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有些课堂开展的小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并未取得真正的实效,其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把握好小组合作的契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课堂中的有效契机,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83
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大课程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具体内容是这样阐述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标中不管是“总体目标”“阶段目标”,还是“实施建议部分”,都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有些课堂中开展的小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并未取得真正的实效,其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把握好小组合作的契机。笔者认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课堂中的有效契机,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笔者结合本校教师的教学实践,认为小组合作的有效契机要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
一、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部分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要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就必须把握好课文的重难点,要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教师不仅要吃透《课标》和教材,还应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田晓琴老师执教的简阳市示范课《寻找时传祥》至今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堂课的重点是了解时传祥,领悟时传祥的精神品质,难点是理解文中“寻找”的深刻含义。田老师指导学生采用了“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突破重难点。“独学”是对文体、基础知识的自主检测;“对学”是两人合作,找出时传祥的经历、遭遇,完成相关表格;“群学”是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领悟时传祥精神,探讨“寻找”的含义。再有课堂上田老师温润语言的引导,精当的点拨,学生的良好互动,使教学不仅突破重难点,而且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学生对文本出现“质疑”时,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是生成的,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理解文本,以他们的视角看世界,可能会出现让教师意想不到的“棘手”的问题,也可能会让课堂看起来“山穷水尽”,如果此时采用合作学习,会形成较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合作探究。
郑春燕老师执教的《苏州园林》被评为简阳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其中梳理课文结构这个环节郑老师设计了“合作解读”的学习方式,郑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跟叶圣陶先生学说明文的谋篇布局,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假如我们要写一篇说明文,该如何安排结构?郑汐月同学这样回答:“通过刚才的学习,我学到了写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写,可以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写出层次,还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照应,但我认为最后一段结尾太草率了。”
郑汐月同学的这句话“最后一段结尾太草率了”顿时让教室里炸开了锅,有赞同和不赞同的两种声音。“一石激起千层浪”,郑老师抓住了这个关键点,再次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并给出了叶圣陶写作本文的一段背景资料。学生结合教师给的资料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明白了:本文是作者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如果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就要深入探究了!结尾简单的一笔就收到了“无声胜有声”“言尽意不尽”的艺术效果。
三、学生的思想出现“交锋”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于不同的问题总会持有不一样的观点,有时会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与对方争得面红耳赤,此时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辨析,在合作中碰撞思维。
笔者执教的《阿炳在1950》在与成都四十九中的教学联谊活动中进行了展示。笔者设计了三个环节:读阿炳的人生、读阿炳的作品、读阿炳的性情。在“读阿炳的人生”这个环节中,笔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文实际上并非仅仅写了阿炳在1950年的情况,文章题目为何要突出阿炳在‘1950呢?”学生就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并且僵持不下,互不相让。于是,笔者让前后四个学生分成一组,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整合,最后大家归纳出了要点:1950年是阿炳在世的最后一年,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一年。这一年,他经常吐血,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甚至连胡琴也没有了。就在这一年,他有六首乐曲被抢录了下来,成为了千古绝唱。当学生讨论到这一步的时候,笔者再追问了一句:“标题突出阿炳在‘1950,这个标题有怎样的作用?”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答案:“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点明主题,提纲挈领。”
还有一个环节是朗讀的合作。有一段话是阿炳听到自己的声音从录音机里传出来,阿炳的心情是激动不已的。怎样把这种激动不已的心情读出来呢?学生也是看法不一。于是,笔者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朗读,注意体会阿炳的神情、动作和语言,如何用自己轻重缓急的声音再现出来。接着让他们在全班交流朗读,其他学生再评点,教师再指导、范读。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的朗读,体会阿炳在生命快到尽头时听到自己音乐的不可置信和激动万分,学生也从中读懂了阿炳艰难困顿的人生。
四、学生独立完成低效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许多知识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大量个别材料的感知和观察基础上的,如果每个知识点都安排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教学的时间会明显不足。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如刘珍老师执教的《周公诫子》在“互读互译”这个环节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俯身指导,学生互帮互助,扫除了生难字词障碍,理解了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也互相纠正了翻译中的问题,这让课堂更加高效,也让大家体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这是“单枪匹马”的学习难以企及的。
另外,教师在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愉快的合作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
2. 教师要在导论中巧妙地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合作,共同探索。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既能使学生取长补短,潜能得到开发,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应用,并不是践行高效课堂的唯一途径,但却是最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手段。如何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需要语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捕捉和创造使用的契机,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打造富有个性色彩的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四川省简阳市简城镇城北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6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