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璀瑛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佛山 528000)
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近些年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步数上升趋势。患者如不能有效控制自身血糖水平,极易引发并发症,给其造成极大困扰。因此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协助提升患者对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并科学控制其血糖含量,意义重大[1]。本研究旨在研究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处方干预对高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此笔者特选取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52例,实施对照性研究,现对其总结分析如下:
抽取本院于2016年4月到2017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52例。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22—67岁,平均(43.6±3.4)岁,病程1—16年,平均(8.6±1.7)年。其中接受过胰岛素治疗者3例,有慢性并发症者8例,有糖尿病病史者4例。
结合患者健康需求、心理状态以及病情,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教育护理指南》及临床医生的实践性见解,在此基础上由专家编写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处方,然后医护人员参照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处方对患者实施干预[2]。具体操作如下:
1.2.1 饮食指导干预
糖尿病患者饮食需注意低脂低盐、均衡控制营养。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体重、日活动量),估算出其日能量需求,从而科学搭配饮食结构,控制日食物摄入量。
1.2.2 运动指导干预
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血压血糖水平、心肺功能、年龄性别等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运动指导方案。所制定方案需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控制好运动强度及时间,科学选择运动项目。一般要求周运动总时间不低于15min。
1.2.3 药物指导干预
根据作用机制不同,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药物分2大类,即注射胰岛素与口服药物。注射胰岛素需明确胰岛素种类、注射时间及剂量,并注意该类药物的保存;口服药物包括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促泌剂、二甲双胍、 -糖苷酶抑制剂,需注明商品名、服用方法剂量、常出现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1.2.4 定期组织复诊
依据患者病程、血糖水平及心理状态,合理安排复诊。定期组织医生到患者家中进行随访,详细了解患者后期治疗情况,发现问题时,及时给予专业性指导。
1.2.4 心理疏导干预
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及家庭背景,选用合适的方式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干预,倾听患者心声,了解其护理,并给予科学解答,提升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
测定、评估2组HbA1c达标率及服药依从性。
HbA1c达标率测评标准:达标:HbA1c<7%;未达标:HbA1c≥7%。HbA1c达标率=(达标/总例数)×100%。
服药依从性测评: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来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依从性高:0分;依从性中等:1-2分;依从性差:3-4分。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干预后患者HbA1c达标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患者HbA1c达标率比较(n,%)
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n,%)
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治疗大部分都在家中完成,因此患者能否科学进行自我管理直接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由于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有所欠缺,很难进行科学有效的自我管理。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处方干预则满足了患者该种需求,并给患者提供了一个与医护人员交流学习的机会,从而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科学认知水平及自我管控能力[3]。
本研究中给予患者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处方干预之前,患者的HbA1c达标率为34.62%,且服药依从性差及中等例数所占比例较大。干预实施后,患者HbA1c达标率上升至88.46%,且服药依从性高例数所占比例得到了极大提升,证明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处方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及HbA1c达标率,这与富志南, 魏广成, 马合金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包含就医、药物、心理、运动及饮食等方面,几乎覆盖了患者需要注意的所有领域。护理人员给予患者专业性指导指导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有一个了解,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指导。如此以来,使得患者得到的饮食、心理及运动方面的指导更为切实可行,从而提高治疗的总体效果[5]。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时候,注意结合患者受教育背景,使得医护人员的建议更容易被患者采纳,切实将专业性建议落实到行动中,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能够科学搭配日常饮食,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共同促使患者更好地控制HbA1c水平,从而提高HbA1c达标率[6]。
综上所述: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处方干预可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HbA1c达标率及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