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枝,邓爱花,熊玉红,刘 阳,涂小云
(江西省胸科医院内科,南昌330100)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免疫缺陷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极低,容易合并多种感染,而结核分枝杆菌(TB)是常见感染病原菌[1-2]。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是AIDS患者主要的免疫病理变化,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其感染阶段不一样,治疗方案亦不尽相同[3]。本研究将分析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AIDS合并TB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选择江西省胸科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AIDS合并TB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4]相关诊断;2)ELISA检测HIV-1抗体阳性,且通过实验室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3)影像学和理学检查证实TB阳性;4)本次治疗前未接受过抗结核治疗;5)本次治疗前未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6)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胰腺炎患者;2)妊娠及哺乳期患者;3)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4)合并严重消化道溃疡者;5)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6)现吸毒者。
入院后患者均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查,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4组A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1,n=25)、B组(50μL-1<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1,n=26)、C 组(200μL-1<CD4+T 淋巴细胞计数≤350μL-1,n=24)和D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μL-1,n=25)。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4组又分为2个亚组,即A、B、C、D组分别分为对照一组(n=12)和观察一组(n=13)、对照二组(n=13)和观察二组(n=13)、对照三组(n=12)和观察三组(n=12)、对照四组(n=12)和观察四组(n=13)。最后将对照一、二、三、四组共49例患者归为对照组,观察一、二、三、四组共51例患者归为观察组。A、B、C、D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性别、年龄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性别、年龄比较
对照组抗结核治疗2周后同时再予抗病毒治疗。抗结核口服治疗:异烟肼(INH,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51004)0.3 g qd、利福平(RFP,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批号:835002)0.45 g qd、吡嗪酰胺(PZA,山西振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41102)0.5 g tid、乙胺丁醇(EMB,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510071)0.75 g qd。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齐多夫定(AZT,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5150401)+拉米夫定(3 TC,上海迪赛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AE15048)+依非韦仑(EFV,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825 A15148)。若治疗过程中由AZT导致骨髓抑制,符合换药原则时将其调换为替诺福韦。
观察组抗结核治疗4周后同时再予抗病毒治疗,其他用药与对照组相同。
抗结核治疗疗程为1年,抗病毒药物则一直服用。
1)抗结核治疗后定期检测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淀粉酶和凝血功能,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痰抗酸杆菌涂片(连续3次)、痰培养和胸部CT检查。
2)记录治疗8周不同组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结核杆菌测定阴性)率、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率、治疗失败(不能达到缓解标准)率、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总医疗费用。
3)采用病毒载量法测定病毒载量水平(VL),病毒完全抑制:VL≤400拷贝·mL-1,记录A、B、C、D组各亚组治疗4周时和治疗8周时病毒抑制例数及百分比。
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8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治愈率、病死率、治疗失败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医疗费用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愈率、病死率、治疗失败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医疗费用比较
治疗4周,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对照组病毒抑制率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病毒抑制情况比较
HIV是人类在1983年首次发现的一种传染性病毒,其感染者和AIDS患者是唯一传染源。患者感染HIV后机体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无法正常抵抗病原菌侵袭,很容易受到外来细菌和病毒感染。目前临床治疗AIDS患者,除最根本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之外,还包括对于各种感染引起的针对各种病原菌的治疗[5-6]。TB感染是AIDS患者常见继发感染和死亡因素之一,2015年WHO调查数据显示,35%AIDS患者相关死亡是由结核病导致[7]。对于AIDS合并TB感染患者,需要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其治疗方案基本一致,先以抗结核治疗为主,后联合抗病毒治疗[8-9]。
贾中毅[10]已证实抗结核抗病毒双重感染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但对于联合方案的选择尚无确切报道。本研究针对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AIDS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予抗结核治疗2周后再联合抗病毒治疗,观察组予抗结核治疗4周后再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病死率、治疗失败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医疗费用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表明观察组治疗方案相较于对照组较优,且能有效减少患者治疗费用。笔者分析出现本次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抗结核与抗病毒联合治疗不良反应较大,但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对治疗方案的影响仍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另外,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4周,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对照组病毒抑制率低于观察组(P<0.05),提示抗病毒辅助治疗可有效地抑制病毒,从而提高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AIDS合并TB感染患者,可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先进行抗结核治疗,再联合抗病毒治疗,以保证最佳治疗效果。但由于本次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且存在患者个体耐受程度不一等问题,因此还需要再扩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