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彬,翁小娇,吴日平,林小燕,赖金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内科,福建 福州 350001)
胃癌是中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位于第二位,发现时多晚期,生存期不足1年,预后差[1]。胃癌腹膜转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转移形式,约占40%~63%,临床上对腹膜转移很难做出早期诊断,但随着腹腔镜、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技术逐渐成熟,诊断水平不断提高,临床医生能够更早地介入胃癌腹膜转移治疗中。随着腹膜转移对胃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日趋被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6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疗过程,探讨其与生存期关系,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复习,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以 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1例初治转移性胃癌患者,其中66例诊断腹膜转移,男43例(65.15%),女23例(34.85%),年龄29~82岁,平均58岁。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经过胃镜下活检术或姑息手术,有明确病理组织学结果支持胃癌诊断,腹膜转移的诊断标准至少满足以下一项[2]:①腹腔镜检查加腹腔灌洗脱落细胞检查;②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查;③影像学检查(CT、MRI或PET-CT)。
1.2治疗及随访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ECOG评分、肿瘤部位、组织病理类型、手术史、腹腔积液、转移部位;实验室检查包括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以及全身治疗情况。本组患者出院后,均通过电话与门诊复查等方式随访。2 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6个月随访1次。生存时间定义为确诊胃癌腹膜转移之日至死亡日,以月为单位。随访时间截止至2016年12月。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别用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66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曲线
2.1本组患者的特点及治疗情况:本研究共纳入66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0.23个月(95%CI:8.24~12.22),其中38例(57.6%)病理类型为中分化或高分化腺癌,28例(42.4%)为低分化或印戒细胞癌,39例(59.1%)无腹腔积液,27例(40.9%)合并腹腔积液,63例诊断腹膜转移时合并其他部位转移,其中肝转移45例,淋巴结转移54例,肺转移32例,其他转移14例,57例患者接受至少1个周期的全身化疗,与无化疗相比生存期延长5.8个月(12.13 VS 6.33),21例患者接受至少1次腹腔灌注治疗,比未接受组生存期延长7个月(16.17 VS 9.17)。见图1。
2.2影响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腹膜患者中ECOG评分<2分(P=0.037),无腹腔积液(P=0.03),接受全身化疗(P<0.001)或腹腔灌注治疗(P<0.001)与预后正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接受全身化疗(P=0.01)及腹腔灌注治疗(P=0.003)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保护性因素。见表1、表2。
表1影响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生存期的单因素分析
临床病理特征例数生存期[中位数(95% CI)月]P值性别 男4311.13(8.432~13.828)0.584 女239.17(6.353~11.987)年龄 ≤65岁5210.37(8.216~12.524)0.977 >65岁149.43(4.535~14.325)ECOG <25111.43(9.461~13.399)0.037 ≥2159.13(6.264~11.996)原发灶部位 胃食管结合部、贲门109.6(4.704~14.496) 胃体3810.37(7.761~12.979)0.673 胃窦1810.2(9.867~10.533)组织类型 高、中分化3811.43(8.711~14.149)0.341 低分化+印戒细胞289.4(7.533~11.267)原发灶切除 无3011.43(9.176~13.684)0.559 有369.4(6.416~12.384)伴有腹腔积液 无3912.27(9.7~14.84)0.03 有279.4(7.581~11.219)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肝转移 无219.17(7.688~10.652)0.118 有4511.13(9.005~13.255)肺转移 无129.13(6.872~11.388)0.273 有5411.13(9.103~13.157) 淋巴结转移 无329.17(7.787~10.553)0.108 有3412.17(10.644~13.696)其他部位转移 无148.17(6.282~10.058)0.129 有5210.37(7.944~12.796)血清CEA(μg/L) ≤5309.43(7.954~10.906)0.119 >53611.43(8.49~14.37)血清CA125(U/mL) <35249.43(7.15~11.71)0.697 ≥354211.13(8.41~13.85)化疗 有5712.13(10.308~13.952)<0.001 无76.33(4.636~8.024)腹腔灌注 有2116.17(14.331~18.009)<0.001 无459.17(7.556~10.784)
