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守东
摘 要:现阶段,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有关新课程的理念、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与认可。在这一背景下,农村高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成为影响其育人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思想引导与行为规制的基础。基于此,以新课程理念为切入点,探讨了现阶段农村高中师生关系构建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希望可以为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农村高中;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策略;探究
相较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高中生普遍具有思想波动较大、自我意识强烈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想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全面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养与道德水平,则必须依托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即同学生建立起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而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则是本文理论研究的要点所在。
一、新课程理念下农村高中师生关系构建问题
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普遍受到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师生关系的构建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具体来说,现阶段就我国农村地区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实况,普遍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首先,广大教师未能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桎梏,仍然坚持并沿用原有的教育理念、模式以及具体方法。在实施教育教学时,单向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模式十分盛行,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理论传输,自身缺乏较为深入的理解与思考,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创新意识的提升。其次,在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各农村高中普遍未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科学的学生评价机制。教师对于学生的成绩评价往往局限于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日常表现以及学习能力的考量,这就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疏离,不利于两者之间展开更为全面、深入的沟通交流[1]。最后,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活动时,都未能把握农村高中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发展特点,出现了工作开展同广大农村学生实际需求不相契合的现象,这也是教学活动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性问题。
二、新课程理念下农村高中师生关系构建策略
1.关注学生日常生活
实践表明,要想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构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就必须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桎梏,积极探索一条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道路。这一目的的实现,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关心与关怀,全面了解不同学生的家庭状况、心理动向以及发展需要,并以此为基础更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与管理模式,实现实际工作开展同广大学生现实需要相契合的目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家访、心理疏导、面谈等形式多样的方式,了解不同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生活问题,帮助学生妥善解决其存在的成长与发展问题;在同学、师生之间、倡导平等、相互尊重的互动模式;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活动,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牢固树立学科学习的自信心,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优化学科课堂教学
实践表明,现阶段农村高中之所以未能形成較为和谐、优良的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环境影响。具体来说,许多教师以及家长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在校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的唯一指标,反而忽视了学生内在想法以及主观感受,也未能深入了解不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出现畏难甚至厌烦情绪,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改善育人模式[2]。具体来说,一方面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内时间,使其在课上尽可能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则应当尽量避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引导其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在不断探索与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应当避免为学生留有过量的作业,使其可以更加自主、自由地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最终构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3.引导学生自我发展
相较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显著提升,他们渴望在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展中获得成功,基于此,教师应当适当放手,使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另外,教师可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推行班干部轮流制度,即让学生轮流担任班级管理的不同角色,自主、自觉参与到民主管理的全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与组织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融入师生活动环节,为两者的沟通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有关主体应当积极推进农村高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助力广大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林先,李文华.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初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8(4):33.
[2]陈樑.简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2):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