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波
摘要:经过充分的企业调研发现,目前企业一线急需的不仅仅是会使用数控设备的操作工,而是会操作、懂维护、能维修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面对这一现状进行了数控设备装调与维护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更好的贯彻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准职业人。
关键词:数控设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
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人社部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以数控设备装调与维护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以服务学生就业、持续发展为导向,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建设数控设备装调与维护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推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为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具有核心职业素养与核心职业技能的“双核型”高技能人才。
1教学设计与资源
1.1数控设备装调与维护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原则
(1)课程内容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2)课程内容课程突出了能力目标。
(3)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是项目和任务。
(4)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要精心设计。
(5)课程的实施和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
(6)工学结合一体化,知识技能理论实践一体化。
1.2教学资源建设
1.2.1课程标准
本课程是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机电设备装调与维护专业教材中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效果,结合企业调查报告与大赛考核内容和标准,编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教学目标、参考学时、课程学分、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教学条件、教材编写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标准。
1.2.2教材、工作页、试题库与教学视频要配套齐全
编写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同时编写与校本教材配套的工作页、试题库和录制教学视频。该教材要结合学生基础水平和设备情况,围绕企业岗位需求,紧随企业先进技术、以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为出发点。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也促进了新进青年教师学习和提高,对培养青年教师掌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参考资料。
2教学组织与实施
2.1教学组织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方面,遵循“适度够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双核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着力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就业为导向,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4)加强教学团队业务能力建设。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2.2教学方法
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注重产教结合。推行“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的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操作、讨论,力求通过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教学,切实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设立企业工作情境,将企业生产活动所要求的职业素质、技能标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有效实施产教结合,教、学、做合一,把学生学习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机融合。学生的工作任务流程与活动:明确工作任务→施工准备→现场施工→试车验收→工作总结与评价。
3课程考核与评价
近年来许多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及评价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片面、内容缺乏实用性、形成性评价的客观性受到质疑。针对此问题,在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进一步修改学生评价体系,从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能力训练成绩、理论测试成绩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以下标准。
3.1本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两种形式进行,注重过程化考核。
考核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60%)+终结性考核成绩(40%)。
过程性考核成绩=平时表现成绩(20%)+课堂能力训练项目成绩(40%)+课后自主学习能力训练项目成绩(40%);
终结性考核成绩一数控机床装调综合技能考核(100%)。
3.2考核方式多元化
(1)课程考核内容多元化:考核学习态度、操作态度、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2)课程评价方式多元化: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
(3)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不只有授课老师,还有学生与企业专家等,主体之间有明确合理的比例分配。
3.3校企互通评价模式
企业课程化见习合格证书评价,把课程中几个学习任务放到相关企业中学习,利用企业现场实景,引入企业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的考核,在课程中实施企业评价模式,衔接企业项目与课程内容的距离,实现教学与工作无缝对接。
4课程的创新方向
4.1对接世赛标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控设备装调与维护课程建设过程中,把各类大赛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方式、教材进行完善补充。特别是结合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对数控设备装调与维护課程教材进行新一轮的修订,让课程教学更加标准更加规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2融合企业文化,校企共筑实训基地
通过充分的企业调研和企业专家建议,数控设备装调与维护实训室布局按照企业场景布置,采用流水线式布局,每一工作线有三个工位组成,分别为电气线路连接、十字滑台拆装、机床线路故障检修,三名同学可进行任务分工并同时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最后完成整个工作后进行展示和评价,既能干出来又能说出去,建立了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真正实现了从一个技工院校学生向“职业人、企业准工人”的转变,受到企业追捧。
此外,实训文化展板上墙,如实训室安全操作规程、每日工作任务完成展示栏、工匠精神展示板等,培养了学生的企业文化和素养。
4.3融通岗位,校企共研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每一个项目的定稿都要经过企业专家的评审和论证,保证教学每一个项目和任务切合企业实际,使学生所学技能能够在企业得以致用。
4.4企校联动,打造课程化企业见习
学生在校学完本课程后会进行为期半年的企业见习,通过见习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企业的不断学习和工作中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和创造了收益。
课程学习过程中,有企业见习这一重要环节,学生成为了企业准工人,在企业技术人员及指导老师的监控下按照企业标准高质量完成工程项目,得到了企业认可。校企合作把学校课堂设到企业去,把企业需求引入学校课堂中来,搭建了学生实境学习与工作的舞台,为师生提供了深入一线学习、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的平台,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双制,校企合作更加稳固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