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朋辈榜样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新型方式与途径。朋辈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促进思政形式多样化、增强思政主体力量和发挥思政功能的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力度、组织专业培训、搭建交流平台的方式来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些作用,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中朋辈榜样教育的工作。
关键词: 朋辈;榜样;思想政治教育
1 朋辈榜样概念界定
朋辈一词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朋”,一个是“辈”,即朋友和同辈的意思,一般用来指同辈的志同道合的友人。朋辈教育是一种利用朋辈开展分享活动的教育形式,发生在朋辈之间,一些年龄相当、兴趣相近的群体进行互相教育,进而改变朋辈的思想,行为以及价值观的教育活动。
榜样原意是指样子、模样,现通用于指代激励大家学习的人或事物。现在,榜样常指一种理想人格。榜样教育是教育者在特定目的下,以某个人或某个事物为榜样,通过对其的示范,引导个体观察榜样的行为及其后果,将自身与榜样相融合,在解决与处理问题的时候,运用榜样的立场观点来指导自身的行为。
因此,朋辈榜样就是指在年龄相近与背景相当的群体之间,一些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个体,他们能够对其他朋辈形成激励、示范和教化作用,进而对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养形成有利的影响。
2 朋辈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1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当前高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体,他们正处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深受新媒体的影响,价值观念多样,不再仅仅满足于“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他们更想看到是一种新式的、不仅局限在课堂上的教育形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过教师讲述的模式,为学生宣传一些英雄形象。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够为大学生奠定一个相对较高的道德基准,但是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僵化性,使新潮的大学生感到无聊甚至于厌烦。
朋辈榜样和当代大学生处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年龄段,他们所接受的外界环境相似,都深受网络的影响,更容易用多样的形式去对其他同辈大学生产生教育与引导。当前高校大学生自身热衷于一些新媒体,例如微信、微博、知乎等,他们在这些公众平台上面去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与此同时也去浏览他人的一些思想观点,这就决定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不再仅仅通过课堂教授一种方式。
朋辈之间,他们经常会自发的通过网络去宣传身边朋辈榜样的一些优秀事迹,这是其线上宣传以及互相激励的一种模式。除此之外,他们更多的会采取一些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一些高校中,他们通过网络投票选拔的方式,让大学生自己去选举校园年度人物,等结果出来后,将这些优秀的朋辈榜样聚集到一起,举办一个颁奖仪式对他们进行表彰与宣传。这种新型的方式极大的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高校举办的“优秀毕业生交流会”、“校园五四优秀青年”评选等等活动,其实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一种丰富与发展。
2.2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力量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极大地局限在教师层面,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更多的是被动的去接受。教师在高校中数量和教育范围都及其受限,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也相应地框定在一个限定的圈子里。将朋辈榜样示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形式,可以使优秀的大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来,变客体为主体,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
在高校中,辅导员往往面临着学生人数总量大和学生个性多元化的特点,无法很好地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而朋辈榜样的教育方法,本质是将大学生身边的优秀人物作为教育主体。由于普通大学生与朋辈榜样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相似,就更容易受到朋辈榜样的影响。当看到身边的同学具有优异的品质和高尚的行为时,普通大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去学习,潜移默化地被影响,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内化为自觉的价值体系。当这部分大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后,就又可以填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去,壮大队伍的范围。另一方面,朋辈榜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辅导员工作的缺失,关注到个体的个性多元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式与教育渠道,极大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
2.3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教育,都是树立一些英雄人物来试图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但是由于这些英雄人物距离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往往会使大学生产生一种疏离感,产生抵触情绪。现在在一些大学生群体中,甚至于会出现一种对英雄人物嘲讽和诋毁的行为。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而朋辈榜样由于其与高校大学生的年龄相当,心理特点和思维模式具有相似性,经历、兴趣、爱好等也更为接近,也就使得教育客体不再有强烈的心理疏离感,更容易去接受。朋辈榜样都是从大学生群体自身中走出来的一些人,他们所做的事迹都是来源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将这些优秀的朋辈大学生放在榜样教育的载体之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其教育和引导作用,更容易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群体产生正面积极向上的导向作用。
