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苏
摘 要:在“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十分重要,这样才能充分凸显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前置性学习作业是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基于此背景,笔者对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作业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前置性学习 作业设计
前置性学习作业,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指引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的具体作业形式。它与传统的预习作业有所不同,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超越,能够有效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储备,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自主探索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确保前置性学习作业的合理有效,有助于明确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向,能促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并带入课堂,促进课堂的高效性。教师也能从中更好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模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性,而且在知识积累上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透过现象理解本质。而在学习定义类的概念和规则方面,综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高年级数学课本的内容特征,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缺乏经验支撑。因此需要教师为他们设计有效的前置性学习作业,以帮助学生提高前置性学习的效率,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确保课堂上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基于知识迁移,设计前置性学习作业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来源于对已有知识基础的拓展,要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就必须要注重知識迁移。在前置作业部分,教师应注重结构重组性迁移,使作业包含丰富的知识面,利用复习旧知识的契机,“触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实现新的认知系统的构建。当学生完成了前置作业后,就能从中体会到不同知识间的联系,把新旧知识进行了重组,使得他们的认知结构得以完善。因此,前置作业应该重视知识的前后关联,实现新旧知识间的有效互动。
例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的教学前,笔者对课本例题进行了改编,布置了一道更吸引学生的前置作业:学校即将开展健美操比赛,要求参赛队伍每队有11人,而我们班一共有44名同学,那么我们班可以分成几队呢?这道题目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学习。然后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对本节要学习的算理和难点知识有了准确的理解,通过迁移旧知识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进行了初步学习。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还促使学生认识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认知结构。
可见,教师应利用教材内容设计出相关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前置学习阶段有所收获,并联系已有的知识基础,对相似问题的求解方法进行探索,在课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就是对算理的理解),从而按照自己的理解得出计算方法。
二、基于动手操作,设计前置性学习作业
实践操作需要学生手脑并用,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数学的学习,要实现数学知识从抽象到形象的过渡,可以利用观察、实践和猜想等手段,使学生的形象思维逐渐发展为抽象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时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及方法。动手实践充斥在小学数学的各类知识学习中,对这类知识的前置学习,教师就应布置实践操作类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操作中完成探索,从而对知识产生切身体会。
例如,对于《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的前置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操作:利用学具袋里的工具,分别剪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锐角、直角和钝角三角形,然后按如下问题操作并思考。
①在所剪的三角形中,需要几个怎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其他图形?
②观察所拼图形的底(长)和高(宽),并与所用三角形的底和高进行比较,有什么联系?
③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
学生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对图形间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这类作业有助于学生通过实践感受真理,对图形类知识掌握更牢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三、基于知识延伸,设计前置性学习任务
在每节课上,适当地延展课堂内容是很关键的,能有效地刺激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思维、创造和实践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此,前置作业也应适当地进行延展,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他们想要“摘到果子”,就必须“跳一跳”。这种方式能激发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他们会从中感受到“别人没有结论,而自己有思考成果”的成就感,自然会爱上数学的学习。由于前置作业是教师根据教材改编的,所以也很适合潜能生进行思考探索,根据实践产生启示,实现自身智力的发展。
例如,在《因数和倍数》这节课前,笔者设计的前置作业为:“18的因数有哪些?你通过什么方法找到的?自己随便写几个数字,并写出其全部因数,思考其中有什么规律?”这个作业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因数进行了探究,通过类比也就知道了如何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一来,教师就不用给学生布置繁重的作业,学生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基于信息技术,设置前置性学习作业
在《数学课程标准》里提到: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以及教育的价值深受教育技术改革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要把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影响分析清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中去,能帮助他们提高课堂兴趣,更全身心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微课作为新信息教学技术,尽管内容只包含某一知识点,但针对性很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关知识。
例如,在“数学广角——优化”的学习中,所学的“同一时间内能同时做的事情同时做”与“保证每个人尽量都有事做”其实是一样的。因此,笔者利用微课给学生布置了前置性学习任务,让他们对数学广角里学习的东西有所回顾,给新课学习打好基础。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对所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而在微课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按照实际的需要来调整观看微课的速度和次数,从而达到了较强的针对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在笔者制作的微课里,还融入了关于“国王的故事”以及“选择薪资问题”的视频,帮助学生结合实际体会数学学习的内在规律。
网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只有合理地利用,才能把课内外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学生利用网络搜寻有关学习资源,能使学习素材更加丰富,更能感受到数学所蕴含的魅力。
总之,教师只有针对教学前置任务做好设计工作,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深入研究,进而推动数学课堂朝着“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目标前进。这就需要教师全面熟悉并掌握教材中内容,在掌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找到各个知识的教学切入点,设计出有效的前置性学习作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知识素养。
参考文献:
[1]魏迎梅.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计[J].教师,2017(16):56.
[2]彭玲霞.小学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与应用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04):22.
[3]赵赛男.小学中高段数学前置作业设计初探[D].杭州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