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虑的干预策略

2018-11-09 10:22陈丹妮陈振华
卷宗 2018年22期
关键词:社交焦虑干预策略

陈丹妮?陈振华

摘 要:社交焦虑是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焦虑现象。本文对社交焦虑的干预方式进行综述,为社交焦虑患者的干预策略制定提供支持。未来研究需对干预措施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社交焦虑的影响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社交焦虑;个体影响;干预策略

1 社交焦虑的概念界定

社交焦虑主要表现为一种人际交往中与陌生人接触或被他人观察时产生的恐惧[1]。社交焦虑患并发症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患者[2]。Beesdo等通过对3,200名被试进行跨越10年的前瞻性纵向研究和4次家系研究发现,青少年时期的社交焦虑显著增加了成年早期抑郁症的风险[3]。Black等对788名年轻人进行临床访谈中证明青少年时期的社交焦虑可以正向预测未来酒精使用风险[4]。

2 社交焦虑的干预方法

2.1 认知行为干预

2.1.1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Group 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GCBT)整合社交焦虑治疗中的暴露疗法和认知重组技术,主要通过原理指导、模拟情景暴露和认知重组三个部分来完成干预。Wersebe等通过元分析来研究GCBT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发现该治疗效果显著大于无干预组被试[5]。GCBT在纵向研究中也证实了其优越性。Leichsenring等将495名社交焦虑患者随机分配至心理动向治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以及对照组进行实验发现,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更优于心理动力治疗[6]。

2.1.2 个体认知行为治疗

个体认知行为治疗(Individual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ICBT)除了组织方法和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不同,其他的操作流程大多与其相似。为了检验ICBT的效果,Yoshinaga等对18-65岁的中度社交焦虑被试采取14周个体认知行为治疗发现,40%的被试符合焦虑缓解的标准,ICBT被认为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治疗效果[7]。随后,研究者将个体认知行为疗法与其他疗法进行效果比较。Hedman等在对为期5年的成年随机对照组实验发现,个体认知行为治疗相比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效果更显著。

2.1.3 网络认知行为治疗

网络认知行为治疗作为一种新式治疗方式,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它主要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结合治疗师在线指导来提供社交焦虑干预治疗。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在随机对照实验中被证实对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显著,Erik等对接受网络认知行为疗法的被试进行了长达5年的纵向研究,通过对被试的诊断访谈和自我报告分析发现网络行为疗法的疗效显著且持久[8]。通过与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四年随访比较,Erik等认为网络认知行为疗法不仅与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个体的影响效果相似,而且其成本效益更高[9]。网络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可以替代传统认知疗法且经济有效的新方法,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评估其治疗社交焦虑的长期成本效益。

2.2 认知偏见矫正

目前的认知-行为模型强调了信息的偏见处理对社交焦虑的影响,社交焦虑患者会偏向关注威胁线索,并用消极的方式来解释信息,这些偏见信息被认为是社交焦虑的维持因素[10]。De等将240名社交焦虑的青少年随机分组成认知偏见矫正培训组、团体认知行为组和不干涉组进行为期10周的实验发现,实验组的焦虑显著下降[11]。Liu等运用多层次的建模以及元分析来定量评估认知偏见矫正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发现其对减少社交焦虑的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并适用于年轻参与者、女性以及具有较强认知偏倚的人群[12]。

2.3 联合干预法

虽然前面几种干预方法经过验证都会对社交焦虑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研究者为了提高干预效果,往往会基于不同个体的情况和环境,综合以上的几种方法进行干预,以此来探索最佳干预方案。Sportel将基于网络的认知偏见矫正和团体认知行为培训相结合,整合注意偏向训练、解释偏向等多个实验任务。经过研究证明,這两项的结合可以扩大认知偏见矫正的干预效果[13]。此外,Butler等尝试将计算机化认知行为疗法与对解释偏差的认知偏见矫正对社交焦虑患者进行干预,发现结合积极CBM-I和 C-CBT可以有效减少社会焦虑,联合效果优势显著[14]。

3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在社交焦虑的干预方面,各种心理干预方法被证实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干预效果指标过度依赖个体的自我报告,容易产生主观效应,导致结果缺乏一定的准确性。考虑到社交焦虑的并发症及病程长久等特点,联合干预在未来临床中将更为普遍,多种干预方式相结合将是一个颇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Morrison AS, Heimberg RG. Social Anxiety and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The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13,9(249):74

[2]Beesdobaum K, Knappe S, Fehm L, et al. The natural course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mong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2012,126(6):411

[3]Beesdo K, Bittner A, Pine DS, et al. Incidence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nd the consistent risk for secondary depression in the first three decades of life.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2007,64(8):903

[4]Black JJ, Clark DB, Martin CS, et al. Course of Alcohol Symptoms and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from Adolescence to Young Adulthood. Alcoholism-clinical & Experimental Research,2015,39(6):1008-1015

[5]Wersebe H, Sijbrandij M, Cuijpers P. Psychological group-treatments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 meta-analysis. Plos One,2013,8(11):e79034

[6]F L, S S, Me B, et al. Psychodynamic therapy and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in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3,170(7):759

作者简介

陈丹妮(1991),女,汉,福建,硕士研究生,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焦虑与抑郁.

猜你喜欢
社交焦虑干预策略
拨开情绪的阴霾
日语专业学生社交焦虑心理浅析及对策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团体性体育活动对改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实验研究
失落的一角
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
斗门区妇女生殖道感染临床特点与干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