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匡政 江义霞 范晓升 任 倩 颜子毅 曹放云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 口腔科,2 呼吸内科,湖南省衡阳市 421000)
涎腺肿瘤为口腔颌面部的特有肿瘤,依照其不同类型分为5种,分别是继发性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软组织肿瘤、良性上皮性肿瘤和恶性上皮性肿瘤[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涎腺良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痊愈率,而针对涎腺恶性肿瘤则采取手术与放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因涎腺肿瘤的复杂多样化,如手术方式、手术操作不当会导致口角歪斜、眼睛闭合不全等面神经损伤症状[2]。为此,本研究对60例腭部良/恶性涎腺肿瘤患者分别采用手术和手术联合放化疗法方式治疗,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腭部涎腺肿瘤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疾病诊断符合临床或病理诊断标准;③患者具有一定文字、语言接受能力。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器官严重病症;②语言、意识、认知功能障碍者;③存在心理、精神方面疾病者;④无法全程参与或拒绝参与本研究者。对照组30例为良性涎腺肿瘤,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70(42.36±6.32)岁,病程(7.62±3.24)年;病种:乳头状囊腺瘤3例,嗜酸性细胞瘤4例,Warthin瘤5例,多形性腺瘤18例。观察组30例为恶性涎腺肿瘤,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9~69(42.05±5.86)岁,病程(7.62±3.24)年;病种:腺癌1例,腺泡细胞癌3例,恶性多形性腺瘤7例,黏液表皮样癌8例,腺样囊性癌11例。全部患者均表现出肿块,伴有溃疡形成、疼痛、张口受限、麻木等症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病程、体征、细胞学穿刺检查等予以初步诊断。对疑似恶性肿瘤患者采取进一步检查,应用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和术前活检方式对肿块进行定性分析。术前应用X线、CT、核磁共振成像等方式检查患者的腭骨水平板、上颌窦、翼突等部位是否有骨质破坏,分析其详细状况,之后确定手术范围。
1.2.1 观察组 对30例恶性肿瘤患者采取手术联合放化疗法。针对涎腺恶性肿瘤患者,将腺体和肿瘤完全摘除,例如低分化肿瘤、较高恶性程度的肿瘤,应用颈淋巴结清扫术;其余则采取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方式,全部患者均将切除范围扩大,且与全颈淋巴结清扫术、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相结合,之后根据个体情况给予不同方案放化疗。
1.2.2 对照组 对30例良性肿瘤患者采取单一手术切除病灶方式。对于发病于腮腺的良性肿瘤患者,将其部分腺体和肿瘤摘除,把面部神经保留下来;应用部分切除术将腮腺浅叶的良性肿瘤切除,将腮腺主导管保留。而对舌下腺、颌下腺肿瘤采取肿瘤和腺体同时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 术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参考文献[3]的评价方法将其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计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量100%。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2.303,P=0.02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335,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有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0.00%,其中5例为腺样囊性癌,3例为恶性多形性腺瘤,1例为黏液表皮样癌;对照组有1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6.67%,均是多形性腺瘤。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4,P<0.001)。
腭部肿瘤主要发病于涎腺部位,由于硬腭前部黏膜下层没有腺体存在,而其内部有丰富腭腺存在,故腭部涎腺肿瘤主要发病于硬腭后部和软硬腭交界部位[3]。术前如无法鉴别腭部涎腺肿瘤的良性和恶性,则需要辅助组织学诊断。术前对腭部涎腺肿瘤进行活检诊断,可预防肿瘤种植和扩散。实施活检时,须选择病损边缘部位,不可只选取中间位置。切取组织时应用孔器以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减轻组织的损伤程度。活检干预和治疗时间间隔越短越好。涎腺肿块采取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其准确率高达97%及以上[4],但在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等诊断方面效果不理想,此时需采用快速冰冻切片进行检查。
手术切除为治疗腭部涎腺肿瘤的主要方式。因腭部组织功能和结构的特殊,手术医师必须对其进行功能保留,同时防止切除范围过于保守,导致术后复发[5]。目前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涎腺良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治愈率,而针对涎腺恶性肿瘤则采取手术与放化疗辅助治疗方式。因涎腺肿瘤的复杂多样,如果手术方式或操作不适则会致使面神经损伤,增加复发率。多形性腺瘤的瘤包膜不完整,予以单一手术治疗,其复发率高达20%左右[6]。为此,需在肿瘤外距离0.5~1.0 cm位置将肿瘤组织切除,之后常规切除深面骨膜和表面黏膜。采用包膜外摘除术治疗软腭部肿瘤, 将肿瘤周围的腺体切掉,而将骨质粗糙患者的局部骨质切除。针对恶性腭部肿瘤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不能因对其功能进行过度考虑而采取保守治疗方式,必须对以下内容予以高度重视:腭部肿瘤扩散的开端在薄弱腭大孔部位,故需对上颌、翼突患者将硬腭后分肿瘤、软硬腭区肿瘤手术处理区域扩大,例如腺样囊性癌;其次,针对极易复发的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例如鳞癌、腺样囊性癌等则要采取洞穿切除治疗方式;对肿瘤累及上颌骨的患者,则要对其实施全切术进行治疗[7]。
最后,根据患者的病变范围,对软腭区肿瘤采取半侧软腭切除手术或全部软腭切除手术,将病变转移率降至最低。通常而言,涎腺肿瘤中腺样囊性癌的转移风险最高,腭部小涎腺癌颈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对较低;腭部肿瘤中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的颈部转移风险最大,而在颈部转移风险中硬腭恶性肿瘤比软腭要低。对腭部涎腺肿瘤治疗时采取手术切除方式,会使患者的口腔功能受到影响,但其治疗原则是将其完全切除[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良性腭部涎腺肿瘤采取单一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而对恶性腭部涎腺肿瘤采取手术联合放化疗法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