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学科
摘 要:自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出台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深化改革、推动内涵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近期,针对北京高等教育现状,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市属高校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笔者在分析“双一流”建设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从地方行业院校角度,分析其建设一流特色学科的必要性、可行性、路径与做法,并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就其如何进一步丰富学科内涵,积极培育博士单位授权学科的思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地方行业院校;一流特色学科;学科建设
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的“双一流”建设,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国家对高等教育领域作出的又一重要战略部署,是新时期我国高校的新机遇、新任务。在此背景下,北京市结合市属高校发展实际,酝酿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致力于打造市属高水平大学。作为地方行业院校,需从扎根行业、服务地方的角度,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一重要机遇,明确发展定位、凝练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着力在建设具有行业特色、高水平的一流特色学科上下功夫。
“双一流”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对新的一段时期内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任务的重新部署。在此背景下,各地积极响应,纷纷出台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本地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在扎实调研市属高校办学定位和咨询高校意见的基础上,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市属高校要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在市属高校调研和市属高校领导干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这一指导意见。
“双一流”建设,是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日渐崛起、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重要支撑,是实施人才驱动、创新驱动、人才强国战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体现,为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双一流”建设的迅速推行与落地,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需求的美好期待,是高等教育从量化的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的重要风向标,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式扩展的建设格局将被逐步打破,未来将更注重内涵式发展,提升办学质量与水平。
地方行业院校的形成背景与建设一流特色学科的必要性、可行性
1.地方行业院校的形成背景
行业院校是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前隶属于国务院某个部委,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的高校。它们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发展形成的一类大学,具有显著的行业背景、专才型的人才培养理念、相对集中的学科分布等,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一个重要特色,在服务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99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调整撤并部门所属学校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根据这份意见,对国家九个部委所属的93所普通高校、72所成人高校以及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其他部委划归至教育部直属的大学;第二类是由归属部门办学;第三类是被划归到地方政府管辖。它们中的不少高校行业特色鲜明,甚至代表了中国行业权威,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地方行业院校,如北京印刷学院。
2.地方行业院校建设一流特色学科的必要性
建设一流特色学科,是地方行业院校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所在行业的客观要求。地方院校设立的初衷就是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随着高等教育资源竞争的加剧、高校规模化扩张,很多地方行业院校的传统优势被淡化。唯有抓住当前机遇,改造升级传统优势学科,淘汰旧的、不符合社会需求的弱势学科,才能进一步凝聚发展潜能,继续服务好地方经济建设。
建设一流特色学科,是地方行业院校加快产学研合作、引领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于综合型大学而言,地方行业院校的竞争优势在于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丰厚的行业资源。唯有进一步强化特色,集中资源发展最具优势的学科专业,充分体现独特性,才能进一步融入行业、引领行业,对接行业需求,提高科研实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进程。
建设一流特色学科,是地方行业院校提升办学层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学科与科研水平是体现高校办学层次与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唯有建设好一流特色学科,才能推动高校的事业发展上层次、上水平。
3.地方行业院校建设一流特色学科的可行性
相较而言,地方行业院校在很多方面与国内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在“双一流”的机遇下,直接建设和发展一流大学的可能性很小。但是鉴于其学科特色鲜明、学科领域集中、行业资源广泛等属性,具备区域性、行业性、特色性等鲜明特征,在建设一流特色学科上有着很大的可行性,也是这些院校参加“双一流”建设的发力点。
特色鮮明为支撑地方行业院校建设一流特色学科奠定了基础。地方行业院校围绕区域经济建设,与行业相关的学科经过长期培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学校的主干学科,打造了与主干学科相关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群,集中了一批该领域学术造诣深厚、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某些领域的特色优势被社会公认,处于“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的态势,建设一流特色学科的基础更为厚实、特色更为鲜明。
区域支持为支撑地方行业院校建设一流特色学科提供了动力。地方行业院校是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而设立的,受地方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优先得到区域的资源与政策支持。
行业对接为支撑地方行业院校建设一流特色学科提供了机遇。地方行业院校与所属的行业是鱼水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基于行业背景,对接行业需求,建设一流特色学科,势必会对行业发展产生新的、重要的引领作用。
北京印刷学院建设一流特色学科的思考与实践
1.北京印刷学院建设一流特色学科的思考
北京印刷学院是以印刷包装、出版传媒、创意设计为特色学科,工、文、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属高校,是国内唯一专门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1961年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印刷工艺系基础上组建成立北京印刷学院。2000年,学校由原新闻出版总署划归北京市。2006年,由北京市与原新闻出版总署共建。作为服务首都经济发展、服务出版传媒行业的地方行业院校,学校近年来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不断凝练学科特色,培育学科优势,着力在建设一流学科上下功夫。
在凝练一流特色学科方向上,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首都经济发展需求、行业转型升级动态,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思考。从自身资源特色来看,学校在六十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印刷与包装、新闻与出版、设计与艺术三大优势学科群,这三个领域建设一流特色学科的基础较好。从外部机遇来看,北京市属高校承载着为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培养主力军的使命和责任,承载着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的学科建设要紧密契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进行综合考虑。目前,北京市属高校拥有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中,新闻传播学、设计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尚属空白;材料科学与工程虽然有博士授权点,但专门针对印刷包装需求的绿色化、功能化新材料研究方向尚属空白。这与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需求形成了较大反差。为此,学校将一流特色学科方向凝练为新闻传播学(以出版傳媒为突出特色)、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印刷包装绿色化、功能化材料为重点),很好契合了首都建设、行业转型,以及自身学科资源优势的双重需求,进一步优化了北京地区学科结构。
