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

2018-11-14 08:31
中国林业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双语教学模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国内各领域与国外相关单位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培养能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的专业人才尤为重要。基于此,各高校积极开展了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双语教学是指用外语讲授物理、数学、化学及其他专业知识[1]。通过双语课程学习,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外语的应用能力,可以说是顺应时代发展之举。

一、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政府为了让大量移民群体能够尽快融入社会生活,使用当地主流语言并结合移民的母语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Christoffels等[2]对荷兰学生进行了双语和非双语教学试验,其结果表明双语学习可以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南京农业大学王薇和张鸣[3]调查发现,70.3%的学生对双语课程教学是肯定的,他们认为双语教学可以提高英语水平,强化专业基础知识。2012年王海燕等[4]针对北京林业大学大学一年级学生开展了“土壤学”课程双语教学必要性和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9%的学生认为“土壤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是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的。笔者通过对所带班级(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授课形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对于相关的英语专业知识充满了兴趣。教育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高校要“推动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随着我国与国外交流的增加,高校中具有留学、访学及参加国际会议经历的教师越来越多,这为双语教学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高校实施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2001年9月,教育部高教司为了推动双语教学,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5]。自此,各高校开始对本科生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的探索。但是,笔者在开展双语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双语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教学模式、配套教材、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还存着一定的问题。

(一)缺乏与双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双语教学的开展

目前高校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选修课型、示范型、穿插型和渗透型等(见表1)[6],这些教学模式各有利弊。因为缺少适宜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的针对性较差,教师很难在不同教学模式间进行选择和自由切换。

表1 高校采取的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及特点

(二)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专业关键词汇的学习、掌握能力有较大的差异。部分英语能力有限的学生甚至对双语教学课程产生排斥心理。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截至2017年4月,在校生(不含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426分)为64.73%(含2016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通过率为23.42%。其中,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见表2。选修“土壤学”双语课程的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分别为62%和6%。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给双语教学的实施带来较大的障碍。

表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和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情况 %

(三)单一的课程考核形式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现行教育体系下,国内高校多以理论课的课堂考试作为对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依据。双语教学虽然把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考核内容,但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甚微。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学”课程评价体系为例,学生平时表现只占课程总成绩的30%,而课堂表现只占平时表现的一小部分,缺少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土壤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途径

(一)选取合适的教材

不少学者认为选择英文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但笔者认为原版教材不一定适用国内学生,任课教师应在确保教学内容准确无误的情况下进行双语教学活动。例如笔者选取由浙江大学黄昌勇先生编著的《土壤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作为主教材,选取英文原版教材《The Nature and Properties of Soil》《Interpreting Soil Test Results》《Environmental Chemistry of Soils》《Marschner′s Mineral Nutrition of Higher Plants》和《Soil Science and Management》等作为参考书目。同时把与土壤知识相关的权威报刊和杂志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来源,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

(二)科学设置中英文授课的比例

在开展双语教学时,任课教师需结合各部分内容特点科学安排中英文讲授比例。以“土壤学”课程为例,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土壤水等内容涉及大量公式及计算内容,因此在授课时应以中文讲授为主,以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在讲授土壤有机质、土壤矿物组成、土壤胶体化学等内容时,可以适当提高英文讲授比重,来强化学生对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能力。

同时,由于学生外语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师应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主干内容,提前了解重点词汇及其含义。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对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可以采取先用中文讲解,后用英文强化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理解。此外,任课教师还应将课程专业高频词汇整理出来,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整理记忆。课后,任课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学生分组,查阅学科前沿领域的文献,并形成阅读报告,之后在课上进行分组汇报,促进学生对英语专业词汇的掌握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目前各高校双语教学中常采用选修课型、示范型、穿插型和渗透型4种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各有特点,如能将其中的两三种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起来应用,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高授课效果。例如,笔者在讲授土壤学的绪论部分以及各章节的总结部分时,采用了渗透型授课模式,即将专业主干内容实施双语教学,渐进提高外语使用比例;在讲授以概念性为主的内容时,笔者采取穿插型授课模式,对专业词汇用外语进行重点讲解;而示范型授课模式则可以运用到重点章节的讲授中,比如“土壤学”课程中养分循环部分,由于学生已有前期双语课程学习的铺垫,则可由专业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进行授课,提高双语教学整体效果。

(四)提高任课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各高校应建立健全双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即教师通过培训、考核达到一定水平后才有资格承担双语授课任务。相关学院或教研组应建立双语课程的教研小组,定期开展双语教学研讨活动,通过交流教学经验,一起完成教材选择、课程准备和考试试题编写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任课教师双语教学水平的提升。

(五)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开展双语教学时,任课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将课程里基础词汇摘录出来,让学生用抽签的方法给自己取一个“名字”。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这些英文词汇来代替学生的名字。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简单而基础的问题,使学生在没有畏惧的情况下回答问题,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同时也掌握了专业词汇。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学生互动的环节,如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做一个幻灯片,用英语讲述给大家,这样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虽然目前还无法实施小班授课,但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分组讨论,为学生创造更多用英语表达的机会。但是在开展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将英文水平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每个组员都会相对自信,积极参与讨论。

(六)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进步程度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双语教学会加重英语较差学生的学习压力,如果只是以期末考试和课堂表现为依据,那么这些学生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不利于双语教学的全面展开。所以“土壤学”双语课程考核可以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由原来的30%提升到50%~60%,并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进步程度也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激励学生认真完成平时作业,主动进行课堂交流,从而促进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土壤学”双语课程考核的试卷可以采取中英文结合的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

四、“土壤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施双语教学后,课堂上学生的“抬头率”有所提高。以前在课堂上不时看手机、看课外书和聊天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比重较大,而现在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认真听讲,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同时,在开展双语教学时,笔者发现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和提问的学生明显增多,回答和提问的学生不再局限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双语教学使学生积累了更多的专业英语词汇,提高了学生的外文阅读能力,拓宽了学术视野,训练了学生的研究思维,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科研工作、查阅外文文献和撰写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双语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浅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