朋辈榜样与大学生生活在同一校园中,能够缩小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距离感,相反将其转化为大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与价值追求的内在动力。朋辈榜样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对优秀的朋辈榜样产生追随感,进而促进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朋辈榜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3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朋辈榜样作用的对策建议
3.1加强朋辈榜样宣传力度
目前,在高校中,朋辈榜样的宣传力度并不大,学生所了解的“优秀大学生”还是停留在自己的交际圈范围之中,而且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于朋辈榜样的概念并不是十分了解与在意。这就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朋辈榜样的宣传力度。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软环境建设,多渠道地广泛利用优秀大学生的先进典型事迹和成长、成才的有益经验,大力弘扬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营造激励创新、敢于冒险、宽容失败、追求成功的校园文化风格。学校可开展表彰优秀团员、选举“校园年度人物”等活动,对学生突出的行为表现及时进行表扬,将奖励同学生的谈心、互动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并将奖励机制的实施公开化,促进全体学生获取间接行为选择经验。在一些实践活动中,学校要积极推荐优秀大学生参与,展现朋辈榜样的良好形象,同时在其中挖掘优秀典范事迹及时进行宣传和表彰。良好道德行为的发生,首先需要建立在行为主体认知的基础之上,所以学校必须加大对朋辈榜样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加强对朋辈榜样的了解与认知。学校应该选择有针对性的、能够引起教育对象学习兴趣的宣传方式,推行类型多样化的符合学生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的朋辈榜样。
3.2组织朋辈榜样专业培训
朋辈榜样来源于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他们的思想意识与道德素养较普通大学生处在一个较高的维度上,然而他们并不是专业的辅导员,可能不具备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专业知识,无法形成良好的教育与引导作用。因此,朋辈榜样便需要一些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训,做好大学生朋辈榜样的培训工作,以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来培训朋辈榜样显得尤為必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形成有效朋辈榜样体系是朋辈榜样培训活动得以持续深入开展的根本。
在具体实际操作层面,学校可以首先划拨对于朋辈榜样专业培训的专项经费,邀请一些校内或校外的专家组建成专门的教师队伍,定期开办一些专业培训讲座,通过对朋辈辅导常规知识的讲解以及其自身从业经验和实际案例的讲述,引导朋辈榜样们运用自身高尚的道德素质与价值追求更有针对性地去引领他人。学校对朋辈榜样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主要是要向其讲解辅导员所需的综合素质、知识面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与政策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及指导等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可对朋辈榜样实施实践能力的培训。培训中的主办方可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与案例,让朋辈榜样模拟处理实际问题,提高朋辈榜样的实践操作能力,使朋辈榜样教育更加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最后,培训还必须设置一定的考核标准,保证朋辈榜样的专业能力过关。在培训结束并考核合格后,学校培训单位可为朋辈榜样们颁发结业证书等证明材料,让朋辈榜样拥有参与教育和引导同辈大学生的“敲门砖”,为大学生朋辈榜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3.3搭建朋辈榜样交流平台
任何教育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朋辈榜样教育也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朋辈榜样的作用,学校可以帮助大学生搭建朋辈榜样交流平台,增强朋辈榜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大学生往往交往范围有限,结识的朋辈榜样也有限,有时不具备去寻求学习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标准,定期选拔出来一些优秀大学生,发挥朋辈榜样的激励强化作用,将他们作为朋辈榜样的模范,将这些人聚集到一起,壮大朋辈榜样的队伍。首先保证朋辈榜样队伍人员的充足,这是搭建朋辈榜样交流平台的前提。
其次,学校层面可以创设一个朋辈榜样的交流渠道。比如,可以设置一个当下最为流行的微信公众平台,在后台保存所有优秀朋辈榜样的事迹与联系方式。当某位同学想要了解榜样事迹的时候,可以直接在微信公众号后台搜索其名字,如果他想与朋辈榜样有更多的交流的话,可以在征得后者同意的前提下,让他们建立个人层面的联系,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这只是朋辈榜样交流的一种渠道,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主题活动,拓展朋辈榜样教育的空间,创设朋辈榜样教育环境,发挥朋辈榜样的引领作用。
高校需要不断推进与完善朋辈榜样教育相关工作,方能实现朋辈榜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36-155.
[2] 许占鲁, 任少波. 高校朋辈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基于杭州市九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 复旦教育论坛, 2016, 14(4):49-54.
[3] 范宇刚, 李彦, 邓雪南. 浅论榜样教育法在大学生朋辈教育中的应用.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1):106-108.
[4] 陈琳, 梁锦瑜. 论“朋辈教育”在大学生榜样教育中的实践.河南教育(高教), 2015(12):7-9.
[5]宋玲. 朋辈教育在我国高校德育中的运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