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课程化有效性分析

2018-11-09 11:59魏华
科教导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反拨作用有效性分析

魏华

摘 要 本文基于“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创设的“竞赛课程化”教学模式和评估模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竞赛选修课程对学生的成绩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和竞赛成果,证明“竞赛课程化”具有实质有效性,对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和高职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反拨作用。

关键词 口语大赛 竞赛课程化 有效性分析 反拨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7.021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ompeti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l and evaluation model created in the "Professional English Spoken Language Contest", and carries out a one-year empirical study of teaching reform.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ive course of the contes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tudents' performance.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and competition results, it is proved that "competition curriculum" has substantial validity, and it has a positive backwash effect on the curriculum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Keywords Spoken Language Contest; competition curriculum; effectiveness analysis; backwash

教育部文件《現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强调:完善职业院校教学比赛制度,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升国际影响力,将学生比赛成绩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重要依据。对于高职院校英语语言学习者而言,“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以下简称“口语大赛”)俨然视为语言技能人才展现的重要平台。

1 “竞赛课程化”产生背景

口语大赛自2004年首届开赛以来,始终坚持与高职英语人才培养理念相互促进的原则引领教学活动的开展。大赛试题题型包涵“职场描述”、“情景交流”、“职场考验”和“即席辩论”环节,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职业性和社会性。我院正确认识到比赛目的在于赛事背后的人才培养以及对整个英语教学的改革推进作用。只有将竞赛常态化,才能真正除去竞赛的特殊性。我院试点两种方案,一是将部分学生编进“演讲班”,二是面向所有学生开设选修课。基于教学和竞赛相融合之上,英语课程的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竞赛课程化”模式也随之而生。

2“竞赛课程化”模式

2.1 教学材料

以精读课程为例,课程组一直选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该书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基本功,但忽略了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性和社会性。为切实符合高职语言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组改选了商务类英语综合教程,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社会话题。以2017年国赛的职场描述为例,要求学生就国内三大城市的空气污染调查图表进行陈述,包括对图表调查结果客观陈述和主观分析。这在英语课程中已很常见。

2.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两个关键要点:动态和信息。以2017年国赛的情景交流为例,要求学生就电子产品与用户进行交流。在我们开设的试点选修课中,英语新闻和英语阅读成为其中核心内容。课程组没有固定教材,所有教学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社会热点话题,目的就在于服务教育的社会性。

2.3 教学方法

语言课程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无论如何改革都离不开“交际”二字。以2017年的职场考验和即席辩论为例,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互相合作或进行正反辩论,这其中的“竞争”与“合作”实际都在于“交际”。课程组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在课堂上采取角色扮演、小组辩论、情景实训、头脑风暴等多种教学方法。

2.4 评估模式

早在1971年,美国学者Stufflebeam在泰勒行为目标模式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CIPP模型,并经过多年的改良与完善。该模型是具有全局性、过程性和注重反馈性等特点的评估模式,包括:背景评估(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估(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估(Process evaluation)和成果评估(Product evaluation)四大部分。基于此,课程组也提出了竞赛课程化的评估模式。以听说课程为例,课程组提出了相应的CIPP评估模式(图1):

图1所示的听说课程CIPP评估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听说基础到学生需要达到的听说目标,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老师都需进行仔细推敲并调整,每个单元的老师评价和学生实训互评,到听说技能测试(多种形式:包括新闻复述、角色表演、辩论等)、期末测试以及各级比赛活动(国家级比赛可以用来替代课程学分,且分数居于前列),此动态评估模式有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3 竞赛课程化实证分析

3.1 研究对象

英语学院就“竞赛课程化”开设的选修课针对所有学生,这里以2016级参与选修课程的20位学生为例。这20位同学都是大一新生,来自2016级的各个班级。相对来说,英语基础能力比较好,而且自身对提高英语的动力比较浓,也对选修课程的教学目的比较明确。

3.2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社会统计学软件,具体运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

3.3 研究过程

本次研究时间前后一年,主要采用SPSS工具分析此次研究中参与常规课程与选修课程的20位对象,与没有参加选修课程的随机抽取的任意20名同学进行分析比较。

研究问题:竞赛课程化对学生是否有影响?如果有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研究过程:一是分析共40位同学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进行对照。所有新生入学后都参加了前测,前测基本仿照四级题型,考虑到前后对比,我们选取了阅读模块。后测采用他们的大一结束考察的期末阅读成绩。二是分析所有40位同学在这一年中参加的所有活动,以上文提到的CIPP评估中的比赛为例。

3.4 研究结果

将40位学生前测和后测试成绩分别导入SPSS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分别得出测试成绩的均值、T值和Sig.值,結果如表1、表2。

表1、表2数据结果显示:40位同学(不论参与竞赛选修课程与否)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练习,成绩都有所提升,尽管未参与选修课同学均值提升不显著。另一重要结果是:在前测成绩来看,参与选修课同学与未参与的同学Sig.值大于.05,虽然均值方面有所差异,说明他们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后测成绩来看,参与选修课同学与未参与的同学Sig.值小于.05,而且均值方面差异较大,说明一年的竞赛选修课使得两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这两个结果表明竞赛课程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有效性影响,主要体现在技能竞赛和学业成绩两个方面。

4 竞赛课程化反拨作用

竞赛选修课的学习不仅在语言学习上使得学生有所进步,特别是在信息量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尤其是思辨能力等方面。最直接的成就是2017年我院选手获得国赛资格。此外,竞赛选修课的模式对于整个课程设置的优化和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一定的思考。学院推出“技能+专业+文化”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商务职场专业和文化素养,在“一带一路”和“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与时俱进调整课程设置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商务英语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为华.以技能竞赛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13(23).

[2] 鞠锡田.基于“倒逼理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

[3] 李清华.外语形成性评估的后效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4] 孙韵雪.高职英语口语大赛的“职业性”转向对教学改革的影响力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5).

[5] 张朝霞.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对高职口语教学改革的影响研究[J].职教通讯,2017(15).

猜你喜欢
反拨作用有效性分析
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几点有效见解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雅思口试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题型调整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谈网上阅卷对英语试卷书面表达分析的反拨作用
四六级听力调整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与思考
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