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在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实现体育有效教学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结合实践教学,围绕小学体育教育的意义,开展游戏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不同项目活动中进行情景创设,举办体育竞赛活动等几点不断探索,为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关键词: 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指导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小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拥有了健康的体魄,学生也才能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去学习。小学生身体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如果不好好锻炼,对今后的身体健康状况会有不利的影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健康尤为重要。为了孩子们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作为体育教师,有必要对体育教学方式进行革新,积极寻找更适合当下的教学方法,合理选用教学策略,保证课堂教学目标实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发展,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指导呢?
一、 小学体育教育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基础教育对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究其原因,体育学科具有其重要性。首先,作为辅助其他学科的教学,体育学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在体育课中利于学生从小养成积极的锻炼意识,身心都能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健康发展。其次,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适当举办竞技比赛,既能够拓展学生接触信息知识的渠道,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参加比赛还能够强健学生的体魄,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团结精神,更利于他们身心获得健康发展。基于以上几点,重视体育教学,提升教学水平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意义重大。
二、 开展游戏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游戏也属于游戏,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特殊形式,更适合小学生的一种特殊性的活动。游戏是一项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的活动课,新课程倡导小学體育教学要秉承着“快乐教育”的原则,因此,将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从游戏中得到良好锻炼。体育教师正确使用游戏指导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植入到精彩多样的游戏环节中,更能把学生的体育热情调动出来。例如,在分析篮球运动项目时,篮球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技巧讲解都可以融入游戏中,既增加了技巧练习的趣味性,又能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达到寓教于乐之目的的同时,还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技能。
三、 在不同项目活动中进行情景创设
为了使小学生都能通过体育锻炼、体育游戏的亲手操作获得直接的感悟与体验,在体育活动中活跃思维,发展思维,让他们都能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积极探索新知识、理解并掌握新知识,在体育实践教学中,可以结合所教内容创设情景。比如,在技巧、跳跃、投掷等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将其设计成“滚雪球”“悟空学艺”“鲤鱼跳龙门”等情景,这些新奇的名称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场地布置的情景,在特定的情景中就手“痒”,在情景氛围的感染下练习顿时兴趣大增。既能够快速学会动作方法,身心愉悦,而且整节课师生情、生生情、情景交融,在欢声笑语中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四、 举办体育竞赛活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适当开展多种丰富有趣的体育竞赛,能彻底把小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激发出来,在体育竞赛中更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之精神,让他们在竞赛的同时还能真正明白团体力量的重要性。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把更多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久之,难免会感觉枯燥和无聊。基于此,可以结合本校师生的具体情况,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竞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活动机会,让他们都能够从枯燥的学习中摆脱出来,真正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向着全民运动,不断增强体魄的方向迈出坚实一步。
体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开展体育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授一些运动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参加体育活动中还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使他们都能融入宽松愉快的体育教学氛围中获取全面发展的机会。作为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体育教学模式,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断革新教学理念,以此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确保体育教学目标都能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中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秀梅.潍坊市霞山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N].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4(05).
[2]体育教学编辑部关于体育课程改革专访.与时俱进全面实施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仁[J].体育教学,2013(1):21-23.
[3]段陈涛.抓住小学体育教育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8).
[4]张院.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重要性[J].才智,2016,23(05):777-779.
[5]刘宇阳.从快乐体育到阳光体育——浅议阳光体育的开展[N].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S1).
[6]丛洪岩,李小伟,刘辉.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与其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N].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1).
作者简介:
杨婉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谢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