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艳
摘要:初中数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以及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经过一学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我们感觉自己的角色和教学策略。教学思想、教学评价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体会与思考。
关键词:角色 评价 整合 数学思想 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通过近几年来的学习、摸索、交流和研究,各种能体现时代精神的许多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案在诸暨这片以教育为特色的沃土上萌芽和生长。课堂教学是最能反映出这些新思想的环节,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成效,能引得学生的好评,因此我们也经常在思考如何上好一堂课的问题。笔者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平时听了一些优秀课例,将自己有关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与大家交流。
一、重新认识并正确把握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关系
随着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参与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角,自始至终担任着知识的传授者这一单一的角色,因此课堂中教师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自己的“权威、尊严”不容受到损害。始终以严肃的面孔面对学生,似乎学生最怕的老师就是最成功的老师。但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其量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教学中我们更应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倾听、了解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与感受,因为他们才是课堂的主角。记得在一次公开课中,老师让一位学生回答在黑板中出示的一个问题,想不到这位学生说:“老师,我看不清楚。”要是在以前课堂中出现类似的情况,上课的老师可能会说:“那你坐下。”甚至会批评:“看不清楚黑板还怎么上课,怎么早不去配眼镜!”但是这位老师却向学生说:“对不起,老师没注意到你看不清楚,请你坐到前面来好吗?”听到这位老师竟然向学生说对不起,听课的老师在意外之余都为之感动。这虽然是发生在一节公开课中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从这件小事中更能看出我们教师的观念在变,学生的地位在变。而这种变化正是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正合乎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
还有,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主要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否则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会一味地模仿与复制,毫无创新与个性,那么我们的社会还怎么进步和发展呢?事实上,教师应该以平等的身份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合作者,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即“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有责任在课堂里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交流氛围,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地表达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才会和谐地进行,并且我们还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
二、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1.提高渗透的自觉性。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
2.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因此,必须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契机——概念形成的过程,结论推导的过程,方法思考的过程,思路探索的过程,规律揭示的过程等。同时,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注意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适得其反的做法。
3.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启发学生思维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首先要特别强调解决问题以后的“反思”,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来说才是易于体会、易于接受的。如通过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有规律的对比板演,指导学生小结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找到具体数量的对应分率,从而使学生自己体验到对应思想和化归思想。其次要注意渗透的长期性,应该看到,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而是有一个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领悟。
三、教学中更新评价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可否认,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学改革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但在实践新教材的过程中,本人也存在一些迷茫和困惑,现提出与大家探讨:首先新课程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如何发挥?其次使用新教材后学生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明显不及以前同级学生,而这方面的能力又是必须的,怎样处理此类矛盾呢?新课程提倡学生学习“动”起来,其中包括“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情”,这样课堂是热热闹闹了,但在这轰轰烈烈的外表下,怎样做才能不忽略教学的本质呢?怎样处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与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之間的关系?可见要完成理论与实践的转换,让新课程扎根于课堂,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过程,此间还有许多路要走。但新课程改革既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义务行动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我坚信理论是灰色的,只有实践之树才能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