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黄开勇 肖克宁
摘 要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对象,而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广西某高校就大学生党员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现状进行数据调查后,分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主要问题的改进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激励 关怀 帮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8.040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are the key targets of college party building work, and further improving the incentive, care and assistance mechanism for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incentive, care and assistance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 a college in Guangxi,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in problem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centive; care; assistance
1 高校大学生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的现状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优秀的重要群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重点对象,在学生群体中起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传帮带作用。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就要加强基層组织党内的激励关怀帮扶,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因此,关注高校大学生基层党支部建设,完善大学生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和组织纪律性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对广西某高校调查的数据分析
为了能够了解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在广西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的现状和问题,以对广西某高校为例,在该高校中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调研,调研方式以调查问卷为主,谈心谈话为辅。共发放调查问卷385份,收回有效问卷374份。其中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306人,发展对象22人,入党积极分子46人。通过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初步厘清了该高校学生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大学生党员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虽然基本建立,但该机制普遍不健全,在统计结果中,78%的学生党员了解该机制,70%的学生党员所在支部都展开过活动对学生党员进行激励、关怀、帮扶,但只有40%对该机制表示满意,仅有18%的认为该机制健全,70%的学生党员希望该机制能够继续健全。
(2)大学生党员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形式较单一,并且主题固定,过于形式化。在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党员认为该机制覆盖面不广、形式单一,党内的激励措施不足,大部分的举措都在思想政策上。同时40%的学生党员认为对帮扶的机制投入的经费不足,35%认为活动的形式不够吸引人,仅流于形式,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党员们对该机制比较关心,希望能增加有特色的措施。
1.2 目前大学生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方面的举措和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走访、谈话谈心等调查方式,我们了解到目前在大学生党员群体中激励、关怀、帮扶方面的举措和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激励机制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激励关怀和帮扶三方面,激励机制相对更加缺失,但是激励机制在基层党组织管理过程中,起到的是统筹宏观管理的作用,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基层党支部活力,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调查中集中反映的问题是,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方面,物质激励较缺乏;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方面,负面激励较缺乏;在组织内外,党员的个人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个体的价值和存在的荣誉感没有得到充分地体现。目前激励方面的举措大多在入党积极分子考核和预备党员考察两个发展阶段体现得比较明显,在这两个阶段,大多的激励为政治激励,也就是政治生涯发展对党员本身具有一定内在的激励作用
(2)在关怀机制方面。赵凤等在《高校学生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思考》一文中提到,高校学生党员党内关怀工作机制应该包括政治关怀机制、思想关怀机制、物质奖励机制、心理关怀机制和生活关爱机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观察,关怀机制从纵向对个体党员的关怀层次应该多维度,从横向对党员要厘清普遍性和特殊性。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政治关怀和思想关怀在大学生党员中占比较高,主要体现在对该群体的队伍考察培养、政治理论学习、团体辅导,基层党组织开展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活动中。个别基层党组织会重点关注特殊党员群体的关怀,比如毕业生党员和贫困生党员,但是缺乏上层组织给予的方向性指导和相应的实施政策。
