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静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改革,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师和教育的教学要求。所以,老师就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导学法适时而生,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老师应该不断转换教学观念,不断创新,让老师的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预习;思维;效率
我们都知道,学生只有遇到问题时大脑才会转动,进行思考,他们也只有面对困难才会增加动力。而问题导学法正是指通过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探究抽象的数学知识,打开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大门,将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靠、全面,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找到数学知识具有的规律,并能够灵活地进行运用。
一、在课前预习引用问题导学法,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教学上也是如此,一个好的学习开头是学生后续学习的保障,因此在初中教学课堂上,预习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鉴于此,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详细阐述自己是如何通过问题导学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
首先,我先让学生仔细研读课本教材,把自己认为的重点和难点用笔标注出来,接着归纳、总结,最后再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学生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前,我就引导学生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预习,以下是学生通过预习归纳出的问题:
1.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什么?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怎么求?
3.怎么样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怎么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5.代入消元、加减消元法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吗?
6.怎么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通过问题导学法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构架,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学习计划,进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问题导学环节,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数学问题,促使学生自主地动手、动脑,进而让他们在问题的驱使下更好地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最终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节的内容时,我就为学生精心设置了导学环节,向学生提出关于本节数学知识的问题。首先,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让学生自己比较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形状等,并说出这两个三角形的特征。由此,学生很快就得出“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结论。在这时,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全等三角形呢?同学们是怎么想的呢?”在这一问题得到验证之后,我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上面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都成立,那么請同学们继续思考,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应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全等三角形呢?”可见,问题这把金钥匙正在打开学生学习思维的大门,随着问题设置的层次不断深入,进而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在学生掌握了之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挖掘更有深度的数学知识。
三、在小组合作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现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师开始青睐于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增进学生间情感交流,还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想到了在小组合作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概率等的意义。接着,我让学生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互相提问以下问题:
事件一:现阶段地球一定一直在运动吗?
事件二:科比这次投篮能命中吗?
事件三:一天内,在常温下,这块石头一定会被风化吗?
事件四:扔一块硬币,一定能出现正面向上吗?
进而让学生在和小组成员相互提问的同时,无形中掌握和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接着我再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展开了问题导学模式:
(1)小组成员各取一枚同样的硬币,做十次掷硬币的试验,记录下试验结果,并填到表中。
(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同学的试验结果,填到表中。
(3)统计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讨论看看你能得到一些什么样的结论?
进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出“频率具有随机性”的结论,最后……
综上所述,没有问题的数学学习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数学学习,新问题的产生使学生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学生才能够将自己遇到的新问题经过独立或是与他人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一一解决。总而言之,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展开问题导学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更好地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使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成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刘炜.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才智,2016(27).
[2]柴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