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昌 刘向红
摘 要 以“五纵”系统诊改的现实意义为逻辑起点,在明晰“五纵”系统诊改的基本思路的前提下,从“五纵”针对“五横”的职能划分、“五纵”对应“五横”的组织架构、按照“8”字质量改进螺旋进行自主诊改等层面提出高职院校“五纵”系统诊改实操层面的基本策略,为有效破解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与诊断工作普遍存在“重五横、轻五纵”的现象提供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选择路径,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五纵”系统;质量改进螺旋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4-0046-04
作为《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的第五十三项任务,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简称诊改)在全国9省(市、自治区)27所试点高职院校(简称试点院校)的引领下,已经在全国各高职院校逐步启动、稳步推进,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提出的“五纵五横一平台”的诊改理念与理想愿景,正逐渐成为各高职院校尤其是各试点院校在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所遵循的基本架构。目前,27所试点院校经过各自探索,基本形成了聚焦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横”层面进行诊改的试点探索,非试点院校大多也依此进行,并在“五横”层面逐步启动诊改工作。纵观以试点院校为代表的全国高职院校诊改工作启动与推进历程,不难发现,对于“五纵”系统的诊改基本尚未提及,导致了各高职院校诊改普遍存在“重五横、轻五纵”的现象,这与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的诊改顶层设计与理想愿景还存在着一定距离,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诊改工作的科学性、系统化,本文以“五纵”系统诊改的现实意义为逻辑起点,在明晰“五纵”系统诊改的基本思路的前提下,着重探讨高职院校“五纵”系统实操层面的诊改的基本策略。
一、“五纵”系统诊改的现实意义
诊改工作启动三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已达成基本共识:诊改“既是高职院校推动内涵建设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学校自我质量主体责任意识”[1]。伴随诊改工作在试点院校的深入推进,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的科学指导下,“多数高职院校已逐步认识到建立诊改制度必须全面把握、系统思考,做好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出实招、下实功、求实效,真正助力学校内涵发展”[2]。为有效破解当前全国高职院校教学与诊断工作普遍存在“重五横、轻五纵”的现象,客观上需要在持续推进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横”层面诊改的基础上,各高职院校必须全面推进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五纵”系统诊改工作。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的解读,诊改“五纵”系统主要包括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支持服务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每个系统都涉及到若干个机构、职能部门及个人,主导着整个学校办学质量、事业发展与有序运行。“五纵”系统主要涉及“人”的问题,因此,其是一个学校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在“五纵”系统进行诊改,是符合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等文件精神的,既是全面激发高职院校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诊改工作向深层次推进和步入常态化的关键环节,更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改革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只有在“五纵”系统科学、有效地开展诊改,才能“让永不停歇地改进成为永恒追求”。全面启动与持续推进“五纵”系统诊改,既是推进诊改实操的客观需要,也是高职院校优质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办人民满意高职教育的实践必需。
二、“五纵”系统诊改的基本思路
实践证明,在推进诊改工作中,高职院校只有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横”层面与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五纵”系统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实施过程激励、奏响质量保证‘三部曲(事前、事中、事后)、实现持续的知识创新、创建‘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3]。据此,高职院校在推进“五横”层面诊改的同时,也必须积极启动并全面推进“五纵”系统诊改,具体思路如下:
首先,应明确“五纵”系统的不同纵向针对“五横”层面的职能划分。即“决策指挥系统”在学校层面的职能内涵,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的职能内涵,“质量生成系统”等其他系统在五横层面的职能内涵,并将其不同职能分类列出。
其次,理清相应组织架构。也就是说,决策指挥系统在学校层面的组织架构内涵,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的组织架构内涵,质量生成系统等其他系统在五横层面的组织架构内涵,并将其不同组织架构分类罗列。
最后,以高职院校校本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获取的数据为主要信息源与数据源,按照“8”字质量改进螺旋进行自主诊改。即针对“五纵”的不同系统,按照“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监测—预警—改进—设计)—诊断—学习—创新—存储—改进 ”的环节进行诊改,详见图1。
三、“五纵”系统诊改的实操策略
(一)“五纵”针对“五横”的职能划分
决策指挥系统。决策指挥系统在學校层面的主要职能是确定学校发展定位,确定学校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和方向),统筹学校部门设置,引导制定学校章程,制定学校相关质量标准等;在专业层面的主要职能是按照产业发展确定专业设置并动态调整,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主要目标和方向),指导专业建设,制定专业建设质量标准等;在课程层面的主要职能是按照专业设置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建设规划(主要目标和方向),指导课程建设,制定课程建设质量标准等;在教师层面的主要职能是制定教师发展规划,确定不同类型的教师聘任标准和发展标准等;在学生层面的主要职能是制定人才培养规划,确定人才培养定位和规格,制定学生全面发展标准、确定招生规模等。
