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勇松
(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 乐山 614000)
我国正在逐渐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由于老年人自身体质较差,存在多种基础疾病,且骨质较为疏松,极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同时,由于老年人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恢复缓慢,临床上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通常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最大限度保留关节作用,减少老年患者因病致残的几率。本文旨在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故选取2011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比的方式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患者入院后接受医学影像检查,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确诊为股骨颈骨折。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在75岁以上;②排除心、肝及肾脏重大疾病患者;③关节置换术耐受患者;④无恶性肿瘤等其他消耗性疾病患者。试验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75~87岁,平均(76.92±3.33)岁,其中21例为摔伤,13例为外力致伤,12例为交通事故致伤;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75~88岁,平均为(75.36±3.47)岁,其中23例为摔伤,15例为外力致伤,8例为交通事故致伤。以上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由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术前所有患者接受身体情况评估,对患者的主要脏器功能进行检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手术。试验组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侧卧位,之后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常规后外侧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切开髂经束及阔筋膜张肌,切断臀大肌部分止点,钝性分离臀大肌,内旋髋关节,切断外旋肌群、股方肌,显露关节囊,“T”形切开后方关节囊,显露股骨颈及股骨头,股骨颈截骨,保留股骨距1 cm,去除股骨截断股骨颈,断头取出器取出股骨头,髋臼拉钩充分显露髋臼,切除髋臼盂唇,清理圆韧带,按前倾20°,外展45°磨挫髋臼,见臼底渗血良好,软骨去除完全,根据磨挫大小选择合适大小髋臼杯安放,并予以两枚螺钉固定臼杯,安放内衬;屈曲内旋下肢,清理股骨颈残端软组织,开口器开口,转通髓腔,成形挫成形,确定股骨柄稳定,大小合适,选择合适大小及合适长度的股骨头安放,复位关节,见关节稳定性良好,活动良好,冲洗切口,修复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安放引流管一根,逐层关闭切口。
对照组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基本相同,但术中需注意保护盂唇,且只安装人工股骨,不安装人工髋臼。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及术后第3年、第5年的Harris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恢复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疗效判定:采用Harris评分标准,优:评分>90分;良好:评分介于70~89分;差:评分<70分。优良率=(优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2.1两组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中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组别例数治疗后第3年第5年试验组4683.9±2.287.3±2.592.6±3.1对照组4674.6±1.879.5±2.183.8±2.7t值22.19016.20314.518P值0.0000.0000.000
2.2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恢复时间均优于试验组,两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恢复时间(d) 试验组46118.5±11.7352.3±20.210.7±1.6对照组4650.1±10.5138.6±23.78.8±1.8t值29.51046.5435.351P值0.0000.0000.000
表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血栓肺部感染髋臼磨损发生并发症对照组461(2.7)0(0)2(4.35)3(6.52)试验组464(8.70)5(10.87)0(0)9(19.57)①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57%,发生4例下肢静脉血栓,5例肺部感染;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52%,发生1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髋臼磨损,两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易发于老年人群的骨折,多数是由于受到外力冲击造成。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体质较弱,普遍存在骨质疏松,故一旦受到外力冲击或不慎跌倒,极有可能发生股骨颈骨折[1]。损伤一旦发生,在造成疼痛的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患者行动不便。患者因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引起肺部感染、血栓、压疮等并发症,进而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需实施早期手术治疗,并早期下床活动。由于常规内固定手术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所以人工髋关节置换被临床上认为是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临床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是对损坏的髋关节进行置换,利用人造关节保留患者的行动能力,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复位,降低患者致残率[2]。
常见的髋关节置换术有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两种,其主要区别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在置入人造骨柄的同时配合置入髋臼,而半髋关节置换术则不置入髋臼[3],两种手术方式均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克服内固定的缺点。但是当前临床上对老年患者实施全髋或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并无统一定论,在其治疗中应遵循缩短卧床时间、功能复位,减少并发症的治疗原则。为此,本文对两种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进一步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寻求更适用于老年患者的手术方法。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半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恢复时间等方面优于全髋关节置换术,Harris评分虽然低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但仍在较为理想的区间内。就髋臼磨损这一问题,术后可能出现髋臼疼痛,但我科近10年使用的人工半髋是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股骨大头在髋臼内活动量小,小头活动为关节主要活动,因此无半髋关节置换病例出现髋臼磨损问题等,其使用结果与全髋无明显差别,均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