拟利用校舍原地新建的契机,努力将景观艺术与学校特色文化有机结合,使教育环境更具可读性和生命力,帮助师生提升起鲜亮、积极的正能量。
关键词:阳光教育;特色;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2-004-2
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于2017年6月开始原地重建,学校的整体改建,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何谋求百年老校可持续发展,进行校园特色文化景观建设,引发师生对学校历史和成就的自豪感,唤起师生对理想自我的追求,需要我们未雨绸缪,认真研究,顶层设计,分步实施。
一、建设思路,体现“三种思想”
通过着力体现地域文化、学校历史、价值意识和学生主体,彰显自然性和艺术性,努力建设有文化根源的生态区、有精神引领的教育场,有生命活力的创生园,形成一所适合师生发展的“很黎里”“很小学”的黎里小学。
1.蕴涵先进的教育理念
校园特色文化景观积淀着历史、传统和教育的价值,彰显着学校教育的特色与哲学精神。它不仅是学校面貌的展示,更是学校文化的象征。学校景观设计必须以学校的校本特色为主导,应将学校的文化理念借助物化形式直观而艺术地展示出来,使校园景观既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同时也成为传达办学理念、展现办学历史、浓缩地域文化的独特载体。
核心理念是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指导思想,是学校哲学的逻辑起点,是贯穿于所有办学理念和办学行为的质的规定,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在本世纪初,我们黎里小学追根溯源,将“求我”“养正”定义为校训。前些年,学校紧扣“托起心中的太阳”的理念,全面推进“阳光教育”,结合“六力”建设,积极创树“仁爱”“智慧”“健康”“上进”的学校精神(太阳,是仁爱的,是无私的,是公平的,照顾到每一个人,给每一个人温暖。太阳是智慧的,是创新的。世间万物,因它而生机勃发,精彩纷呈。太阳是灿烂的,是热情的,阳光照耀的地方,是健康的,是没有腐朽的。太阳是上进的,是勤奋的,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因为太阳具有这些丰富而独特的自然特性,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相契合,所以太阳常常被我们对象化、人格化和意象化。而“仁愛”“智慧”“健康”“上进”这四种品质,又分别指向道德与行为、思维与文化、身体与心理、态度与意志,这是我校追求的的核心价值,也是我们的学校精神。)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一种和谐进取的“教育场”,体现出了整个学校的“精、气、神”,也提升了学校的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
2.融合丰富的地域文化
从校园文化的构建本身看,地域文化中蕴涵着丰厚的教育人文资源,拓宽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从学生成长看,地域文化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同时,地域的经济需求、价值判断和文化习俗通过校园文化可以有选择地作用于学生。从文化形态看,地域文化进校园,形成了一种鲜明而独特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再生和创造。
学校在社会上存在,学生在社会中生活,都无法回避优秀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劣质地域文化的侵蚀。学校科学地育人,需要理性的梳理和科学地引导。黎里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古镇,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优秀文化成为主流。2010年,黎里古镇保护与开发委员会成立,以李海岷老师为代表的文化界精英对黎里古镇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整理和筛选。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为我们黎小的校本课程和文化建设提供了最直接最宝贵的素材,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生活品位,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提升较强的表述能力
文化的体现和介入需要在大处着笔,在开放空间里定下基调,然后将这些文化元素渗透在更小范围的角落中,这是一项更加讲究技巧的事情。校园环境育人功能的实现是一项大工程,但也是一个细活儿,犹如“烹小鲜”,必须有放眼全局的眼光,同时又有顾及角角落落的细致和耐心。
景观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如立体雕塑、墙面图案、建筑小品等,甚至包括树木花卉,它们均具有某种涵义的表述能力,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符号。它们内涵丰富,表象生动,视觉效果突出,是面向成长中的小学生传递文化、提升正能量的理想符号。我们黎里小学的整体是粉墙黛瓦的苏式风格,所以后续的,尤其是室外景观小品也同样以现代苏式为主,并且力求形神统一。翠竹、梨花、桂树、青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都有丰富的内涵,对于我们黎里小学来讲更有历史文化的意义。
二、建设重点,采取“七种策略”
1.融合地域文化
黎里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殷实之家众多,十分注重家风传承。其中,厅堂文化就是实证。厅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所取堂名,或标示品德操守,或激励家族发展,或彰显文化品位。“德芬”“礼耕”“闻诗”和“敬承”是本镇几个著名厅堂的的堂名,无不体现着黎里人的价值追求和发展方向,对现代人的发展,依然有很好的启迪与指导作用,教育人们要注重道德礼仪的培养、追求诗意生活的营造,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保持严谨谦虚的学习态度。“明懿”取自“明懿女学”(1914年前;明懿,明达有美德。);“养正”是原学堂名;“臻美”取自禊湖书院(有美必臻)。
