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杰,黄 炜,莫 新,陈文胜,区汝飞,李文轩
(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抑郁症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可分为无精神病性症状和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1]。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ease,third edition,CCMD-3),又可按社会功能损害程度将抑郁症分为轻性和重度[2]。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由于个体遗传基因异常或后天环境改变导致的情绪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3]。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对精神疾病细微神经系统病理改变的研究进展[4-5],研究者对MDD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多个研究显示抑郁症与前额叶皮质的结构及功能有关[6-7]。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主要变化是各向异性分数降低,主要分布于颞叶、额叶和扣带皮层处[8-9]。目前对首发未治疗抑郁症的研究多采用脑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但这两种技术成本较高,患者承受的经济负担较重,难以在临床上普及应用,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相对PET和fMRI更便捷、成本更低,更易在临床普及。本研究通过测量MDD患者各脑叶CT值,探讨首发未治疗成人MDD患者CT值与健康者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MD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以2016年1月-2017年6月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首发未治疗MDD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IV)中MDD诊断标准[3];②年龄>18岁;③首次发病且未治疗;④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 item,HAMD-24)评分≥20分。排除标准:①合并颅脑损伤、脑器质性病变者;②酒精或药物依赖者;③合并其他神经类疾病或情感障碍性疾病(如躁狂症、癫痫、双向障碍等)者;④妊娠期妇女。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共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50例为患者组。同期在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与患者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年龄>18岁;排除标准同患者组。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1 HAMD-24评定
用HAMD-24评定患者抑郁症状。HAMD-24包含7类因子,多数条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少数条目采用0~2分的3级评分。HAMD-24总评分<8分为正常,8分≤总评分<21分为轻度抑郁,21分≤总评分<35分为中度抑郁,总评分≥35分为重度抑郁[10]。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两名精神科主治医师于入院当日在安静的测评室对患者进行评定,每次评定耗时约15 min,两名评定人员的评定一致性系数为0.88~0.99。
1.2.2 颅脑CT检查
于入院或体检当日,由放射科医师于CT室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的16排螺旋CT对所有被试进行颅脑平扫。以眶耳线为基线,层厚5 mm,层距5 mm,向上至颅顶骨外缘连续扫描。为提高本研究CT值的可比性,对各脑叶的左右两侧取值区域进行统一规定,具体如下。①额叶:将中心点定为皮质外缘,以中央矢状线间的连线和左右外侧裂池外缘的相交垂线为基准线,取1 cm直径范围内的CT平均值。②颞叶:将中心点定为左右颞叶皮质内2 cm处,以四叠体冠状切面线为基准线,取1 cm直径范围内的CT平均值。③枕叶:将中心点定为中央矢状线至左右两侧皮质外缘2 cm处,以枕骨粗隆中下2/3处作冠状切面线为基准线,取1 cm直径范围内的CT平均值。④顶叶:将中心点定为左右两侧皮质边缘2 cm处,以中央矢状线上1/2处作冠状切面线为基准线,取1 cm 直径范围内的CT平均值。窗宽(WW)为90 Hu;窗位(WL)为35 Hu。由于CT值受机器、环境等因素影响,所有研究对象在同一机器进行水模校正后于相同温度、湿度下完成平扫,每个被试检查耗时约15 min。
患者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0~76岁,平均(45.6±18.4)岁;受教育年限(13.6±2.8)年。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19~78岁,平均(43.8±17.0)岁;受教育年限(13.5±2.7)年。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98,P=0.972;t=0.284,P=0.675;t=0.172,P=0.873)。患者组病程为(8.0±7.0)年,HAMD-24评分为(25.7±4.9)分。
患者组左、右额叶及左颞叶的C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其他各脑叶的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患者组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的扫描图像见图1-图4;对照组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的扫描图像见图5-图8。
患者组各脑叶CT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左额叶CT值与病程呈负相关(P均<0.05);患者组各脑叶CT值与HAMD-24评分、发作次数均无相关性(P均>0.05)。见表2。
表1 两组各脑叶CT值比较
注:图1-图4依次为患者组额叶、颞叶、顶叶、枕叶扫描图像;图5-图8依次为对照组额叶、颞叶、顶叶、枕叶扫描图像
项 目 额叶CT值 颞叶CT值 顶叶CT值 枕叶CT值 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年龄-0.448a-0.232a-0.227a-0.238a-0.178a-0.191a-0.185a-0.199aHAMD-24评分-0.148-0.021-0.095-0.103-0.032-0.027-0.066-0.073病程-0.439a-0.285-0.147-0.126-0.118-0.102-0.135-0.141发作次数-0.173-0.086-0.169-0.154-0.109-0.128-0.072-0.059
注:HAMD-2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aP<0.05
抑郁症具有高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自杀率的特点[11],了解其发病机制对临床研究及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抑郁症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分析MDD患者脑CT值与健康者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抑郁症与大脑精神活动密切相关,而大脑各脑区关系紧密,每一脑区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其他脑区的功能,从而使其精神活动发生相应改变[12]。因此,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抑郁症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其复杂病因及发病机制。关于抑郁症患者各脑叶的影像学研究中,对抑郁症前额叶结构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均显示内侧前额叶和背外侧前额叶体积减小[13-14];还有研究表明,颞极能联结情感反应和感觉信息,而对这两者的信息整合可用于对情感状态的评估[15]。一般情况下,计算机能对选定区域脑组织的CT值进行处理,使CT值变为一个量化指标,可减少形态学研究中主观判断造成的误差[16]。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组左、右额叶C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Zhao等[14]研究结果一致。MDD患者额叶CT值降低可能与额叶体积减小、额叶背侧区皮质厚度降低、神经细胞体积减小及神经胶质细胞不同程度的丢失有关。同时,MDD患者额叶血液灌注减少、代谢降低,也会导致该脑区的CT值降低[17]。谢洪武等[18]对抑郁症患者的研究显示,由于长期慢性应激,可能导致与情绪中枢环路有密切联系的前额叶皮质区受到损害。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组左颞叶CT值低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与颞叶萎缩、血流灌注减少有关。目前关于颞叶的研究较少,颞叶CT值降低与MDD患者抑郁症状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仍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DD患者各脑叶CT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均<0.05),与Peng等[19]研究结果一致。其可能是由于随着患者年龄不断增大,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且年龄对大脑皮层厚度也有明显影响[20],这可能是高龄人群抑郁症患病率高于青壮年的原因。随着抑郁症病程的延长,对左额叶的损伤不断积累,左额叶萎缩就越明显,这可能是本研究中患者组左额叶CT值与病程呈负相关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组各脑叶CT值与HAMD-24评分及发作次数无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年龄患者的发病情况差异和抑郁症本身的隐蔽性导致对发作次数的判断存在偏差,对患者进行HAMD-24评定可能存在主观差异,从而影响了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MDD患者左、右额叶及左颞叶CT值均低于健康人群,患者各脑叶CT值与年龄呈负相关,左额叶CT值与病程呈负相关,重度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部分脑区有关。提示结合CT值的改变和临床特征,有助于更准确地对患者进行诊断。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样本来源单一且样本量相对较少,今后可根据条件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以进一步验证该研究结果;其次,本研究以首发未治疗的MDD患者为研究对象,虽然排除了药物对患者的影响,但该类患者一般需长期服药,本研究无法观察药物对抑郁症患者脑部形态的影响,药物对MDD患者脑部形态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