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民
摘 要:在厘清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实际,提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模式和教育理念—普惠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模式;普惠性
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的出台,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迅猛,政策推力明显,课程建设加强,弹性学制落实,受众对象扩大,创新融合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走向深入,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也成为学者和实践者一个研究领域。有做国际比较的学者,分析英国、美国、芬兰、以色列、新加坡等科技创新型国家的高校创新创业组织;也有学者回顾国内高校创新创业组织的历程;还有学者阐述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与原有高校内部的效能关系。运用新制度组织理论,在当前的制度环境等因素下,激发人们思考一个问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模式采用哪种方式最适合?是由一个单位去扁平化实施,还是多部门组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共享共建共赢,乃至一个部门横向协调带动多个部门,或者强调个人领导魅力由协调人带动各个部门。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开始探索新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分析
在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之前,要厘清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在讨论此概念前,要区分高校创新创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高校的创新创业与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密切相关,它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在高校肩负着教学和科研服务社会的任务,肩负着国家科技创新创业的任务,高校服务教师完成此任务的组织链条是人事部、科研部、科技开发部、实验室设备部、大学科技园(产业办)等。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新能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这些人在完成学业后将成为国家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国内的研究者,经常会将这两个组织链条混淆。
在各种文献中,学者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观点众多,在此不一一赘述。但是,要避免走入以下三个误区:第一,就是把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创业教育。虽然勤工助学是创新创业实践的第一平台,但不能简单地将创业教育理解为就业指导或者勤工助学指导,或者是岗位培训,或者是商业活动培训。第二,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科学家的创造和发明,把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科技创新。第三,简单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有商业价值的技术创新活动,面向少数学生,即是创业教育。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构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创新创业组织模式。
综合国内学者的观点,作者认同以下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闡述:第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其基本内涵是素质教育的深化。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为教育目标。
高校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形式—普惠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将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创新驱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与国家力量的核心支撑。通过研究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i-lab)、 斯坦福大学的技术授权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licensing,OTL)模式、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三方模式、威斯康辛大学的校友研究基金(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WARF)模式等,我们发现,国际上科技创新强国的创新是一个有机生态体,除了高精尖科研项目外,还重点扶植民间创新力量。
2015 年12 月1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在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对青年人才提供普惠性支持。这些政策为普惠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要激发高校全体学生的热情,给他们以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普惠支撑。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笔者先后通过访谈和座谈形式与近500人进行了交流,还走访国内15个部委,这些部委均围绕创新创业及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同时,与各种社会组织及基金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与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学校)46个院系负责人的交流中,大多数人对校级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组织表示认同;还征询了一线教师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学校各单位都认为“双创”教育体系非常重要,院系擅长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而在学校层面提供一个校级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联络点,方便各单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普惠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以任务为导向,会成为高校内学生创新项目和资源融合的枢纽和成长平台。高校普惠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具备平台服务、资源融合、项目孵化、评价监督四个功能。
该组织定位为平台型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建立起合作伙伴联盟以最精简的机构服务学生。其核心能力不在于科研力量,而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能力。让学生借助这个平台,从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励学生把个人的创新创业实践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普惠创新创业中心设置两级组织,由书记和主任两个主要负责人负责整体的决策和管理,下设行政部、资源部、创新发展部和创新转化部四个科室。对一个平台来说,普惠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主要实施者是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是有丰富学生事务经验的人员,同时,要具备德育职称。一方面,他们善于开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案例教学,充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突破性解决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难点;另一方面,他们凭借多年的行政工作经历又可以去协调各方面的资源,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做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这些人主要来自于学生工作干部队伍。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高校的学工干部选拔基本以硕士毕业生为主,其中不少人是博士毕业,他们有研究能力和教学经历,可以胜任具有未来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课程,以及为学生提供项目指导。这种组织是培养学生以德为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高等教育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个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将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冰,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之辨[J].高教探索,2014(3):48-52.
[2]施永川.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发展历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69-73.
[3]梅伟惠.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模式:趋同成因与现实消解[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Z1):29-34.
[4]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5]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45-46.
[6]王烨捷. 一窝蜂建创业学院 接下来怎么办[N]. 中国青年报,2016-06-07(12).
[7]郝平.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责任编辑:苑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