2.北京印刷学院建设一流特色学科的实践
第一,培育优势学科,提升服务首都、行业的能力。学校结合外部机遇与自身基础,构建了以服务出版传媒全产业链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集中培育以新闻传播学、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为基础的优势特色学科,打造一流特色学科建设基础,服务国家建设文化出版强国,首都“四个中心”建设,首都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印刷包装行业绿色化、功能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等需求,努力提升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能力。抓住北京近期进行的博士单位建设规划工作,以把上述三个学科建设为博士授予学科为目标,扎实做好学科建设工作。
第二,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整体建设水平。学校围绕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出版传媒大学”建设目标,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通过建设优势学科带动、辐射支撑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提升学科整体的建设水平。目前,学校形成了以三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为基础,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和美术学四个学科为支撑,以印刷与包装、出版与传播、设计与艺术、新媒体等领域的相关学科为保障的特色学科建设体系,学科体系的行业性、特色更为突出。学校大力加强三个一流特色学科的平台、队伍、资源等建设,进一步突出在服务首都、服务行业中的引领性与不可替代性,努力使之达到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水平要求;学校依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资源、技术与平台,大力加强四个支撑学科的建设;学校积极扶持、优先发展出版传媒产业链等领域高度相关的学术型与专业型学科授权点,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带动学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第三,以一流特色学科为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以一流特色学科建设方向为引领,持续推行人才强校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力度,不断优化学历、年龄、职称、学缘结构,造就一批水平较高的学科队伍。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和引进一批国内知名、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造峰填谷,形成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骨干人才、基础人才四级人才梯队。
目前,学校汇聚了以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得者、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获得者为核心的行业领军人才团队,以国家“千人计划”“海聚工程”特聘教授、全国优秀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团队。聘请一批在出版、传媒业界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担任二级学院院长和学科带头人,深度参与学科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学校鼓励教授积极参与博士生联合培养工作,多名教授在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科院化学所、华南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十三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引进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具有海外学历背景的博士,重点培育一批国家级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四个一批”人才、首都科技领军人才、海聚工程人才、科技新星、长城学者、高创计划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及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得者、毕昇印刷杰出成就获得者等对行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第四,以一流特色学科为引领,实施科技创新提升工程。学校以一流特色学科建设方向为引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工程,通过自主建设、上报审批,与行业企业、科研单位共同建设等方式,规划并建设了重点科研平台,对科学研究形成了良好的支撑。其中,包括科技部认定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国家快递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等国家协同创新基地,中关村科学城首批六个建设项目之一的“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市唯一一个以出版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北京市唯一的以文化安全为研究对象的“北京文化安全研究基地”,并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
学校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整合优势资源,开展一系列高水平的科技攻关和咨询决策研究,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奖项,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其中,校企合作的研究成果“环保型卷筒料凹版印刷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端包装印刷装备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荣获2017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水果保鲜包装新技术”获2017年第116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学校团队主导制定发布了首个印刷领域国际标准。
第五,坚持国际化战略,加大国际化学术交流力度。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通过经费支持,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出国(境)访学进修活动。推荐相关教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中担任学术职务,学校教师在国际影像科学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标准技术委员会、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印刷设备及器材协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版权协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出版协会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团体担任领导职务,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还积极主动主办、承办高水平学术会议,包括国际柔性与印刷电子大会、中欧数字出版论坛、中英国际出版论坛和印刷包装设备“一带一路”走出去国际论坛等学术活动,在国内外、业内外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巴基斯坦、印度等二十多个国家的五十余所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通过国际交流,提升学科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宝印.科学谋划 创新推进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J].中国高等教育,2017(19):30-36.
[2]刘宇辉.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 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J].北京教育(高教),2018(1):7-9.
[3]刘军伟,冯征,吕勇,等.地方行业高校特色一流学科建设路径探析—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4):72-76.
[4]高雪梅,于旭蓉,胡玉才.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6):29-34.
[5]马胜杰.北京服装学院“双一流”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北京教育(高教), 2017(10):21-23.
[6]郭霄鹏.推动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创建“一流学科”[J].中国高等教育,2017(9):36-38.
(作者系北京印刷学院校长)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