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武
(万宁市人民医院,海南万宁571500)
在临床上将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或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的心血管疾病定义为冠心病,其主要临床症状有胸口憋闷、心悸、乏力等,较严重的患者会诱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有严重的影响[1]。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对冠心病患者有重要价值,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名冠心病患者进行探索分析,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名冠心病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80人。对照组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 46~70岁,平均年龄为(51.72±16.82)岁。观察组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为(58.73±18.27)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有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有40例,心肌梗死有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也无较大差异(P>0.05)。此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对于本次研究目的和方法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主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进行早晨空腹采取血液3ml,在真空管内进行离心10分钟,转数为每分钟3000转,2小时测定完成。同型半胱氨酸采用酶循环法进行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方法进行测定,所有检测操作需要根据说明书进行操作[2]。
对比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查结果[3]。
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病情加重,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见表1。
诱发冠心病原因主要为升高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及紊乱脂肪代谢功能,因此在治疗冠心病中降低脂肪是关键,可以使动脉斑块的生长得到有效的抑制,并使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得到有效的控制[4]。而同型半胱氨酸在机体内可以形成硫内酯,可以与低密度脂蛋白表面上的载脂蛋白形成肽键,可以加快细胞吸收低密度脂蛋白。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查结果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病情加重,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本研究者经过探索分析得出,随着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的进展情况,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在随之增加,机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范围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得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情况[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类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例数(n)8 0 2 0 4 0 2 0 t值P值同型半胱氨酸(μ m o l/L)8.7 2±2.8 2 1 4.2 5±3.5 4 1 8.2 5±4.5 1 2 9.3 4±7.4 7 1 7.1 3 1 9 0超敏C反应蛋白(m g/L)2.3 0±0.5 4 9.2 4±2.5 4 1 6.5 4±4.2 7 3 0.3 1±8.1 9 2 9.1 4 9 8 0
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病情加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肝脏合成一种急性相反应的蛋白为C反应蛋白,人处于健康的状态下时,C反应蛋白的含量较少,当机体感染细菌或机体受到创伤后的8至10小时,C反应蛋白的含量会显著的增高,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会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故对患者的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对各种炎性疾病、机体受到创伤及心血管疾病有重要的价值[6]。本研究中说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判断出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在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检测强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的治疗以及判断病情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在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