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在对话中体验感悟;在想象中体验感悟;在设疑中体验感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极大地发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体验感悟;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
体验和感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特点和重要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并为他们的未来开辟广阔的精神天地。
一、 在“读”中体验感悟
“读”是实施体验感悟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新《课标》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课堂上,要让学生有滋有味的“读”,通过范读、默读、赏读、自由轻声读、放声朗读、分组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以陶冶情操,开启智能。如,读《奶奶的白发》,既读出奶奶的白发是为我和爸爸操心的结果,又读出我和奶奶之间浓浓的亲情,明白我们要尊重长辈。读《这儿真好》,要读出小熊能找到朋友是因为它在岛上种了很多树,读出小熊找朋友与种树之间的紧密联系,读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读《小动物过冬》要读出小燕子是飞到南方去过冬,小青蛙是吃得饱饱的,钻进泥土里过冬,勤劳的小蜜蜂在冬天时躲在蜂巢里吃又香又甜的蜂蜜。要读出像小燕子那样飞到南方过冬的这类鸟是候鸟,它们的过冬方式叫“迁徙”;像小青蛙钻到泥土里的过冬方式叫“冬眠”,蛇、熊等动物都是这样过冬的;像小蜜蜂躲到蜂巢里过冬的方式叫“备量”,学生还会联系到一年级时学到的《蚂蚁和蝈蝈》一文中的蚂蚁也是这种过冬方式。还要从三个小动物身上读出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
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课文,在读中与文中人物同行,与作者同行,体会文本蕴含的情理,领悟作品内涵,感受心灵震撼。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更要引导他们通过反复地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如教学《绿色的和灰色的》这一课,教师引领学生一起读文体悟,让学生了解在绿色的森林里,一只灰色的狐狸躲进草丛等候小兔从这里经过,好抓住小兔。再了解翠鸟发现了这个秘密,并报告给小兔们。最后读懂在翠鸟的帮助下,小兔们头顶棕榈叶,利用绿色的掩护穿过了森林,狐狸等啊等啊,没有看见一只小兔从这里经过,只能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狐狸的计划落了空。通过这样一个童话故事,让学生认识到狐狸的狡猾,翠鸟的善良和小兔的机智勇敢。
引导学生多形式反复读文,感悟体验,提高阅读能力。
二、 在对话中体验感悟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与感受,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如教学《狼和小羊》,教师设置音乐背景,创设特殊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狼和小羊的对话:“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亲爱的狼先生,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经常在背地里骂我,是不是?”“啊?这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出生呢!”“你这个小坏蛋!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同学们边听边感悟,似乎狼和小羊就在眼前,他们看到了一头蛮横无理、张牙舞爪的狼和一只胆小温和、惊讶害怕、竭力申辩的小羊。从中体会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像狼这样一心想做坏事情的人,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对于对话较多的课文,教学时,在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要引导他们分角色朗读,想象人物对话的情景,并体会人物对话时蕴含的情感。如教学《青蛙看海》一课,文中第4~12自然段讲松鼠跳到青蛙面前,一步步引导青蛙往上跳,最终到达山顶,看到大海。“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这有什么难的!”“再跳一下!”“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在松鼠和青蛙的对话中,学生仿佛看到小巧、活泼的松鼠就像一位可亲的老师,循循善诱,示范鼓励,耐心陪伴青蛙;同时也感受到青蛙由“悲观失望——尝试成功——充满信心——坚持不懈——欣喜若狂”的情感变化过程。学生们进一步领悟到: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寻合理的方法,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并一步一步,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紧扣对话,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 在想象中体验感悟
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借助他们的生活体验引发想象,领会蕴含的情感。
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1》,从“秋”字导入,联系学生看到的秋天景物,经历的秋游活动等,将学生带入“秋”的情境中。抓住“蓝天、大雁、秋凉”想象感悟秋天的气候特点:秋天到了,天气凉了,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读“红叶、金菊、银霜”想象:天气渐冷,早晨露水凝结成霜,像是铺了一地的白银。公园里的菊花开了,一朵朵,一丛丛,一簇簇,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光芒。“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一点不错,被秋霜打过的叶子比鲜花还要红艳。读“儿童、远足、游戏、老人、登高、重阳”想象:在凉爽的秋季,老人和孩子各寻乐趣。孩子们来到郊外,奔跑追逐,快乐地做游戏;老人们喜爱在重阳节那天,登高远眺,观赏菊花。这是多么愉快的事呀!
在低年级的一些课文中,由于作者构思需要,会在文中省略一些内容,从而形成语言文字中留白。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补充,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如教学《孔繁森》一课,课文写孔繁森来到医院,请求献血一事,作者没有具体描述,给我们留下了一片空白,此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来到医院,请求医生:“医生,我要献血,请帮我抽血吧。”医生看了一下孔繁森,对他说:“大爷,您年纪大了些,不适合献血。”“医生,你就让我献血吧,我没事的。”“您看您身体也不是很好,我劝您还是不要献血了。”“医生,我的身体没问题,您就答应我献血吧!谢谢您了!”“不行,如果您献血,会影响你身体健康的。”“医生,我家有三个孩子等钱上学!请帮帮我吧!”“那好吧,但你只能献一次血,下次我是不会答应你的。”通过想象,学生们知道了孔繁森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要求献血,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营养费帮助藏族孤儿上学读书。认识到一位关心藏族同胞,无私奉献的孔繁森。
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 在设疑中体验感悟
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通过设疑引导学生读文,在设疑中体验、感悟,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学《黑脸琵鹭》一课,揭示课题后,问学生:读了课题,学生产生了疑惑:“黑脸琵鹭,这个听起来好奇怪,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黑脸琵鹭长什么样?”“黑脸琵鹭喜欢吃什么?生活在哪儿?”……学生的疑惑一个又一个,他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带着这样的疑问读课文,相信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教学《云房子》一课伊始,教师描述:大雨过后,太阳公公还来不及收回云朵,瞧,这些云朵多漂亮啊,一群小鸟飞来了,“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它们在说什么呢?学生读文后,马上说出这些小鸟是准备造云房子了。“它们会造出怎样的云房子呢?”学生很快从文中找出这样一段话:“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有成片的厂房,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同学们,这么多的云房子,每一座云房子的样子又各不相同,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吗?其实天空中的云房子还不止这些,猜猜看,它们还会造出怎么样的云房子呢?”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有了下面的这段文字:“天空中的云房子可真多。有的像棉花糖那样软软的,甜甜的;有的雪白的浪花,奔腾向前;有的像冷饮店里的冰激凌;有的像在草原上奔跑的骏马;有的像一只只展翅飞翔的老鹰。”就这样,学生带着一个个疑问走入课文,研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多途径的体验感悟,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体味情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
顾庆南,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