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全
【内容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可以说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命题。在新课程的规定中,比较提倡学生去自主的进行学习。如果想要彻底的改变传统教学,就是指以教师为主体的传授式的教学现象,首要的第一步就是要提倡启发式教学。在当今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朝着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方向发展。启发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初中学生学习的拓展延伸,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实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个体特征可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方式。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初中历史 历史教学
引言
在历史的教学课堂中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就是历史教学老师以教学的目标作为基础和前提,并且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层面等因素,从这些方面出发,在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去引领学生去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有助于中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不断的获取知识,然后大幅度发展自身的智力。历史老师进行启发式教学时,有时候可以通过动作或者眼神,来对学生做出暗示,然后学生的思路就可以被引导,从而达到启发性教学的目的。也可以通过一些话语来进行启发。那么综上所述,如何才能更好的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好启发式教学,从而发挥历史课堂教学的最大价值呢?
一、历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优点
1.有利于改变目前初中历史课堂现状
初中历史的启发式教学能够更好地调动起初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快乐源于创造,启发式教学能够通过从浅到深,层层设问,环环相扣的设问,使得初中学生在更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了解问题,理解问题,最终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能够产生快乐学习的感觉,这样就会慢慢的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相应的历史成绩和历史知识水平也就会提高。
2.有利于初中学生更好地应对中考
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中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现象,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只要应变能力提高了,那么考试也就自然地变得很顺利了。
二、历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应用
1.反问式启发 中学历史老师在运用反问式启发教学模式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从相反的角度,也可以是一些其它不同的角度。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中学生扩散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历史知识的本质,更好地帮助学生去分析相关的历史性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有一节是《鸦片战争的烽烟》,在对鸦片战争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材上说:“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就决定发动了侵略战争。”历史老师可以针对这个方面去对学生进行反问式启发,比如说,林则徐如果不禁烟的话,那么英国还会发起鸦片战争吗?如果还会发动的话,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原因是什么?然后一些学生就会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积极的发言,有的学生可能会回答,英国只是在找一个借口,然后以此借口发动战争,就算没有戒烟这个借口,他们也会重新找其他的借口。也有的学生会回答,当时英国发起战争,是由诸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不仅有国际的因素,也有国内的因素。历史老师在听学生回答之后,对于回答的十分正确的,就要给予充分的认可。然后可以以此问题为基础和前提,讲解战争发起的必要性和偶然性,加深学生的理解。
2.激情式启发
中学历史老师在采用激情式启发教学方法的时候,主要是采用一些富有激情的艺术言语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同时还辅以做一些情感动作,其次,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这样有助于大幅度的渲染气氛,从而可以更好的烘托主题,然后就可以帶动历史课堂的气氛。历史初中教师运用激情式启发模式,可以使得初中历史课堂上的课文中出现的僵硬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的形象,这样有助于让中学生有一个活跃的意境:“以情动人,移情于听讲者,引起共鸣”,同时还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中学生的记忆力。例如,初中课本八班级上册中的第一单元第三课讲到了《甲午中日战争》。当初中历史教师在对甲午中文战争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肯定会讲到邓世昌等人的英勇事迹,他们为国捐躯,老师在讲述这部分时,为了提高课堂的效果,可以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来进行讲解,这样就属于激情式启发教学,可以让学生置身于那种境界,仿佛看到了他们的人,听到了他们声音,看到了发生的事情。这种激情是启发教学方法,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
3.类比式启发
在历史教学中,所谓的类比式的启发,就是把一些有相同特点的历史问题进行划分,这样可以把同一类型的历史问题放到一起进行类比,从而来启发学生,找出他们当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有助于中学生更清楚的掌握知识,不会把知识点混淆。首先是可以从纵向进行比较。其次,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例如,历史教学老师在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运用类比式启发,和第一次鸦片战争进行各方面的比较。可以比较两者中参战的国家、两次鸦片战争中发生的原因、两者的性质,战争的结果等这些方面。可以通过比较,找到两者的相同点,也可以发现第二次鸦片战争比第一次更加严重的地方。对两次鸦片战争进行比较,属于纵向的类比,一方面可以更加明确的表明历史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显示出历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深度在不断的增加。其次可以进行横向的类比,例如,可以把哲学家老子和赫拉克利特放在一起进行各方面的类比,可以把他们的观点进行比较。在历史知识的教学中,广泛的运用横向类比,可以揭示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间的某种联系,从而可以表明历史发展的广度。
4.观察式启发
观察式启发就是采用一些媒介去进行讲解,这些媒介可以是教材上的一些图片,一些实物,也可以利用幻灯片或者是视频等,从而来帮助学生有一些直观形象的认识,进而可以形成历史表象和形象思维。再加上一些历史老师的点拨,不断的进行引导,使得初中学生的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然后学生就可以从中慢慢的发现出一定的规律。例如在对《黄海大战》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历史老师可以先让中学生看看教材上的图片,历史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去进行教学,把图片通过多媒体放映出来。然后让中学生仔细观看《邓世昌和直冲敌舰的致远舰》这幅画,然后老师可以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致远舰的烟团为什么那么多?为什么这些烟团都是向右倾斜上升的呢?然后老师在给出答案,在致远舰冲向敌舰时,致远舰身上多处遭受弹药,使得致远舰舰身严重倾斜。致远舰直接向敌舰撞去,日舰开始变得慌忙,不断的进行躲避,放了许多的鱼雷,打中了致远舰。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人宁可葬身在鱼腹里,也要开足马力向日舰冲去的勇敢行为。
5.判断式启发
判断式启发教学方法是历史老师以历史事件为基础和前提,然后引导同学,这样可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去判断历史结论是否是正确的。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结论,就是对于民主革命时期的各个历史事件归纳出来的,但是这个历史结论,会涉及到非常多的历史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探讨下面几个问题。第一,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第二,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第三,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第四,戊戌变法有什么作用?第五,辛亥革命的目的是什么?第六,北洋军阀的出现对中国的发展有何作用?第七是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中国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战争的。通过对以上七个问题的探讨和总结,可以得出,各种政治力量,无论是农民和资产阶级,还是新老军阀都不能真正的做到反帝反封建,只有中國共产党,才能引领着人们推倒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起新中国。
结束语
在历史教学中启发式的形式还有很多,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原则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发挥历史教师主导作用前提下,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以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为目的。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注重方法,但没有固定的方法,重要的是正确的方法,方法要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想。采用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更为优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福军.教育传统与当今中学历史教学之我见[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32(4):77-79.
[2]王振美.中学历史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32):63.
[3]杨海燕.浅谈案例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298-299.
[4]何承文.浅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6):89-90.
[5]李征红,刘是今.中学历史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2011(3):86-87.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城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