表2影响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生存期的多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HR(95% CI)P值ECOG≥2分0.626(0.338~1.159)0.136不伴有腹腔积液0.994(0.513~1.924)0.985化疗0.29(0.113~0.744)0.01腹腔灌注0.327(0.155~0.689)0.003
腹膜转移是导致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5年生存率仅0~7%,接近20%患者术前或术中发现腹膜转移,中位生存期仅4个月,术后大约40%~50%可出现异时性腹膜转移,诊断后中位生存期约4~6个月[3-4]。腹膜转移早期并无明显临床表现,诊断多源于术中,可能与转移灶病灶较小有关,故患者多以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或腹腔积液就诊。因此,腹膜转移的诊断主要依据原发肿瘤病史、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及腹水游离癌细胞检查。CT诊断胃癌腹膜转移的敏感度为33%~51%,特异度为95%~99%,优于超声(Ultrasonography,US)和PET-CT检查[5]。癌胚抗原、癌抗原125(CAl25)、癌抗原19-9(CAl99)、癌抗原724(CA724)也是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尽管这些血清学指标的升高与腹膜转移成正相关,但其敏感度及阳性预测值均较差[6]。本组患者中,中位生存期10.23个月,27例(40.9%)影像学发现腹腔积液,36例(54.5%)发现CEA升高,42例(63.6%)发现CA125升高,总体敏感性与既往研究相符,因此,对于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有计划系统地检查以利于腹膜转移的早期发现。
胃癌腹膜转移的高危因素包括TNM分期、淋巴结外浸润、Borrmann分型Ⅲ~Ⅳ型、Lauren分型弥漫性及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等[7]。T3、T4和N阳性患者腹膜转移的发生率为25%,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阳性患者比阴性者转移率高出3.84倍,同时有淋巴结结外转移患者,腹膜转移风险更高。Qiu MZ基于SEER数据库研究中检索3 218名Ⅳ期胃癌患者,肝转移3 218例(41.30%),肺转移1 126例(14.45%),骨转移966例(12.40%),脑转移患者151例(1.94%)[8],有学者报道,胃癌肝转移时约9.6%出现单纯腹膜转移,并存腹膜及淋巴结转移约17.0%,同时并存多个部位的转移,往往提示更差的预后[9]。本研究入组患者中合并肝转移约68.2%,肺转移约48.5%,淋巴结转移约81.8%,合并多部位转移者生存期更短,预后更差。
全身化疗是临床上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尚无标准的方案,常用的药物主要为紫杉醇类、氟尿嘧啶类及铂类药物。Shigeyasu K报道S-1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胃癌腹膜转移,无进展生存期为212天,中位生存期459天[10]。Yamada等在一项Ⅲ期临床研究中对比SOX方案与S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亚组分析显示SOX方案对腹膜转移的疗效更佳(HR=0.646,P=0.032)[11]。JCOG0407研究中显示对于腹膜转移患者,二线使用紫杉醇中位期7.7个月,中位PFS 3.7个月[12]。本研究中,接受全身化疗的57例患者的生存期较未化疗者延长5.8个月(12.13 VS 6.33),化疗能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为其接受多线治疗打下基础。
腹水是影响晚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的重要因素,腹腔灌注治疗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以控制腹水及改善生活质量。目前虽无大宗临床研究确认腹腔灌注化疗的疗效,但国内外已有学者认为腹腔灌注治疗对腹膜转移癌有较好疗效[13]。本研究中,合并腹腔积液患者生存期更短(9.4 VS 12.27),21例患者接受至少1次腹腔灌注治疗,与相比未接受者生存期延长7个月(16.17 VS 9.17),后续研究可以把腹水量及灌注药物进行探索性分层分析。
综上所述,胃癌腹膜转移是晚期胃癌常见转移方式,预后差,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发现后若合并腹腔积液及其他部位转移预后更差,但给予全身姑息化疗联合腹腔灌注治疗,可能适当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带来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