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瑞
(渤海大学 辽宁 锦州 121000)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过:“每次表演一个角色时,演员都必须生活在这一角色之中。”因为只有这样,角色形象才会真实,才会让观众对角色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何为似曾相识?就是观众在生活中好像见过演员塑造的角色一样,相信大家对“表演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句话不会陌生。但演员究竟是如何在生活中汲取养分,来更好地诠释角色,让角色更好地反映生活,这是广大演员一直所探寻的。
(一)观察生活为电影表演提供素材。善于观察生活是电影演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们都知道表演始终离不开“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但是想要把这三个“做”更好地运用到电影表演中,这要求电影演员首先要会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观察事情之间的来龙去脉和人们应对事情时的表现。这样电影演员在塑造角色的时候才会有足够的经验。巩俐在《归来》中塑造的失忆症患者冯婉瑜可以说是非常成功,巩俐为了这个角色准备了两个多月,她经常去养老院探访失忆症患者,每天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观察他们的一言一动。后来还去上海看望了也有类似病症的黄蜀芹导演,巩俐塑造的冯婉瑜就有黄蜀芹的影子。所以说观察生活,需要细致细心,在电影表演中巧妙的提炼观察到的精髓,对角色的塑造有很大帮助。
(二)感受生活让演员更好地塑造角色。电影表演要在生活的真实性中再创真实,因为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不同,电影表演是非连贯性的,是部分构成整体的,这就要求电影演员对生活的感受力更强,这种感受力应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电影演员自身在生活中的个人经历所给予的感受力,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拿任素汐在湖南卫视综艺节目中表演的小型音乐电影《时光机》举例,她表演的人物是一个在父亲去世后一点点坚强长大的小女孩。这个经历和她的自身经历很相似,因此成就了她那段游刃有余的表演。第二种就是每个电影演员必须要有的感受力,那就是对角色生活的感受力,对角色生活的感受程度直接影响塑造角色的质量。王传君在电影《我不是药神》里饰演的吕受益是一个被白血病折磨得疲惫不堪的男人,为了表现瘦弱,他每天跳8000下绳,为了表现被病痛折磨的样子,他更是连着两晚没睡觉,等电影上映之后,这个角色和整部电影都好评如潮。他们通过不同的感受力都成功的塑造好了角色,前者因人而异,后者需要后天的全真感受来塑造。
电影演员是以自己的身体、语言、感情为表现工具,通过各种肢体动作把电影剧本中的文字角色转换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们都说演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塑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角色,从而来客观的反映生活。因此电影演员要想创造好角色就必须从生活出发,不断的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把生活中给予的各种经验巧妙地运用到电影表演中去。
身体语言,言简意赅地说就是“动”,电影表演中的身体语言就是在摄像机面前“动”,好的电影演员绝对是会“动”的。什么叫会“动”?就是演员会让自己的身体和嘴巴一样,让它会“说话”,让身体会“说话”和让身体多“说话”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像同样是在电影中演亲人去世,有的演员就会嚎啕大哭,有的演员看似不动声色,但没过一会泪水便是止不住地流,往往第二种更能打动观众。这就是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的不同,戏剧表演需要大多的动作台词来支撑角色,因为戏剧演员是和观众直接接触的,如果不动、不说,观众会认为演员是“死的”,但电影表演不一样,摄像机会不同程度的放大电影演员的动作,有的时候在影院看电影,演员在远处皱一下眉毛,观众都会看的清清楚楚。那如何让身体会“动”、会“说话”呢?
(一)尽所能地体验身体。体验身体,必须由演员自己亲身体验。举个例子:想演好被别人打耳光后的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试戏时被打一耳光。体验和没有体验在表演时给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没体验者可能只会用手捂住脸,只演出了疼,体验者可能就会演出惊着了之后再疼。虽然最后都只是在电影中呈现出来几秒的镜头,但是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突出电影表演需要更加细致。体验身体同样也离不开生活,这种体验没有规律可循,而且还分为内在体验和外在体验,外在体验就像是上文提到的被打一耳光,内在体验可能更偏向于内部感受,但内外体验都和生活的变化有关。不管怎样,电影演员对于身体体验都要形成记忆,通过一点一滴累积,这种由体验形成的记忆会帮助电影演员在表演时极大的还原真实,让演员合理的通过一些具体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同时也会让演员的表演在镜头下不失真实性、感染性、抒情性。
(二)精神调动身体。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演自己”,什么是“演自己”?张国荣在电影《霸王别姬》中就做到了,除了跟京剧大师学了三个月戏之外,他更是做到拍戏期间戏里戏外始终做程蝶衣,拍戏期间他的一言一行表现出的全是程蝶衣的样子,所以说看过在《霸王别姬》的人都说:“张国荣就是程蝶衣”。大众看待一个演员的好坏无非就是在看完他的作品后评价这个演员演的太像了或评价看这个演员的戏很跳戏。而电影演员要想做到大众口中的“像”就要从精神中去走进角色从而深层次的展现人物。只有你的精神上离人物越来越近,你的身体才会自主的跟着你精神中的人物的行动而行动。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精彩瞬间大多是电影演员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现的,由此我们可知,电影演员身体中蕴藏的能力是巨大的,电影演员运用好身体语言会在电影中向观众传递出最真挚、最真实且富有情感的镜头画面。身体语言是电影表演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我们知道电影表演是演员对剧本中的角色进行在创作的一个过程,是把文字角色通过加工变成立体角色,电影演员想要对剧本进行全面把控,这需要电影演员剧本一定的文学素养。
(一)文学与表演。表演是研究人的艺术,文学最终想反应的也是人,但人是复杂多变的。要想做好一个好演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对历史、社会、各门类艺术都要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演一个老师把多音字读错,演一个文豪连基本的断句都不清楚,这是会贻笑大方的。这不是要求演员们学富五车,而是基本的文学素养一定要具备,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的研究角色和表现角色,要不然到最后塑造出的角色是不会具有审美价值的。
(二)生活素养与文学素养。生活素养和文学素养是相辅相成的,热爱生活的演员会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深度思考,当演员阅读文学作品或者剧本时,会把对生活的思考转化为对文学或对剧本的理解,在日后的表演中会自然而然的运用台词和身体表现出剧本的主题和人物的性格,而不是一味的挤眉弄眼。这种素养需要演员日积月累,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后,才会有机结合演技与素养来诠释好角色,塑造好人物。没有文学素养的电影演员一定会缺少对表演的悟性,对他饰演的角色也会缺乏辨别能力,缺乏了辨别能力,就表达不出电影里每句台词的含义,也不知道如何在镜头下表演,所以说文学素养对电影演员塑造角色尤为重要。
电影表演是一门独特性和综合性结合的艺术,独特性体现在电影表演中需要适应用非连贯的创作对人物和剧情进行全面把控。综合性在于电影表演只是电影创作的一部分,还要综合电影导演、电影摄像、电影剪辑等等去呈现电影。优秀的电影演员还要热爱生活、巧妙运用身体语言,不断提高文学素养。但不管怎样,电影演员的最终目的都是塑造有性格魅力和极具审美性的银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