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琳颖
[摘 要]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践行彻底改变了低效、僵化、机械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因此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致力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注意渗透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 探究能力;情境;问题;活动;合作
集猜测、分析、合作、探索、比较、总结与感悟等一系列活动于一体的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终身学习与素质教育的必备方式和手段,合乎时代精神的这一新型教育思想与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一直将学生的学习活动视作学生自主独立、自觉自愿的主动性行为,集中体现这一特征的探究性学习在追求学生个性与潜能的过程中还凸显了人性最光辉的一面. 充分考虑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的初中数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探究学习这一主要的学习方式.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致力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注意渗透探究性学习.
以情境激发兴趣
夸美纽斯曾经发表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一观点,学生在直观化的形象中具体化、简单化、形象化,并因此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形成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情境教学法是顺应学生主动探索精神与意识以及学生学习情感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这一重要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动力的产生、调节与强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热情,在教学中利用游戏、视频演示、图片展示、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方式设计出有意义的情境,并以此促进学生探究动力与探究意识的发展.
例如,七年级数学教材中“数轴(一)”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数轴的三要素,掌握画数軸的方法,能准确说出数轴上所标注的点,并能在数轴上标注有理数. 因此,这一课可以说是代数与几何的交融. 不过,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因此,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引入课堂,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达到教学目标. 不过,需要教师注意的是,直截了当地将温度计呈现在学生面前不可取,因为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激发产生不了多大的作用. 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利用温度计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实际演练情境——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现场体温测量,并从体温数据上来判断哪些同学有一定的感冒症状. 学生在这样一个实际演练的情境中感觉自己成了医生,情绪高涨的同时也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了铺垫.
以问题促进探索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首先着眼于学生探究意识与热情的培养,这是探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与起点. 而探究活动的实施与开展离不开问题的启发与引导,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式,笔者以为,我们教师应在教学中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并积极学习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发问、探索、质疑等能力的培养且落到实际教学中. 事实上,以各种问题的存在与演变为构建基础的初中数学课程确实需要学生善于发问、善于探索的能力作为有力支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以问题和疑问为基础的知识形成中是必需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创设能让学生自主发现、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发现知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学会提问,发现既定数学框架中的异样,并因此促进对数学知识内涵的理解.
例如,教师教学“有理数减法”这一内容时,单纯通过几道题的讲解让学生真切理解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减法运算规律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能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身探究的实际训练题,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8米,盛产葡萄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是-150米. 大家认为这两个海拔之间的差异应该是多少呢?很多学生虽然都明白此题只是一道简单的加减运算题,但具体解决时仍然有学生忽视了负数在减法中的运算法则,将8848-150=8698当成了本题的答案. 因此,笔者在设计并落实这一探究题目时,对学生进行了有意识的暗示:“这里为什么会出现负数呢?”在这一问题的启发中,学生会下意识地思考这一数值前面的负号所表示的含义,于是在列式、计算的时候也就不易出错了.
以活动增强体验
很多综合实践课程或者科学课程都是比较开放的,但初中数学课程却不容许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慢慢熟悉、完成探究活动. 除了学生课后继续学习与探究外,剩下的只有每堂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了. 因此,如果将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构建,那课程所提出的教学要求与目标也就无法达成了,因此,教师的引导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着眼于教学内容的要求与学生的水平情况,从而进行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潜能,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有意识的设计与引导中获得更有意义的发现、探索与感悟.
例如,八年级的“分式方程”这一内容本来比较简单,学生利用整式方程的学习成果进行迁移也能较好地理解分式方程,但分母的取值界定、未知数的取值界定、根的实际意义这些分式方程中根本性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却比较难理解. 假如教师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直接告诉学生,那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学生对这些内容的长久记忆与运用自然更加无从谈起. 因此,教师教学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活动,以帮助学生对分母取值的界定产生深刻的理解,并使学生能够在探究中获得“柳暗花明”的成功体验. 探究习题如下:
教师出示上述三道题并要求学生对这些试题进行独立探究,要求学生解题的同时表达出如此解题的原因,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以合作增强探究
学生个体的能力与知识的局限性往往会导致学生在独立探究活动中遇到更多的困难,因此,仅凭个人能力与主观感情在探究活动中取得特别显著的成绩是比较困难的. 由此可见,探究活动的实施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汇集更多的智慧与灵感,这对于初中数学探究学习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动力源. 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探究学习活动的实施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扮演各自的角色,并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与价值,同伴之间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因此促进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探究成果的完美呈现.
例如,教学七年级“探索三角形全等”这一内容就能通过探究学习活动令学生产生更好的理解.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这三种分类下的三角形全等情况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SAS”的证明规律. 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要求各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协商,安排探究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以及所需材料. 绘画、记录、操作等各个环节都落实到具体的同学身上,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探究活动的合作学习中各司其职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最后集合探究活动中的各项成果进行总结、讨论以及评价.
总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当今先进的主要学习方式,不仅是应运当今先进学习理念而产生的,其对于学生身心发展与学习发展来说也是相当吻合的.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践行彻底改变了低效、僵化、机械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因此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合作情感的交融,学生能更好地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活动经验、数学素养的同时,顺利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