2.传承学校历史
吴江市黎里小学,创办于1903年,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百年来,学校以严谨而务实的办学风格,蕴育了国际大法官倪征噢、巾帼英雄张应春、国际文化名人柳无忌、红色医学家陈应谦和著名国画家马伯乐等国内外著名人士。独特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室内和景观的环境设计,都应该将其融入其中,成为校园文化历史的延续。1903年,王倪寿芝创办了黎里古镇历史上第一所学校“求我蒙塾”,即本校的最早前身。为纪念她的功德,特建立“敬芝亭”(王倪寿芝纪念亭留在原校址——藻西浜,现黎里友谊小学),并配套建设“芝兰毓秀”景观,祈愿在她的感召下培育出众多优秀人才。另外,坐落于庙桥弄的禊湖书院,即后来的南新接小学,曾经倡导“有美必臻,无体不备,方圆珪璧(灵活,精致、高尚),动合自然”,是语言非常凝练而内涵非常丰富的育人方针,彰显了先驱的教育智慧。该书院曾有8景,现选择其中的部分名称恢复建设:石香春色、学古修篁、梧翠新凉、读书丛桂。这些名称,寓意深远,教育师生要在刻苦奋进中享受学习的快乐。“雪梨应春”(张应春,生于1901年,牺牲于1927年,是中国现代妇女界杰出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战士。)“桃李烘霞”一东一西,遥相呼应,取“黎里新苗茁壮成长”和“桃李满天下”之意,寓意百年老校,教育生态和谐、育人成果丰硕。另外,利用教学楼底楼(或2楼)联廊中的几个节点,建设校史门洞,由里而外,逐步呈现学校的发展历史。在墙壁上展示不同时期的办学情况,让学生经常接受校史文化的熏陶。
3.体现价值引领
本校自2000年以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推进“阳光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近年来,我们在“托起心中的太阳”的理念下,积极创树学校精神。为进一步深化学校特色建设,拟利用新校舍的中轴花坛,系统建设“问心”“端本”“凝华”的主题景观。问心,取自“问心堂”(本镇中药房名),引导学生注意反省,经常考问自己的思想和追求;端本,取自“端本园”(本镇一个精致名园),强调在行为与操守上保持认真和规范;凝华,取自进士第的清代古井,井圈上有“凝华”字样。引申意在培养品质、提升格局,展示才华。三个词语指向同一个主题,即“求我”,引导师生从心开始,加强修炼,提升品质。内涵不断纵深,引导师生逐步提高,优质发展。
4.彰显学生主体
学校的主体成员首先是学生。我们设置活动场地、休息区域,引导学生在与景观的对话中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形成相应的文化价值观念,拓展自身的生活视野。比如,德芬楼底楼大厅,取名为“风华厅”;报告厅取名为“明珠厅”(殷明珠,出生于黎里书香门第,为我国第一代电影明星),作为主题教育和学生文艺才华展示的专属区域。“写韵社”“新柳社”“梨花社”“孚远堂”“凌云台”分别为书法、诗歌、剪纸和体育等专用室名,用于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行政楼底楼门厅取名为“珪璧厅”(寓意精致管理,追求高遠,届时简要地展示学校的理念文化);合班教室即研课中心,取名为“磨剑堂”(柳亚子书斋名为磨剑室,寓意磨课研课,提高课堂效率)。在校园西南角设置“童蒙情深”毕业树林,为学生留下一段深情的念想。
5.结合自然物性
学校景观一旦与自然生物有机结合,便能生机勃发。我们利用四个院子,按照四季序列,兼顾院子色彩建设“翠竹园”“青枫园(清风,廉洁文化园)”“金桂园”和“红梅园”。同时,在这四个园的植物栽种方面,考虑紫藤、含笑、桂花和梅花这四种香味比较浓烈的花卉,使书香与花香共融。当然,以这些花为主,配以其他花卉树木衬托。
6.强调艺术呈现
以艺术化的造型布置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成为校园景观中的一部分,成为教学和课程的一部分,不仅有教育意义,有视觉美感,更成为唯一的难以复制的风景。我校将利用景墙、雕塑和透窗,以及书法文字和剪纸图案等艺术的手法,建造一些富有学校特色的建筑小品和景色。
7.重视科学研究
当前学校教育被迫以急切、匆忙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并竭力将学生纳入竞争的场域,这样的学校教育脱离了教育的本质。在种种浮躁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吸纳古镇那种宁静、平和、安详、进步的文化心态,保持精神独立,行动自主,恪守初心,宁静办学。因此,我校拟确立《古镇文化浸润下儿童“慢教育”的校本研究》开展科研工作,达成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我们将以学校行为(包括物质环境建设)致力于追求有品位和有精神层次的教育,观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精神成长,以适时等待的教育方式温润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并在顺应生命发展规律的理性审视下兼以引路人的情怀引导学生。二是通过本课题研究,厘清学校教育的本质内核,在古镇优秀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汲取经验,从慢教育的视角涤清社会纷杂的困扰,从注重速度到注重质量,从注重教育竞争到注重教育过程,回归有品位的教育范式,重新建构学生作为学习成长的主体,为培养“阳光儿童”育人目标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案例和经验总结。
我们努力将景观艺术与学校特色文化有机结合,着力体现“一轴两翼交相辉映”“地面墙壁遥相呼应”“人文历史广泛追溯”和“教育文化有机融合”的特点,使教育环境更具可读性和生命力,帮助师生提升起鲜亮、积极的正能量,使得“百年老树再发新芽”。所以,校园景观的文化表达绝不是自然景观的一个“点”,也不是传扬艺术文化的一个“面”,而是二者紧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的一个多元化的理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