(3)在帮扶机制方面。帮扶制度能够帮助党员更好的成长成熟,体会到组织的温暖,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基层党组织之间有开展结对帮扶,比如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结对子、高年级学生党支部和低年级党支部结对子,但占被调查基层党组织数的比例较小,大多基层党组织未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另外,还有部分基层党组织内部开展了一对一的大学生党员与大学生党员之间的帮扶活动,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互帮互助,但大多是少数基层党组织自发开展的帮扶活动,占比仍不高。
2 高校大学生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的思路方法
2.1 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
(1)建立大学生党员的年度考核体系,将大学生党员的考核标准、责任和义务进一步细化为各项考核指标。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大学生党员管理的政治要求。为了严格对大学生党员各项能力的要求,应该建立大学生党员的年度考核体系,在目前已有的年度民主考评的基础上,细化量化各项考核指标,从专业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第二课堂实践、志愿服务,以及党员的责任和义务等各方面作为考核的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一系列评奖评优制度挂钩。
(2)坚持正激励、负激励结合,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结合,短期激励、长效激励结合。正激励和负激励在激励机制中同等重要,但是目前大多是正激励制度较多,负激励制度缺乏或落实不到位,导致了还有部分大学生党员因为学习太差无法正常毕业,甚至有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物质激励相较于精神激励而言较少,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优秀学生党员奖学金等,或者为优秀学生党员在其他关系党员自身发展的成绩排名上加分,比如保研、选调生招录的排名等。
(3)将激励举措贯穿大学生党员个体发展的整个生涯,保持党员的活跃度。在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应该重视对于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培养和考察,更应该重视党员的继续教育,持续保持党员的活力。根据数据调查,大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其在学习工作和组织生活中的活跃度呈现的并不是理想的正相关曲线,而是有逐渐减弱的倾向。这就和我们的激励政策并没有关注到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后阶段是相关的。
(4)将激励机制与关怀、帮扶机制结合起来,发挥协同作用。激励和关怀、帮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关怀、帮扶举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正激励,能让大学生党员体会到党组织的温暖,不管其是关怀帮扶的主体或者客体,都能刺激他作为一名党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2.2 進一步丰富关怀机制,充分激发大学生党员的主体能动性
(1)丰富对大学生党员的关怀方式,从政治、思想、物质、心理和生活等多方面给予关怀。应该以政治和思想关怀为主,以物质关怀、心理关怀和生活上的关怀为辅,将党组织的关怀渗透到大学生党员的各个方面。不仅要关心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关心党员在经济方面是否存在困难,心理是否健康,以及生活上是否需要帮助等。
(2)厘清大学生党员身份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多样性的同时,也应该提高针对性。对于贫困大学生党员、新生党员、毕业生党员、女性党员、学生干部党员等等党员,应该厘清其特殊性,处理好关怀方式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比如,对于毕业生党员,一方面要做好毕业生党员的毕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也要在就业求职和党组织转接方面给予方向性地指导和参考意见,帮助其顺利步入社会。
(3)上级党组织提供政策保障,基层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上级党组织政策性保障的缺失是大学生关怀体制落实不到位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基层学生党支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上级党组织的指导,缺少了工作的主动性。因此,上级党组织应该提供政治保障,给基层学生党支部方向性指导意见,基层学生党支部应该根据各党支部的特殊性,制定符合本支部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
(4)将关怀机制与激励、帮扶机制结合起来,发挥协同作用。激励举措其实就是对大学生党员发展的一种关怀方式,从某种角度来看,如果说激励是对优秀学生党员的一份关怀,那么帮扶更多是对困难党员的一份关怀。激励和帮扶机制的科学建立也是在推动关怀机制的完善。
2.3 逐渐完善帮扶机制,促进大学生党员健康发展
(1)建立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高年级党支部和低年级党支部之间的结对帮扶。促进同专业同学科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在支部活动、理论学习交流、专业学习指导、心理等方面给予帮扶。可以通过支部对支部开展帮扶活动,也可以在支部内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的“党员导师”帮扶制度。同样,高年级和低年级党支部之间也可以结对子。
(2)建立优秀教工党员和学生党支部的联系制度,为学生党支部配“班主任”“班主任助理”。类似于给学生班级配班主任,由高年级同学担任班主任助理,也可以给学生党支部配一名优秀的教工党员,在支部内起到班主任的作用,负责党支部建设的指导、党员干部的培养、党支部活动开展的指导、关心支部内特殊困难的学生党员并给予指导等。
(3)建立特殊困难学生党员的个人档案,明确重点帮扶对象。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或者家庭遭遇突发状况的学生党员、心理存在某些障碍需要长期关注和辅导的学生党员、精准扶贫家庭需要就业帮扶的毕业生党员等建立个人帮扶档案。
(4)将帮扶机制与激励、关怀机制结合起来,发挥协同作用。激励机制可以融入到帮扶机制内,对帮扶工作扎实开展,有典型工作案例的党支部或个人给予奖励激励,促进帮扶工作深入开展。而帮扶和关怀机制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机制,只有齐头并进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凤等.高校学生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