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之后,再无徐霞客”

2018-11-14 23:56
长江丛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一介实地考察布衣

黄山留给我的记忆是在冬季,留给徐霞客的记忆也是在冬季。16年的寒假,我准备好食物装备,登临黄山,直至天都峰顶。即使有缆车我还是疲惫不堪,出了一身汗,最后只能静静的坐在这天都峰顶。

回首自己走过的台阶,不断地人来人往,不断的有人走下去,又不断的有人走上来。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世轮回吧,石阶上人世变幻,石阶下自然永恒。很想知道千百年来,这石阶迎来过多少唐人,又送走过多少宋人?400多年前的那个冬季,他是否也是这石阶上的一个匆匆过客?他是徐霞客,一个家在江苏江阴,上过私塾的读书人。公元1616年的冬季,他踏遍齐云圣境之后,前来登临黄山。

我很好奇400多年前的那个冬季,徐霞客的身上没有羽绒服和保暖衣,脚上也没有登山运动鞋,脚下更也没有人工开凿好的水泥台阶。他是如何裹着布衣,穿着草鞋,一个人在大雪中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到这天都峰顶,走完整个黄山?他后悔过吗?中途有想放弃过吗?他中途饿了吃的啥?晚上住在哪?衣衫尽湿之后,他不冷吗?这些我都不知道。但我知道,他没有脉动,没有红牛,没有士力架,更没有白云宾馆可住。

“你为什么不放弃?没有人强迫你,即使放在现在登不到山顶,也不会有人责怪。”“什么?你说你从未想过放弃,这是你的理想。”“奥!我记起来了。我记得还在你小的时候,你就曾满怀豪情的说’一个有志气的人,应该朝现碧海,暮登苍山。‘后来你又说’你发现从前人写的地理书,互相抄录,因袭附会,往往缺乏实地考察。‘你说’要想了解祖国地理面貌的真实情况,就必须进行实地考察。”是啊!我怎么忘了这是你的理想。只是谁能想到,这个风餐露宿的中年汉子,会有一颗如此浪漫的心呢?

“不必说了,我都知道了。我懂你的心思了。我知道即使那天的雪积的再厚,风刮得再大,你都会义无反顾,一路前行。因为路的前方是你的理想和追求。我知道它们阻不了你”。

“可是我还是忍不住再问你,你这么辛苦有何用?你不知道自己写的《徐霞客游记》很多都散佚了吗?”“你说,那又怎样,至少你曾经来过,至少你的一生都走在了追寻梦想的路上,游记不过是你留给后人的一个礼物,既然丢了些,那么剩下的就让后人自己去补上吧。总不能全靠着祖宗的那点东西过活。”

我说:“你知不知道有个叫当年明月的人写了一本关于明朝的书叫《明朝那些事儿》,书的结尾他写了你,他是想说明朝之后在无徐霞客吗?”你乐了,你说:“我们把你抬高了,我徐霞客非官非宰非文宗,只是一介布衣罢了,怎么能和那些帝王将相相提并论。你赶快叫他删了去。”我说:“晚啦!晚啦!都早已出成书,不知卖了多少本喽。”你说:“不行,还是删了比较合适,你徐霞客终究是一介布衣,把你抬的太高,你怕惹人非议。”你急了你要亲自去找当年明月理论,我慌了,我急急忙忙的拉住你。这次我恳求你,还是别删吧,一个民族总是需要些坚守理想的人,人格和精神的伟大不是金钱和地位衡量的,唯有精神的光辉才能不惧历史的尘封,照亮前行的道路。这一次你点头同意了。

你说:“你要走了”。我慌了,我还有好多问题要问你,你并不答话你的身影逐渐远去。看着你远去的方向,我想我知道你把答案藏在哪了,你把答案藏在了你曾经走过的路上。你笑了,看来我猜对了。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在那些地方再见到你,但我知道你一定把答案给我留下了。我拍拍了衣上的尘土,转身下山去。

那天,虽然我知道你不同意,可是我还是在日记里写下了“明朝之后,再无徐霞客。”

猜你喜欢
一介实地考察布衣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勤俭爱国的“布衣院士”
布衣孟浩然:我有大唐最好的朋友圈
“草圣”张芝:不爱权贵爱布衣
萧梅老师实地考察相关论文综述
汤一介、乐黛云夫妇的藏书
边疆的社会事实考察
《花乱开》
实地考察对思政课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革的意义思考
分析细节处理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