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名的文化地理学意义
——从《失踪的上清寺》谈起

2018-11-08 10:02曹甜甜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13期
关键词:解放碑纪念碑重庆

曹甜甜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1 引言

《失踪的上清寺》是重庆人罗渝所著的国内第一本以真实都市历史和城市地理为线索,以惊险悬疑的寻宝故事为内容的小说。书中的故事场景都在重庆各区的老地名和地点中展开,把重庆历史上重大的事件串连起来,重点描述了抗战时期的陪都,比较清晰地梳理了重庆千年以来的历史和城市变迁状况。小说里出现的每一个地名、标志、印迹,都是相互关联的线索,隐藏着神秘惊险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地理学意义。

2 《失踪的上清寺》中重庆地名的文化地理学意义

重庆市简称渝,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部,长江上游。孝宗淳熙十六年皇子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山水之都,美丽重庆”是重庆城市旅游推广口号,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重庆地名拥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在重庆的都市地名中,尾字使用仅1 次的多达34 个:榜、磅、边、仓、池、碘、店、渡、房、府、阁、宫、关、罐、浩、河、湖、间、角、颈、龙、盘、墙、丘、泉、上、社、所、塔、潭、塘、峡、衙、寨。使用2 次的尾字有13 个:

背、凼、地、队、坊、观、梁、市、树、堂、田、窑、站。使用3次的尾字有6 个:拐、基、岭、楼、梯、垭。”《失踪的上清寺》一书中出现的尾字包括:嘴、子、门、桥、堂、馆、宫、庵、观、寺、里、园、巷、街、院、村、城、市、坊、岗、关、垭、坝、坪、梯、山、岭、坡、坎、沟、泉、沱、湾、口、碑、洞、崖、岩、石等。其中有五处地名直接出现在章节标题中——“洪崖暗河”、“两路茶亭”、“曾家岩洞”、“佛图石流”、“鹅岭虎啸”。从标题中可以看出,地理场所是全文至关重要的线索,作者用其梳理小说脉络并推动故事情节连贯发展。代表地名通名的尾字数量多,反映出重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多层面的阶段性历史发展痕迹和丰富的文化地理学意义。

罗渝以真实的重庆历史和自然环境为背景,精心描绘出一个神秘惊险的探宝故事。作者不仅从视觉、听觉、嗅觉各感官出发寻求读者生理上的感同身受,更从地名内在文化和历史层面寻求精神上的共鸣。通过主人公“寻宝”历程强调文化、历史、家族血脉是人物质和精神存在的根基。

2.1 与宗教相关的重庆地名

重庆地名的形成受到了宗教文化的浸染。历史上盛行于重庆的宗教主要有道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建筑名蕴含了丰富的宗教文化含义。佛教于东汉末期传入重庆。小说中的“上清寺”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明线,尽管现庙宇已不复存在,但地名仍被沿用。上海女孩小敏依照父亲的遗愿来重庆“找叫上清寺的庙”,但几乎所有的重庆人都“从来没有听说过上清寺有寺庙。”小敏根据“上清寺”这一线索开启了对自己家族“追根溯源”的历程,也因此一步步揭开重庆这座城市千年历史的神秘面纱。于小敏而言,出现在各个地点的“上清寺”三个大字就是“叔叔”、“父亲”和“家族”的代名词,它所承载的不仅是一个普通而陌生的地理位置,更是“亲情”与“血脉”。

道教于东汉末年传入重庆,道教建筑的观、庙、宫、堂、阁等常常转化为地名的通名。南岸黄桷垭老君洞,面对重庆城,遥看斜对朝天门三角洲,现为道教全真龙门派丛林道观,是重庆主城区最大最主要的宫观。罗渝借“我”对青年导游潘天棒及老年历史爱好者老曾的话语和神态的观察——“天棒不断在介绍老君洞的历史、重新整修的浮雕……老曾的眼睛突然闪了一下,很有些意味深长的样子。”传递出对特殊时期惨遭破坏的老君洞的惋惜之情。表面看来,宗教建筑的破坏只会影响僧侣的日常生活及香客的信仰依托。事实上,庙宇既是宗教信仰的载体,亦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历史文物是绝不能轻易搬迁的,搬迁后就失去了文物价值……”。“老君洞”的“洞”既体现了其地理景观特征,又赋予了庙宇新的文化内涵。

2.2 与抗战相关的重庆地名

在3000余年历史中,重庆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八年抗战给重庆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烽火记忆,而那些血的教训也凝聚成一个个“红色”地名,时刻警醒世人勿忘国耻。

建立纪念碑是后人常用的纪念已故人物或大事件或庆祝战争胜利的一种方式。重庆带“碑”字的地名不少,如双碑、状元碑、金刚碑、解放碑等。其中最具有抗战意义的当属“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解放碑,从最开始高为7.7米的木制锥形纪念碑到高为27.5米的钢筋混凝土纪念碑,“重庆‘解放碑’之名的最终确立就是这样的一个充满抗争的由‘精神堡垒’到‘抗战胜利纪功碑’再到‘人民解放纪念碑’的意义之图,各党派以此界定自己的位置,辐射出一种文化关系,当然也伴随着差异。”而“差异的权力只有在一致同意的权利框架内、在对全社会成员都普遍有效的条款内才能得以保持”。抗战时期的“解放碑”之作用无异于人民心中之“定海神针”,老百姓认为“只要解放碑炸不掉,中国就不会亡国。”而如今,作为中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解放碑是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象征,也是重庆解放及重庆市的重要象征。作为重庆的地标性建筑和中央商务区,解放碑更是外地游客来重庆旅游“非去不可”的景点之一。

