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春平
(厦门市仙岳医院,福建厦门361012)
椎动脉型颈椎病为颈椎病的常见类型,是指因各种动力性因素或机械性因素导致的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颈痛、颈部活动受限、头晕,发病后可对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明显影响。总结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长期临床诊治经验得出,发病早期临床症状较轻时接受非手术治疗,多能痊愈,不会遗留后遗症[1]。但延误治疗则会导致病情不断加重,严重者甚至会合并发生高血压,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2]。由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较轻,多难以引起重视,使得近年来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3]。为实现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本研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的CT、MRI特征进行探讨,现将研究内容进行以下整理报告。
搜集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CT、MRI检查的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两种检查方式各80例。影像学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 18~70 周岁 2)明确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3)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后合并发生高血压。排除标准:(1)既往有颈椎外科手术治疗史 2)合并其他重大躯体疾病 3)过敏体质。CT组患者中,男34例,女46例,年龄 26~68 岁,平均年龄(48.06±4.15)岁,病程 1~9年,平均病程(3.98±0.52)年。MRI组患者中,男 36例,女 44 例,年龄 25~70 岁,平均年龄(48.25±4.17)岁,病程 1~10 年,平均病程(3.82±0.4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的检查资料均完整。
1.2.1 CT组 CT扫描仪电压设置为120kV,电流设置为120mA,扫描层厚2mm,层间距2mm,进行全颈扫描。由两名专业阅片师共同阅片,观察患者颈椎序列、椎动脉、椎间盘情况。
1.2.1MRI组 MRI扫描序列 T1WI、T2WI,MRI扫描仪(3.0T)T1WI序列参数设置:TR 195ms,TE 8ms,T2WI序列参数设置:TR 5000ms,TE 100ms。使用颈椎垫固定颈椎高度,先进行自然位颈椎扫描,然后于枕外隆凸、颈肩交界部位放置颈椎垫,使颈椎与体位中心线保持一致,行前屈位、后伸位MRI检查。由两名专业阅片师共同阅片,观察患者颈椎序列、椎动脉、椎间盘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病理表现检出率,总结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的CT、MRI表现特征。
研究数据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4.0版本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描述形式为[n(%)],差异检验采用卡方(χ2),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准。
CT组患者的椎动脉狭窄、扭曲、闭塞、走行异常检出率与MRI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椎小关节增生硬化、后纵韧带骨化的检出率较MRI组高(P<0.05),颈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检出率较MRI组低(P<0.05),见表 1所示。
两组患者CT、MRI检查均可见椎动脉狭窄、扭曲、闭塞、走行异常,在骨质结构改变方面,CT组的检出率更高,主要表现为椎小关节增生硬化和后纵韧带骨化,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2所示。图1~2为同一患者,男,49岁,图1为CT检查,显示颈椎后纵韧带不规则低信号骨化影,提示椎小关节增生听话、后纵韧带骨化,图2显示椎管严重狭窄。与CT组比较,MRI组患者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颈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更高,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3~8所示。图3~4为同一患者,男,43岁,MRI检查显示右侧椎动脉多处形成硬化斑块,椎管狭窄(箭头所示位置);图5~6为同一患者,女,50岁,MRI检查显示左侧椎动脉局部受压,管腔狭窄(箭头所示位置);图7~8为同一患者,女,47岁,MRI检查显示双侧椎动脉迂曲(箭头所示位置)。
表1 两组患者的主要病理表现检出率比较[n(%)]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X线为我国临床早期诊断颈椎病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经济的应用优势。但伴随着医疗领域对颈椎病病理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X线用于诊断颈椎病的应用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4]。CT和MRI均为放射性诊断方式,相较于X线,组织分辨率明显提高,在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5]。椎动脉型颈椎病为颈椎病中病理机制较复杂的一种类型,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可引发高血压,诊断难度相对较大[6]。为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的早期确诊率,本研究对该疾病的CT和MRI表现特征进行分析。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比较接受CT和MRI检查的两组患者的主要病理表现检出率,通过该部分研究明确哪种检查方法更具应用优势。由结果部分表1数据可知,CT组、MRI组在椎动脉狭窄、扭曲、闭塞、走行异常检出率上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T组的椎小关节增生硬化、后纵韧带骨化检出率较MRI组高,而MRI组检查的颈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检出率较CT组高。由此得出,CT和MRI用于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CT在骨质结构检测方面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MRI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第二部分为观察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通过观察典型病例的CT影像学资料和MRI影像学资料发现,CT的椎动脉成像质量虽然不及MRI,但仍能够较清晰的显示椎动脉的形态和走行,也能够观察到椎动脉血管病变和骨质结构改变情况。因此,能够获得较多客观辅助诊断信息。MRI检查目前被作为诊断多种疾病的首选无创性诊断方式。长期临床实践发现,MRI用于诊断颈椎疾病,不仅能够显示椎间盘、脊髓的形态改变,还能够通过mra显示椎动脉的全貌,成像质量高,有助于临床医师更深入的了解患者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为患者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参考依据[7]。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CT和MRI用于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CT的骨质分辨率更高,MRI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必要时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对患者实施诊断,以降低疾病误诊率和漏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