质量生成系统。质量生成系统在学校层面的主要职能是制定保证质量的相关政策制度,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实施人才培养,注重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熏陶作用等;在专业层面的主要职能是确定并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在课程层面的主要职能是制定课程标准,完善课程教学流程并组织教学实施等;在教师层面的主要职能是开展师资培训,引导教师下企业锻炼,组织教师学历提升和教学水平提升,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和交流研习等;在学生层面的主要职能是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学生个人发展,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等。
资源建设系统。资源建设系统在学校层面的主要职能是统筹学校的资产经营与管理,进行社会资源、校校资源、校企资源、国际资源的开发,确保优势资源的共享等;在专业层面的主要职能是负责专业教学场地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资源库建设、专业人力资源建设等;在课程层面的主要职能是确定课程教学条件建设,组织课程改革与实施,组织实训项目的开发,教材、课件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等;在教师层面的主要职能是聘任、引进、培养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确保教育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充足等;在学生层面的主要职能是招收足量的生源,确保社会人员培训和企业员工培训规模等。
支持服务系统。支持服务系统在学校层面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学校的产教政策、内控制度,搭建数据平台,确保财力、物力、人力的合理安排等;在专业层面的主要职能是负责专业的运行管理,确保环境的优化,助力社会服务等;在课程层面的主要职能是确定课程教学条件保障,营造企业真实的课堂文化氛围等;在教师层面的主要职能是完善教师工作设施、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确保人身安全等;在学生层面的主要职能是完善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设施,提供就业指导,确保人身安全等。
监督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在学校层面的主要职能是形成学校督导体系,进行质量全面监控和预警,发布质量年度报告,组织实施质量评价等;在专业层面的主要职能是负责专业质量的全程监控,开展专业认证与评估,发布专业质量报告等;在课程层面的主要职能是负责课程教学质量的全程控制,开展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发布课程质量报告等;在教师层面的主要职能是进行教师绩效考核,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教学能力进行全面监控,发布教师发展质量报告等;在学生层面的主要职能是对生源质量的测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气、学业水平进行全程监控,进行学业预警,发布学生全面发展质量报告等。
(二)“五纵”对应“五横”的组织架构
具体见表1。
(三)按照“8”字质量改进螺旋进行自主诊改
1.“8”字质量改进螺旋内涵界定
所谓“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是“由静态和动态两个螺旋叠加而成。所谓静螺旋指的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动螺旋指的是在质量生成过程中,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数据,及时发出预警和即时跟进调控、改进的过程,一般不涉及目标、标准的调整。两个螺旋相交于‘计划—组织—实施环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互联互动、缺一不可。”[4]具体内涵如下:
目标:通过广泛调研、对比分析和现有基础,确定螺旋中的目标,从而构建起目标链。
标准:是针对目标确定的衡量尺度。参照国家和省里的相关政策和规定,结合学校制定的相关制度来确定标准;如无规定,也可自己制定相关标准。应注意国家标准是基本标准,学校自定标准应高于国家标准,以此来构建相应标准链。
设计:是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案,同时应确定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点。
组织:整合人、财、物等资源,以完成目标任务。
实施:完成目标的举措。
监测:通过数据平台对数据的实时采集,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即时跟踪实施环节相关影响因素。
预警:对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监测结果实时反馈,并作出提示说明。
改进:对预警的相关内容进行完善后返回至设计环节,进一步完善设计环节。
诊断:对照标准,检查质量控制点,确定目标达成度,发现问题。
学习:针对诊断出现的新问题,开展学习调研。
创新:找寻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存储:操作过程要留痕迹,做到每一步操作都可以复查、溯源,适度固化。
改进:解决问题,确定新的目标,进入下一轮诊改。
2.“五纵”系统诊改
“五纵”系统按照“8”字质量改进螺旋进行自主诊改,是诊改工作的难点,主要体现在相应“目标链”与“标准链”的开发与设计上。各系统的总目标确定可参考表2。
确立了各系统的总目标,应开始构建各系统相应的目标链,由此再对应构建相应的标准链,依次按照“8”字质量改进螺旋的相关环节,按照已经界定的螺旋内涵,由各系统的质量主体逐一进行相应的工作推进,从而完成“五纵”系统的自主诊改。
综上,在“五横”层面进行的诊改,旨在助推内涵品质的提升,从而实现诊改的制度化,这也是27所试点院校的基本目标;而在“五纵”系统开展的诊改,则旨在实现内部治理形态的根本转变,从而确保诊改步入常态化,这也是诊改工作的最终愿景。因此,从“五横”入手,试点启动、稳步提升,积累经验、全面推进,向“五縱”过渡,实现诊改常态化,进而有效助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全面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高职教育模式。
参 考 文 献
[1]胡展飞.教学诊改:高职院校治理范式的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7-12-18(11).
[2]宗美娟.推动诊改需要系统发力[N].中国教育报,2017-12-26(11).
[3]杨应崧.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N].中国教育报,2017-09-26(11).
[4]汪建云.培育“8字螺旋”夯实诊改基础[N].中国教育报,2017-1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