除纪念碑以外,抗战遗址亦是历史见证地,它们也常被用作城市地点命名。每年6月5日为“重庆大轰炸”纪念日,而当年大轰炸的地点就在重庆市如今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较场口。1941年6月5日,在日军的“第三次战略轰炸”下,发生了“重庆较场口大隧道窒息惨案”。为纪念大隧道惨案中的遇难者,重庆人民政府于1987年1月在较场口建立“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为了阻挠中国政协的成立,在这里在成立大会上打伤了中国许多文化名流。”史称“较场口血案”。雪耻过去不过七十余载,当代人却举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旗帜拆掉了“‘较场口事件’纪念碑”,倒下的是一幢碑,磨灭的却是一段历史痕迹。这是做法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亦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幸而地名“较场口”及其他遗址、纪念碑得以保留,人们在穿梭于高楼大厦的同时,亦可拐到一旁的深巷里追寻红色记忆。

2.3 与“山”相关的重庆地名

在重庆地名的“通名”中,以“山”“土”“石”作为偏旁的字较多,如坝、坪、垭、坡、坎、岭、岗、岩等,它们直接显示了“山城”的地理特色。

“山与坪、河与坝相依存而存在。在山谷之间,河滩沉积之处形成了‘坝’、‘坪’。重庆地名中带坪、带坝的也特别多,曾有学者认为古代的‘巴’就是由‘坝’而来。”如菜园坝、李子坝、沙坪坝以及大坪、铁山坪、陈家坪等。主人公“我”居住在沙坪坝区,它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民国时期,沙坪坝隶属于四川巴县第一区,治所设于古镇磁器口。1939年,划入重庆市沙磁区,成为抗战时期中国的文化区和重庆主要工业区。虽“坝”字充满了浓郁的乡村气息,但丝毫不动摇沙坪坝“文化主城”的核心地位——仅“大学城”入驻高校就多达14所。作为重庆市少有的平坦之地,或许大学城的横空出世才符合外地人心目中真正的“坝”。

“梯”,表面看似与山无关,实为“山城”的典型代名词。十八梯,原为“从南纪门,储奇门进城的老路。”老重庆城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十八梯正是位于渝中区较场口,是从上半城通到下半城的一条梯道。这条全部由石阶铺成老街道把山顶的繁华商业区和山下江边的老城区连接起来。老街道周围居住着大量普通百姓,市井文化浓郁。“爬坡上坎”是重庆人每日必备运动,于是“梯”、“坎”成为了山城重庆的一道独特的标志。十八梯这一极具重庆“陡坡”特色的梯道足以成为尾字为“梯”字的三个重庆地名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2016年,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通过时髦而商业化的手段向全世界递出了“十八梯”这一老重庆的名片。

2.4 与“水”相关的重庆地名

重庆因三面环水,在汉朝时期古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后隋文帝开皇元年,废郡,以渝水绕城,故改为“渝州”,遂以“渝”为重庆的简称,这些都反映出重庆因水而兴的地理特色。

相较“江”、“河”、“海”等地名通名,“沱”更能代表重庆“水城”的特征。“唐家沱”是重庆人熟悉的地名,“倒霉到唐家沱”是重庆人常挂在嘴边的“言子儿”,其意为“倒霉透顶”。作为重庆人以及长江上游泸州、宜宾,嘉陵江上游南充等地人的“捞尸聚集地”,唐家沱曾与七星岗、丰都鬼城、北碚白家鬼楼等并称为重庆七大闹鬼胜地。如今破败不堪的“东风修船厂”,前身是大名鼎鼎的“重庆民生机器厂”,始建于1928年,是卢作孚创办的民生轮船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前夕遭到日军轰炸机轰炸。罗渝将藏宝地设置在此处目的在于说明方言的缘由、渲染可怖的气氛、并揭开地名背后的文化历史意义。

重庆城因两江而兴,而全国临江而建的城市不在少数,对滨江带的打造各有特色,但就“滨江路”而言,重庆无疑是全国第一。长滨路、嘉滨路、南滨路、北滨路四条最早的滨江路打下了重庆滨江路发展的基础。从这四条路延伸开来,是一条沿江把重庆主城合围起来的“滨江环路”。罗渝在小说《消失的上清寺》多次提到滨江路,如“在南滨路上重烟厂过去……开车送我们到洪崖洞下面的滨江路”“车到沙滨路,潘天棒又开始瞎担心起来”“本来这里要修滨江路……”,对于重庆这座城市,滨江路的意义不仅限于道路的增添,更多的是带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过去两江沿线的荒僻土地迅速繁华,多条滨江路也为重庆的两江夜景增色不少。

3 结语

文化地理学赋予地理景观文化的意义。换言之,宗教、语言、艺术等精神文化以及经济、社会、政治等人类创造物的空间特点和空间分布都能从地理景观及其独特的地名中表现出来。在《失踪的上清寺》这本小说中,罗渝正是通过重庆地名来反映重庆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作为一名“老重庆”,文中的“我”在同他人的共同寻宝之旅中揭开了一个个重庆地名的“前世今生”。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珍贵地名是串联故事情节的主要线索,它们向读者诉说了山城重庆的文化性格。对重庆地名的认识与传承有利于保护重庆特有的地貌风采和人文精神。

猜你喜欢
解放碑纪念碑重庆
重庆客APP
射阳湖畔的一座威严纪念碑
“城市客厅”焕发新活力
纪念碑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解放碑下
解放碑的往事和解放
解放碑“最大乡场”蝶变“西部第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